体育新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改革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is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教育改革在教育观念、课程结构、教材,教学方法以及各学科具体教学等方面的全面展开,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强调体育课程应从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努力构建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但由于缺乏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改革的理念追求,目前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着闻风而动的盲目追随和形式主义。例如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学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实质却没有变化,这严重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笔者就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作一些分析。
  
  一、理解课程标准,树立新观念
  
  国家教育部新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关注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动技术、技能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师的中心地位。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考什么内容,就学什么内容,把体育锻炼当作短期行为,只要最终考试能顺利通过便完事。教学中忽视长远效益,忽视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忽视心理、社会两个领域素质的培养、没有把终身体育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贯彻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健康第一思想的提出,为重技术教学的改革提出指导性意见。这就是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习惯、体育能力以及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为今后走出校门,走向“完全靠自觉行为来维系的终身体育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二、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课程标准大大拓宽了原来体育的学习领域,体育教育由单一的知识教育向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转变;由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由重知识、技能、技术教育向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方面转变。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新信息,熟悉新技术,要做到“一专多能”,既有自己所擅长的运动专项,又能做到熟练地指导学生进行其他运动项目的练习。不能将自己禁锢在体育这一门学科的壁垒之中,而是要求更多地加强体育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把有关的知识与体育相结合。同时要求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课堂语言艺术的表达能力、示范动作的质量和美感等自身素质、教学素养,保持强健的体格和外在的形体美。积极探索并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善于发现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善于总结,适应课程标准的需要。
  
  三、改进课堂教学,实现新目标
  
  现在有许多学生酷爱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尤其是女生中这种情况较多,这与我们现行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有直接关系。传统体育教学重竞技、重技术、重教法、重运动成绩,教法简单,评价单一,往往是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整齐划一地被动练习,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学中如果能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体育课将会真正成为愉快教育的天地。
  
  1.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以运动项目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将课程学习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师根据目标去选择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开展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体育教育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终身受益。教学中可以精选适宜学生五个学习领域的内容;终身体育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兴趣的内容;实用体育、民族体育、现代生活体育、娱乐体育的内容,如:武术、韵律操、羽毛球、毽球、体育舞蹈等。还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以科学精选的新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更新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沉闷和压抑。师生之间缺乏交流,过分强调教师的教法,忽视了学生学法的研究及人体存在差异的基本规律,不管学生的先天差异如何,学生的练习项目、次数、难度、标准都必须一样,习惯于“一刀切”,挫伤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能力培养为主,重点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和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可采取集体练习、小组合作练习、个人自觉练习、同学相互帮助、友伴相互纠错、师生共同磋商、课内学习和课外锻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以及通过体育游戏、教学竞赛、相互观摩、欣赏教学竞赛录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及相互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新。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可结合社会体育活动、校运会、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组织、编排及裁判工作,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运用降低难度、语言激励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强调学生的自身发展和进步幅度,对能力强的学生使他们有充分发展和提高的机会,对能力较差和身体稍弱的学生,要使之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改善与提高。使每个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3.改进评价标准。新课程标准在体育成绩考核方面呈多元化趋势。传统的体育考核过分注重运动成绩,评价标准比较单一,很少考虑到个体差异。如:1m和1.8m的人同样跳高,难度就不同,但用同一标准去评价,这就不科学。课程标准普遍淡化了以技术成绩、达标项目为标准的终结性评价,强化了过程评价,从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建立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机制。尤其是在过程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方法上有许多新颖、活泼、可操作的创新之处。比如,成长记录自我评价、测验与考试、集体评议、评语与定量结合等。还有通过学习档案促进学生自我评价。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进步幅度,实际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以及是否刻苦锻炼和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创造性等。这对那些运动技术水平一般、身体条件不太好,但学习又很刻苦的学生更是一种激励,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重建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体育课堂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体育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权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辅助者和向学生提供咨询的服务者。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锻炼,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变“要我学,要我练”为“我要学,我要练”。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环境的温馨,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让“汗水+笑声”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真正达到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二合一的境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也才能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不同时期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cocytes,PMN)和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的粘附活性,以及抗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
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许多高校每年会招聘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人才。在这些新进教师中,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理论上,这些新进教师应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先熟悉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然后再逐步走上讲台。但在很多高校中,由于师资短缺,新教师都是直接走上讲台,有的甚至同时担任多门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从而不可避免的造成新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高校均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如组织岗前培训、普通话
一、语言的表达艺术的主要因素    1.教者口齿伶俐,语言丰富,表述清晰,表达形象  当教学中的直观教具受到限制时,常常能为学习者提供“语言直观”,虽然没有实物呈现在学习者的面前,但是通过教者的描述,能引起学习者的回忆、想象、勾画出实物,学习者仿佛在脑子里真正“看”到了一样。讲课中运用语言准确、精练、逻辑性强,能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通过教师语言艺术的感染,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听课,常常把
《计算智能》是我校为信息与计算科学(简称“信科”)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限选课。学习这门课主要是“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相关专业”和“应用数学”等专业的学生,但是不同的专业,其教学方法、大纲要求都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从“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一专业出发,从教材选择、大纲制定、进程表、课堂教学、作业与实验等等方面对教学过程进行研究和探讨。    第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计算智能》这门课,很多高
该研究通过检测兔晶体皮质吸出术后不同时期晶体上皮细胞Smad、P27、CDK、CyclinD的变化,与增殖指标PCNA(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增殖细胞核抗原)对比,探讨SmadmRNA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面对迎面而至的知识经济,面对创新能力在社会竞争中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面对国家创新体系基础工程的中小学教育的现状,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思考我国创新教育的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为人生做准备”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基本能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知识结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由以往的立志成才、振兴中华、报效祖国、实现人生远大志向等取向,逐步趋向现产化、多元化、短期化、功利化。金钱似乎在人们的生活中显得更为重要。有些大学生甚至以金钱、物质享受作为认识追求的最高目标,并以之来衡量人生价值的大小,这使得他们在选择职业时,将找到一个工资高、收入好、工作环境舒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