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硬环境”来做“软文化”

来源 :少先队活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先队的环境文化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认同。近年来,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始终在探索校园的“硬环境”和“软文化”对队员的影响。
  重新规划后的张家港市实验小学的校园,如今被誉为“最美校园”:江南园林风格的建筑,小桥流水的双桥,充满童趣的百草园……这些“硬环境”是队员课余、午间最喜欢的场所,在这个园子里,队员是自由的,是快乐的。
  从最初的借助于一面墙来展示队员的才艺,借助一块板向队员宣传一个道理,到如今对新建的校园环境的开发和利用,开启了学校少先队关于“软文化”的创新思维。
  草地文化——生命的生长
  很多来访者问:学校的草坪上为什么没有一块宣传标语?这是因为,学校做的是“草地文化”。
  草地有它自己的生长周期和生命特性,学校不想只让草地成为供队员观赏的一片绿地,而是希望看到队员更多地去亲近它。
  10月,当草地需要重新种植时,辅导员首先组织队员在草地上进行了整整一节课的游戏活动:队员们用丝带、牛皮筋、蝴蝶结、彩缎扎个麻花辫、做个小洋娃娃、过个家家,大家合作乐悠悠。在草地上打个滚、爬一爬、跳一跳,揪一把草斗一斗谁的更坚韧,还和老师拔河,欢声笑语荡漾在草地上。他们在草地上享受着快乐,在草地上创意无限:做成毽子踢一踢,铺成石头路过个河,扎成花冠头上戴……
  接着,各中队开展“草地文化”主题队课,让队员通过收集资料,交流收获认识草地生长的要素。通过主题队课,队员们知道:草地种植后,需要浇水、养护,这时候是不能踩踏的,要让小草好好地生长。当小草生长成熟后,我们才能去享受绿地上的快乐。这时,辅导员告诉队员们,现在学校所有的草地即将播下草籽。那么,该怎么做呢?队员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表示:“我们现在绝对不可以去踩踏草地!”“我们要做草地的保护使者!”……
  在游戏中,队员们陪伴着小草播种、生长、成熟的生命过程,不断变化着身份:从草地上顽皮的“精灵”到草地的“守护天使”。校园的草地真正有了“生命”:当辅导员告诉队员,现在学校在草地里播下了草籽后,每到课间队员们或是蹲在草地四周观察着草籽什么时候发芽;或是有模有样地进行监督管理,劝告队员不可以走进草地。当辅导员宣布:现在小草已经成熟,我们可以在草地上嬉戏了。于是,你又会看到另一番景象,队员们有的舒坦地躺在柔软的草地上,有的捧上一个玩具与伙伴一起坐在软软的草地上玩耍,更多的是在草地上比赛打滚、爬行……
  “草地文化”的建设,让软弱无力的标语退出了校园,留下的是有生命的教育。
  河流的秘密——探究的源点
  美丽的百草园,吸引着无数的队员,他们在这里追逐、打闹。学校也曾担心美丽的小溪是否会存在安全隐患。但是,当学校将这个隐患变成一门探究课程——“河流的秘密”时,这里更多的是队员们探索的身影。
  低年级的队员,在百草园随手拾来一截树枝,探到河底,看看水浸湿到哪里,比一比自己的小身体:“哦,水深在我的膝盖上面一点点。”再量一量,争相告诉辅导员和小伙伴小溪的深度。队员们还探测到有时小溪会深一点:水位涨了;有时小溪会浅一点,水位下降了。他们也会比较出:小溪中心最深的地方与小溪边最浅的地方相差多少。
  更有机灵、顽皮的队员,脱下一只鞋子,同时“起航”,看谁的“小船”在小溪里漂得远,漂得久。
  美丽的小溪成了低年级队员探索自然的好去处。小溪边少了追逐打闹,多了探头探脑的身影,在这里,他们总有发现,在这里,他们总能找到乐趣。
  中年级的队员,在科学辅导员的启发下,调查了解百草园小溪边的水生植物,上网搜索、研究哪种水生植物适合在百草园小溪里生长,然后向学校提交建议书。在队员们的建议下,小溪里多了荷花、多了水草、多了小鱼。小溪更富生命力啦!
  高年级的队员们,在早、中、晚和雨中、雨后、晴天,分别提取溪水样本,进行水质分析,由于百草园的水并不与外界河流相通,怎样保持水质的纯净,怎样让小溪不长青苔,怎样能看清溪里的小鱼,队员们制定了一套原生态的净水计划。
  一条小溪延伸出了更多的教育,而辅导员在这里不是传授者,只是引导者、看护者,队员们是知识获取的主人,他们在发现中、探索中,了解了更多的知识,也赋予了这条小溪更多的美丽风景。
  丝瓜的探索——课程的延伸
  在学校的小径中,有一面丝瓜墙,上面挂满了一条条身材肥硕的丝瓜。于是,“丝瓜的探索”成为了一个课程主题。
  在美术课上,队员们来到了丝瓜墙下,他们用画笔描绘着自己眼中最美的那条丝瓜,用橡皮泥捏出最喜欢的丝瓜,并给这些属于自己的丝瓜取上名字,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丝瓜墙下。
  数学课也搬到了丝瓜墙下,队员们互相猜测着丝瓜有多长,有多重,有多粗,他们想着各种办法,有的用绳子,有的用小树枝,还有的抬起自己的胳膊比划着……数学中的测量长度、称重量不再是难以理解的知识了。
  在综合实践课、少先队队课时,队员们交流着自己的发现:“丝瓜那么大,丝瓜藤那么细,怎么牵得住呢?”“这么大的丝瓜能吃吗?跟菜场里的丝瓜有没有不同?”“丝瓜是怎么生长的呢?”“丝瓜还有哪些作用?”……队员们分成小组,有的上网搜索查找答案;有的从家里拿来菜场里买的丝瓜与学校里的巨型丝瓜进行分析、比较;还有的邀请厨师妈妈走进校园,用丝瓜做出各种菜肴请同学们品尝……
  丝瓜墙成为了队员们的第二课堂,队员们在这里以游戏、探索的方式发现着,品味着。在这里,学习成为了最快乐的事!
  一片草地,一条小溪,一面丝瓜墙,实小的队员们在这些符合儿童天性的“游戏式”探究活动中,体验生命,探索未知,实践无限的可能性。这个园子是自由的,生命可以按照天性生长拔节;这片环境是灵性的,可以创生出许许多多符合队员们的“微课程”和“微活动”。环境是固定的,但也是多元的,只要我们的思想是多元的,校园就可以开发成育人的“少先队文化场”。
其他文献
在建党95周年,全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之际,上海市黄浦区复兴中路第二小学开启了红色之旅,组织队员们开展了“红色行走 巧学党史”教育活动,重新踏上先辈们走过的路。  学校选取了校园周边的5个“红色记忆”纪念地,从行者的视角,以健步走的方式,绘制红色地图,规划最佳路线,参观红色景点,完成行走日志。  一、前期准备——绘制地图,确定红色路线  学校要求队员们注重挖掘、利用馆内的文字、图片、实物
期刊
荐  活动目的  引导队员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生活中的细节,培养创新精神。  活动准备  收集与秋季有关的资料,如描写秋的诗文,展示秋的图文等。  活动过程  第一课 寻找“秋”  1.朗读描写秋的诗文,展示秋的图片、视频。  2.以小队为单位,每位队员都来说一说,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秋”是怎样的。辅导员要引导队员结合自己实际的生活,说体验,谈感受。  3.要求每位队员去体味“秋味道”,并用自己独
期刊
作为少先队员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者,我们不仅要让他们明白“接受帮助”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是一条必经之路、便捷之路和快乐之路,更要帮助孩子们懂得如何“接受帮助”。  首先,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正确认识自己,接纳完整的自己。每个人都有优点、缺点,决不能过分张扬自己的优点,也不要刻意隐瞒自己的缺点。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应该让少年儿童记住“
期刊
张海波,广州市少先队总辅导员、广州市少年宫副主任,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媒介信息素养与跨文化对话教席网络成员专家。主编《媒介素养》系列教材,主持负责全国多项媒介教育研究重点课题,出版多本教育传媒专著。  在“互联网+”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运行新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面对新一代少年儿童,围绕根本任务,运用互联网思维强化目标,优化路径,深化改革,成为当代少先队工作面临的重大时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先队要做好三项工作: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少先队组织建设是少先队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少先队在学校教育中的立足之本。  10月,各学校都完成了少代会选举,新的大、中、小队集体成立了,新任队长们都有着满满的工作热情。辅导员要对新队长们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队长们增强爱服务、会服务、乐服务的服务意识。  大队委员——以项目设计培养工作能力  给新上任的大队委员下发大队委员工
期刊
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前身为创办于1905年的蒙正学堂。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学校历经风雨,积淀了优良的办学传统与丰厚的文化底蕴,并始终成为教育改革的先锋。在近数十年的教育改革实践中,学校立足于百年老校的文化根基,把“蒙正”作为学校特殊的文化符号,既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蕴,又积极发展当代的价值,使之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动力和根基,成为一种自我发展、创新和重建的宝贵资源。近年来,学校不断梳理与明晰现代的价值追
期刊
1928年至1932年,受党中央、周恩来的派遣,贺龙、周逸群领导的红二方面军在监利县建立了湘鄂西苏维埃政权和工农革命武装。他们不仅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领导人民浴血奋战,建立了稳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同时也为湘鄂西苏维埃根据地农业生产的发展树立了一座丰碑。  老苏区监利县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土壤肥沃,物产丰饶,一直是全国优质粮主产区和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监利县粮食总产就曾蝉联湖北省“九
期刊
“红领巾监督岗”的牌子挂到了我的脖子上。嘿嘿,我走马上任了。  黑手印  11月20日 星期四 阴转多云  下午第二节课时,我突然发现教室的墙壁上像盖章似的盖了几个大黑手印儿。那黑手印在雪白的墙壁上极为显眼,这是谁干的“好”事?作为监督员的我,赶紧召集大家举报嫌疑人。有同学说可能是张同学,又有同学说也许是赵同学。我一面听大家的汇报,一面努力使自己冷静下来;我细细一想,下课时没有走出教室的只有王同学
期刊
在这里,没有老师在一旁侃侃而谈、口若悬河,也没有学生的神情紧张、眉头紧锁。在这里,十多个学子为一组,聚在一起,脸上充满了阳光,神采飞扬地介绍自己的“团队产品”。“我宣传”“我记账”“我管理”“我培训”“我清理”……每位小组成员都踊跃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成为活动的主体。这场颠覆传统活动模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神奇地把学生从被动的“你要”参与,变成了积极主动的“我要”参与。这就是重庆市人民小学的“三创”社会
期刊
四季转序,2015用五彩斑斓的领巾梦点染神州版图。新岁将至,少先队员用向上向善的新号角奏响华夏乐章。在2015年的最后一课,《少先队活动》用“学做人”这面镜子,映照亿万个队员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德润童心开启“我是堂堂正正中国人”的锦年新章。  学做人:系好第一粒道德扣子 “学做人”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各级少先队组织要利用少先队课、社会实践、美德争章等主题活动,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