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下如何上好普通高中语文课,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正确把握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这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深思和注意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的有序与无序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科学有序的。首先,学科目标是明确的,学科内容是规范的,知识分类是严谨的,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既突出重点,又覆盖全面。选取的课文是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课文体系既体现了综合性、实用性,也体现了序列性,纵向注意训练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横向注意知识点互相渗透、相辅相承。
  其次,语文教学的有序性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有限趋向无限;学生思维过程也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比如语文能力训练包括听、说、读、写,观察、联想、想象,归纳、概括、比较等呈现层次化。
  再次,语文教学有序性还体现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上。预习、上课、复习,学期、学年计划统筹安排,量化管理。近年来的标准化考试,精确的双向评价细目表,都十分讲究效率、信度,这都是语文考评科学化的体现。
  语文教学又是无序的。首先是教材的编排没有严密的科学序列。现行语文课本不论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是由一篇篇并不连贯的文章组成的,它和其它学科不同(如数学),数学课前一章没学懂,后一章就无法听;前面的公式定理不会,后面的习题就做不出来。而语文课却并非如此,《我很重要》没讲,并不妨碍你学《荷塘月色》,语文课就没有一环紧扣一环的约束力。
  其次,语文教学的无序性体现在课堂教学的不平衡性、随机性。语文课具有主观性、审美性、多义性。语文课主观色彩浓厚,同一個问题可有多种答案,对一篇课文的分析鉴赏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写作更是如此,在合乎写作要求的前提下,主张各抒己见有创新,反对千篇一律人云亦云。同在一个年级、班级的学生,语文程度各不相同,他们的兴趣、爱好、欣赏要求、审美习惯也不相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因而高明的语文老师,他们的课堂教学总是不平衡的,不可能是绝对有序的,因为他们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为了学生。学生活了,偶然性、随机性就会不断发生,甚至异峰突起,高潮迭出。一堂语文优质课的轨迹,好比一条波浪线,一条心电图式的曲线。任何“一刀切”的教学设计,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追求课堂教学绝对平衡有序,只能把丰富的语文课堂教学“约化”,在这样的课堂里学习,学生慢慢变成机器,思维在教师的指挥棒下钝化。
  语文教学的无序性还在于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自由性,这是课堂教学的不平衡性与随机性所决定的。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自由度比较大的创造性活动,为了达到某种教学要求,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讲读式、点拨式、讨论式随机应变。我们并不只依赖某一途径和方法来实现教学目的,我们更没有必要不顾主观、客观条件去生搬硬套某种教学方法。语文教学效果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比任何学科都更依赖教师的个人素养。朱绍禹先生对此有过非常精辟的分析:“语文教学是个人技巧性很强的活动,其效果是通过个人的观察和实践才能得到。而这种实践又多半无法按一定的法则来进行。而要由实践者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个性来决定。它牵涉到许多变项,既使人们了解这些变项的性质,却不能给它定量定序。”他这番简明的分析说出了其中的原因所在。
  二、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语文教学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它和其它学科一样,语文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科学的语文教学思想,系统的语文知识,循序渐进的教学进程,序列化的智力培养、智能训练等因素,奠定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但它又和其它学科不一样,语文教学强烈的主观性、鲜明的审美性、课堂教学的相对不平衡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等因素又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艺术性。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埃斯纳认为:“教育是艺术,第一是由于教学可以运用自己的技巧和能力,使师生双方都能感受到一种美;第二是因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像画家、作曲家、演员和舞蹈家一样,是根据行为过程展开的性质来作出评价和判断的;第三是因为教学不需要受事先安排好的行动程序的束缚,教师必须以不断创新的方式来应付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意料和始料不及的事件;第四是由于教学的成绩常常是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埃斯纳的观点认为教育不仅从方法技巧上,而且从教育的特点、内容诸方面看都体现了艺术性,这一看法对我们认识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不无启迪。
  科学与艺术两者不可偏废,华东师范大学谭惟翰教授曾借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评论梅兰芳表演艺术的一句话,说出了语文教学科学与艺术和谐统一的关系。这就是“有规律的自由行动”。人们常说语文教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第一个“法”就是“有规律”,可以理解为教学的一般原则,即教学规律;第二个“法”是指某种特殊方法,“教无定法”就是“自由行动”。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而科学的特点就是根据普遍性来处理特殊性;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就是用教学的特殊性去体现教学的普遍性。语文教学能够做到有规律地自由行动,就是“得法”,是语文教学艺术已趋炉火纯青的标志。画家石涛曾说:“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至法也。”
  语文教学不是一种静止的、僵化的有序结构,不是处于封闭状态之中,不是不同外界发生关系的孤立结构。语文教学是一种无序与有序相统一的结构,是一种活的运动着的有序结构,它的程序与外界有密切关系,是依靠同外界不断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来维持和发展的。语文教学过程就是不断地向学生输送各种信息包括从理论界、现实社会信息,并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的过程,通过这种持续不断的信息交流,使语文教学呈现出一种有条不紊、有计划、有步骤的“有序”状态;同时也是一种充满活力、运动发展、波澜起伏的“无序”状态。它不断地由无序转变为有序,同时又不断地打破有序,从而出现新的无序,进而追求新的有序,每一过程都是一个进步,每一阶段都是一个飞跃,它永远没有绝对静止的有序,但它也永远不停地追求有序。   近年来,科学主义思潮对语文教学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语文界一些专家、老师追求有序,追求语文教学目标的单一化、教学内容的体系化、教学过程的规范化、教学程序的系列化、教学方法的模式化、教学评估的标准化和教学管理的机械自动化,试图实现语文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他们设想经过努力,最终达到解决语文教学的规定性和精确性这两个难题,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教学中,他们注重传授系统知识,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掌握技能技巧,却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情感、个性。在研究过程中,重视固定程序的操作及方法,把教学过程视为纯粹的认识过程、理性过程、逻辑思维过程。也就是重视科学的因素,而忽视人的因素。
  教学的多元性,要求教育改革必须把政治的、经济的、科技的、文化的以及人的精神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我们从社会背景的角度进行考察知道,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当然,我们说语文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是对语文教学的整体而言,它的统一不是机械地拼合而是从整体出发有机地结合。因为语文教学活动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教师和学生又都是各有独特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因此每一堂课便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可能理性成分强些,有的可能情感色彩浓些,有的可能操作性强些,有的可能思辩性深些,有的可能逻辑性强些,有的可能形象性多些,有的可能侧重个别,有的可能更重视整体,有的可能体现科学性的特点,有的可能体现审美性的特点,有的可能体现技术性特点。由此看来,我们切不可机械绝对地看问题。
  三、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由于社会对实绩效率的高期望和高考升学诸方面的压力,现阶段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对“序”的追求,表现为:热衷于创立种种程序化的教学模式,诸如“三阶段教学法”“五步骤教学法”“六步骤导读法”等等;在语文教学管理上执着于创设庞大的管理体系,事无巨细,一切都在严密的计划安排之中;在经验学习上,出现了一种“明星”效应,热衷于围绕“明星”搞一种较大规模的临摹行为。
  我们固然要分数,要成绩,但我们不能只取分数成绩这一功利价值,我们要综合辩证地考察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要取学生全面发展、人格健康这一价值。
  近些年来,语文界涌现了不少“明星”,这无疑使语文的星空更加灿烂。由于人们对明星的崇拜,特别是许多老师出于一种真诚学习的愿望,于是各种各样的研讨会、讲习班为老师们学习经验提供了机会,这开阔了老师的眼界,使许多人明白还有别样一种教法,给许多老师以新的有益的启示,点燃了许多老师的教研之火。同时,我们也失望地看到,其中有些人、有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领导出于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热衷于围绕“明星”搞一种较大规模的临摹行为,试图获取立竿见影的大面积丰收,这恰好违背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规律。须知照葫芦画瓢,拿着人家的模子套——教育中的这种“临摹”行为是忽视主客观条件的形而上学的做法,其后果既淹没了教师的个性,又削弱了学习先进经验的效果。
  吕叔湘先生说得好,“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如果不会活用,任何教学法都会变成一堆公式。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是生气勃勃的。你叫他换一种教学法,他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取其所长,舍其所短,同样取得成功。总而言之,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总之,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佳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应根据教学所处的内部外部条件随机应变,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因素是自变量,而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是因变量,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应根据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来确定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那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正确把握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呢?
  第一,在语文教学中始终把握科学的方向。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拟制科学的教学计划,传授科学的知识体系,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掌握科学的教学节奏,选择科学的训练手段。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整体把握上,建立在对人格健康、社会需要的全面掌握上。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教语文不能无目的无计划、胸中要有教文育人的清晰蓝图,既认识学生的现有情况,更规划他们成长的前景,把握准教学的出发点,向着教育计划语文教学大纲的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辛勤耕耘。”于漪老师在她的教学中很好地把握住科学的方向,说她科学就在于她把教学与育人、眼前与长远有机地结合起来,她做到了胸有学生、脑有大纲、腹有“经纶”、心有“灵犀”。由此我们体会到要使语文教学不偏离科学的轨道,教师应该做到:对职业对学生怀有满腔深情的挚爱;对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要有一番深刻的理解;对语文教材、相关知识要做一番深入的钻研;从而形成深厚的教学功底,这样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够灵活运用、得心应手。把学生当人看,科学地把握教学方向,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能处处体现真、善、美的魅力,体现科学的力量。
  第二,在语文课上努力创设美的情境。语文课需要合乎逻辑的思考,更需要生动形象的感染。在语文课上,需要教师采用各种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美的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美的情境色彩绚烂,情深意浓,充满诗情画意,能使学生如坐春风、如饮甘泉。李吉林老师对情境教学作了成功的探索和实践。她说:“情境教学有重要作用,它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教材,情境缩短了久远事物的时空距离,增强了形象的真实感;它以真切的感情,调动学生参与认知的主动性;它以旷远的意境,激发学生拓展课文的想象力;它以蕴含的理念,诱导学生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力。”这方面她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供我们学习借鉴。于漪老师也很善于用她那充满感情的艺术化的语言创设美的情境,她上课就如演员进入角色,声情并茂,“润物细无声”,有人说她,教《春》时是个诗人,教《最后一课》时是个朗诵家,教《海燕》时是个画家,教《挥手之间》时是个摄影家,教《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是个政治家,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受到熏陶,这就是美的魅力。
  第三,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是语文教学科学性的体现。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古汉语知识,它可以把所有实词、虚词进行筛选,找出真正常用而较难掌握的词语,它可以覆盖各种语法现象,每个语法现象可以覆盖到每一篇课文。今后电脑还可以模拟人工智能,搞人机论辩,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利用科技手段能帮助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效果。比如可以利用电视播放课本剧录相,利用卡拉OK电视音响设备进行诗歌教学,学生朗诵诗作,配以电视屏幕的画面渲染、音乐烘托,能把大家带入如痴如醉的诗歌意境中。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有两个重要功能:一是把课堂扩大,即在课堂里通过多媒体欣赏到与教学有关的声、像、图,加大学习容量,更方便、有效地达到训练目的。二是把社会缩小,就是把教学所需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借助多媒体缩小在课堂里。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空间看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
  第四,在模式林立的教海中,保持不羁的个性色彩。新时期的中语界百花争艳,各创新说,模式林立,教法纷呈。任何一种模式、教派,只要它是成功的,就必然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一定的教育思想、一定历史环境的产物,因而既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巴班斯基既反对由于赶时髦而迷恋于某些教学方式,也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完全排斥某种教学方法或方式。面对色彩斑斓的世界,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以我为主,不盲目照搬,不盲目屈从,始终保持自己的个性品质。学习他人經验不是引来滔滔洪水,淹没自己的一切,然后另起炉灶;而是引来涓涓清泉,浇灌自己的园地。安徽省特级教师蔡澄清说:“事实证明,我的点拨法正是挣脱模式重压而悄然独立于原野的一株小草。为什么动不动就偏拟一种具有呆板意味的模式呢?还是追求真实的艺术境界吧!”我以为这最后一句当是我们语文教师奋斗的目标。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以科学为基点,但不能走向极端,不能机械;以艺术为主导,但不能过于随便,不能散漫。有序而不是一潭死水;无序而不是一团乱麻。于无序之中见有序,于有序之中显自由。
其他文献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44分)  砚州岛位于广东肇庆市鼎湖区广利镇,西江羚羊峡下游江中心,与广利镇隔江相望,是广东省最大的江心岛。该岛在西江中,四面环江,像一块浮在江中的端砚,总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有自然冲积而成的沙滩2平方公里。读图回答1—  1.砚州岛沙滩面积变大的月份最有可能是  A.3月  B.5月  C.10月  D.12月  2.导致砚州岛形
一、试题分析  (2017年全国高考文综Ⅱ卷37题)白令海峡(如图)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8分)
[摘 要]2019年1月1日起,社保费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这是我国社会保险费征管的重大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易出现权责不清、效率不高、信息壁垒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从广东省深圳市的征缴工作着手,研究了社保费划转至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保费;税务征缴;深圳市  0 引 言  社会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利用多途径筹集资金,对参保人在年老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多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提到了对乡土文化资源的挖掘,如《九年义务教育思品课程标准》中提到“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建议学生分组搜集不同国家、民族和区域的独特文化,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沙湾古镇保存的留耕堂、宝墨园、南粤苑、鳌山古庙群等堪称岭南建筑的杰作,广东音乐发源地,广东省“
我们中二班利用班级宣传栏,园门口大屏幕,幼儿园网页宣传禁烟法规,通报吸烟状况,介绍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对社会的不良影响,大门口张贴禁烟宣传标志图。  我们中二班教师通过视频、图片、ppt等形式给幼儿讲解烟的构成、对人体的危害、吸二手烟带来的危害等,让幼儿告诉父母:幼儿园是无烟校园,来园禁止吸烟,也教育自己身边的人禁烟。  建立幼儿园、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禁烟网络,我们班要在净化环境的同时,将禁烟活动逐
【摘要】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比较繁重和复杂,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会出现一种消极的工作状态,影响到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注意其工作的“前瞻性”,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班主任工作的繁重压力,并提高工作的开展效率。本文就对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前瞻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前瞻性  初中班主任在整个班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组织以及管理作用,对学生思想教
【摘要】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提高听话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本文结合具体的作法,从以听聚神、以听促说、以听促思等步骤层层深入,试图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听话能力训练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高度集中;听写;思维能力  听,将信息输入大脑。21世纪科技大发展,社会发展对人们的视听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因为缺乏听的能力而导致学习被动。听话训
[摘 要]在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背景下,受到低碳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煤炭市场供需不平衡导致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煤炭行业深陷困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扩大有效供给,为煤炭行业改革脱困指明方向。龙煤集团作为黑龙江省最大的国有企业,同时也是东北规模最大的煤炭企业,目前发展步履维艰。本文以龙煤集团为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运用SWOT矩阵模型
本报讯 7月15日—16日,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在广州召开。本届高峰会主题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教育改革发展:理念、问题与路径”。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司长刘自成,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孙霄兵,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副厅长邢锋,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汤贞敏等出席,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00位知名专家学者、大学校长及兄弟省(区、市)教育研究机构负责人等参会。  会上,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是新课改理念和新课程要求的重要体现,对落实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全面发展学生能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基于核心素养养成的思想政治课对综合探究课的教学有更高的期望。但在实践过程中,综合探究课的教学却因种种原因难以完整发挥其综合和探究的功能。因此,必须在反思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找出原因,寻找对策,才能切实推进新课标的实施、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