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低年级有效识字教学“三法”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_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基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当前,识字教学存在片面化、孤立化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课标的要求也有所违背。那么,如何才能实现高效的识字教学呢?
  一、字理识字法
  汉字的产生是有迹可循的,我国古代就有关于汉字结构的研究——“六书”理论。如果从字理的角度来开展识字教学,能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学生对生字的接受度也会更高。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看图识字、拆字分解、汉字组合等方式与学生一起探究字理,并在教学中穿插一些与汉字有关的趣味故事,这样的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也是大有裨益。
  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日
   月明》一课时,考虑到生字大多是象形字,教师可以将其与对应的图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观察二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开展联想记忆。在学习“日”和“月”这两个生字时,教师还编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帮助学生辨析和记忆:“有的同学在记‘日’和‘月’这两个字时出现了混淆,记不清楚哪个字中间是一横,哪个字中间是两横。大家都听过后羿射日的故事吧,传说天上以前有十个太阳,后羿弯弓射日,射掉九个,只剩一个,所以‘日’的中间只有一横。关于‘月’,想必大家都听过猴子捞月的故事吧,天上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水中,使得水中也出现了一个月亮,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再加一横呢?”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很轻松就将“日、月”区分开来,之后教师又补充教学了“阴、阳、目”等汉字,让学生进行系统识记。
  二、“加一加”识字法
  “加一加”识字,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新字时,与之前学过的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观察二者的联系与差别。在教学中,通过给之前学过的字增加偏旁、部首的方式得到新字,有效提高学生对形近字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學“炮”这个字时,教师先提问:“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由哪两部分组成?”这个问题很容易,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来是左右结构,由左边的“火”和右边的“包”组成。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左边的‘火’是偏旁,‘炮’这个字是‘包’加一个火字旁组成的,大家能不能也给‘包’加个偏旁部首,比一比,看谁加的多。”学生争相发言,最后总结了“跑、抱、泡、刨、袍”等字。在这个教学案例中,虽然“加一加”花了不少时间,但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系统识字法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由点及面,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不局限于一字、一课的教学,而是将生字放到一个识字教学体系中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对教材的细致研究,发现同一类型的识字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不同,其意义、教学重心也会有所不同。
  如,形声字在不同教学阶段的定位和表达意义是不同的,学生首次学习形声字时,可以定位为“种子课”,即要花费大量时间为学生介绍形声字的组合特点、表达方式,为学生种下一颗种子,让他们一看到形声字,就会想起“形声字是一部分表音,一部分表义”。当学生第二次接触到形声字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定位为“拔节课”,将之前学生对形声字的理解进行巩固介绍,帮助学生拔节,更好地探究形声字的奥秘。在学生第三次或是更多次遇到形声字时,教师就可以将其定位为“成熟课”,放手让学生运用自己在之前课堂习得的形声字学习方法去自主识别汉字,大胆去猜测词义,并通过查字典的方式来验证。在经过这样三个阶段的训练后,学生对形声字的认知有了很大的提升,实现了对整个形声字教学内容的系统学习。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带领学生研究字理原理、探究字形规律、学习识字文化,在教学生基本识字方法的同时帮助其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形成同一类型生字的识字体系,让学生爱上汉字文化,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甘泉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习作不是有些教师口中常说的“心中想什么就写什么”,而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是心中之意向口中之言转换的过程。当下,很多学生之所以在习作时表达不清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一直都是以教学写作、教学表达知识为目标,将原本充满思维挑战的习作过程,演变成为了简单的告知,学生更多的是以零散的方式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缺乏应有的结构化认知。在统编本单元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主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习作过程
叶圣陶先生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由此可见,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技能的实践运用上,为实现学生独立阅读奠定基础。人教版教材自三年级开始,就安排了略读课文的训练,那么,略读课文应该如何教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静思默想,批注导学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
统编本教材倡导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也为教师的教学以及家长的指导提供了准确的发力点。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关注有效的教学策略,选择正确的实施方式,进而组织学生展开有效的阅读,让学生形成更深层次的思考,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一、基于学生兴趣,选择阅读材料  在阅读活动的实践中,教师要坚持生本理念,阅读材料的选择应当由学生确定,这样他们才能够始终保持
语文教学一直以来备受诟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学了上百篇的课文,但语文素养却鲜有提升。学生认识了字、词,学会了造句,却不会进行简单的课文分析。教材中一篇篇的课文到底该怎样教?教哪些内容?教到怎样的程度?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应当突破教材束缚,进行整合式教学,着眼于学生学习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单元整合教学,培养学习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为了学习课文而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学中讲究阅读策略,为的是给学生“学会阅读”而搭建脚手架。在具体篇章的教学中,教师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可以让学生的课堂所学在课外显现实效,从而使他们的阅读能力获得螺旋式的提升。  一、从“单篇阅读”的教学中走出来  统编本教材采用了多种文学样式,这给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了更多实施阅读策
对于古诗而言,其写作年代和我们相距较远,不管是生活环境、思维特点,还是作者的语言习惯或者语言表达,都和当下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再加上大多数学生天生爱玩,难以静下心来仔细品味古诗的悠远意境和内涵,所以,古诗教学始终是教学实践中的难点。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随堂练笔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一、借助插图,引导想象练笔  在教材中,很多古诗
著名哲学家叶秀山说:“母语是父母给的,是家给的。”家给的语言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牢固的。母语是什么?是汉语。汉语是极富音韵的美的语言,汉语的音韵之美首先就表现在汉语拼音上。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识字以及阅读、写作的基础。然而,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拼音就是抽象的符号,学习起来有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采用有趣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拼音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拼音学习的潜能,通过情境图、玩游戏、读儿歌
对于小学低年级而言,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听、说、读、写四个要素当中,读是学生获得信息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一个高度自主感知的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读来获得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对于低年级而言,在运用这个思路实施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一些技巧以及教学策略的运用,当然同时也要建立正确的阅读教学理念。  笔者以为,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统编本教材构建了贯串拼音、阅读、语文园地等识字板块网络,给学生营造出无处不在的识字环境。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但在识字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情感;重习得,轻运用;重发生,轻素养”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识字的积极主动性。那么,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依据教材编排特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
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编入了许多故事类课文,精彩有趣的对话使课文变得生动活泼。为了体现各个角色说话时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作者在描述对话时还用上了很多提示语,形象地揭示了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对话提示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形式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并学会对话提示语的用法是教学的一大任务,也是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认识对话提示语的类型  对话一般由提示语和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