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视角,优化阅读教学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o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本教材倡导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也为教师的教学以及家长的指导提供了准确的发力点。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关注有效的教学策略,选择正确的实施方式,进而组织学生展开有效的阅读,让学生形成更深层次的思考,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一、基于学生兴趣,选择阅读材料
  在阅读活动的实践中,教师要坚持生本理念,阅读材料的选择应当由学生确定,这样他们才能够始终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视角,感受其兴趣爱好、把握其年龄特点,从而推荐更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
  如,在教学统编本二年级下册《彩色的梦》时,学生喜爱的段落各不相同。在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之后,我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将喜爱相同段落的学生划分在一组,从而有助于学生针对自己喜爱的内容分析字词、句段,了解本段落中所呈现的内容以及内涵。这样,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地深入到阅读实践中,阅读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持续高涨。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只有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够真正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乐趣。
  二、基于学生特点,营造阅读氛围
  在一年级的教材中编排了丰富的插图,这些彩色的画面与文本内容形成了描述和还原之间的默契,而且透过这种默契能够展现文本中关键的阅读内容,帮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知,展开更深层面的思考,这也是培养其阅读兴趣的最佳契机。在统编本一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插图进行合理切入,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兴趣。这样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基于兴趣促使学生展开高效的阅读,顺利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如,在教学《春夏秋冬》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观察插图所呈现的春、夏、秋、冬的样子,感悟各个季节的不同。这种插图和阅读内容相融合的方式,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于文本内容中,激发他们主动阅读文本、探索文本的好奇心理。
  三、基于学生认知,开展阅读活动
  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如,在教学统编本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鵲》时,针对“孤单”这个词语,我选择了这样的渗透方式:首先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说一说“孤单”究竟是怎样的含义,什么时候会觉得孤单,强调一个人的时候会孤单。其次要求学生阅读第1自然段内容,勾勒出表示孤单的词语,就此突出文本中的“只有一棵树”“只有一个鸟窝”“只有一只喜鹊”等。最后联系文本插图以及生活实际,设计提问:“如果你是那只喜鹊,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这样能使学生明白,可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教师由扶到放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所关注的重点在于阅读兴趣以及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必刻意关注技巧等方面的训练。基于教材所呈现的文本以及课外扩展读物,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其浓厚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者单位:安徽庐江县乐桥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报告文学首要的条件必须真实。它肯定要以历史材料为基础塑造典型人物、记述典型事件、体现典型环境。也就是说,以真人真事作为创作的约束是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与一般文学创作的区别所在。正是基于这一点,我很看重这本《昆仑山的雪》,罕为珍惜。二三十年前甚至四十年前,青藏兵站部的作者们创作的《十万里路见忠心》《鹰》《梅花欢喜满天雪》《莽昆仑》等作品,所纪录下来的当时特定环境下的汽车兵生活、兵站生活和白衣战士的生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学习文言文,有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统编本教材相较于以往版本的教材来说,文言文选入的篇目明显增多,这充分表现了编者对学生学习文言文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教学文言文才更有效呢?  一、以读为本,加强朗读指导  教学文言文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把课文读好。何谓读好呢?由于文言文中有许多生僻字、通假字以及许多语句顺
“资料袋”板块是人教版教材编排的一大特色,起到拓展视野、深化理解的作用,但很多教师并没有能够真正洞察编者的用意,将“资料袋”看成是可有可无的形式,严重忽略了这一板块的教学价值。那怎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彰显“资料袋”的作用,为阅读教学增效呢?  一、聚焦信息形式,拓展感知路径  1.契合认知规律,借形象图片激趣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化思维阶段,直观而可感的信息更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资料袋”不仅有丰
“我的植物朋友”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内容。这一单元的课文向学生介绍了不同的观察方法,如《燕子》一课中一连串的动词让动作更加细致,《荷花》一文通过排比与拟人的方法写出了美丽的荷花。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的同时感悟作者描写观察对象的方法,并将其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一、阅读“记录卡”,写出观察对象  读写结合的材料应是多方面的,教材便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习作“我的植物朋友”中,教材为学生
支玉恒老师在《语文课究竟是干什么的》一文中指出:“我们在课堂上的着力点,应该毫不犹豫地放到语言文字上。要用語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与指导,我在教学《学与问》一课时,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了多角度的品析,将说理文上足了语文味。  一、品析标点,体会哥白尼的善问  在教学文中第2自然段哥白尼的事例时我这样教学:  师:请认真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地方能读出哥白尼的爱问、善问,
最近学校组织了一次语文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两位教师都执教了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的《我要的是葫芦》。两位教师在教学中虽然都注重了引导学生“读好书和识好字”,但是两位教师对于某些问题抓的深度不一样,抓的方式不一样,目标达成度就截然不同了。  【片段一】  《我要的是葫芦》课文后面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读一读,注意句子不同的语气。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对于这个练习,两位教师采取了不
统编本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叙事性课文。一般情况下,许多教师对叙事性课文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大致内容是什么就算完事,而很少有教师对课文进行深入挖掘。那么,怎样教学才能使学生对叙事性课文的特点有足够的认识呢?  一、关注课文情节  叙事性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有的夸张,有的离奇,有的平淡……教学叙事性课文的时候,从故事情节入手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厘清文章的脉络,还可以使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语文预习的实效性呢?笔者本着以课标为准绳,以减负提质为目标,以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为目的,从预习作业到预习考试,从预习考试到“裸书”预习,几经实践,不断反馈修正,总结出以下三点:  一、借助卡片预习  卡片分A、B面,A面单元预习,B面课文预习。单元预习8条,遵循“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和“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环境”的原则。B面课文预习12条,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
习作不是有些教师口中常说的“心中想什么就写什么”,而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是心中之意向口中之言转换的过程。当下,很多学生之所以在习作时表达不清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一直都是以教学写作、教学表达知识为目标,将原本充满思维挑战的习作过程,演变成为了简单的告知,学生更多的是以零散的方式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缺乏应有的结构化认知。在统编本单元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主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习作过程
叶圣陶先生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由此可见,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技能的实践运用上,为实现学生独立阅读奠定基础。人教版教材自三年级开始,就安排了略读课文的训练,那么,略读课文应该如何教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静思默想,批注导学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