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学生交往技能训练初探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andh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面两种现象,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
  ——家长叮咛孩子:“上课要认真听讲,回答老师的问题。”
  ——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踊跃发言。”
  然而,孩子是怎么做的呢?不尽如人意。家长、老师的要求笼统抽象,怎样做才是认真听讲、踊跃发言呢?凡此具体实在的指导,几乎是空白。如何纠正这一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指导偏差呢?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际交往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为学生接受、加工、顺应或同化,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展开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往。只有当师生间的垂直交往与学生间的水平交往的渠道都畅通无阻时,学生的认知主体性才能充分的发挥,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交往能否顺利与和谐,与交往技能相关。因而,我在日常教学中着力对学生进行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发,把课堂交往技能训练内容具体化为四个“学会”
  (一)学会倾听他人发言
  倾听他人发言包括倾听教师讲课和倾听同学发言。要求学生积极做好倾听的心理准备,注意力集中指向所要探索的学习问题,先独立想一想对这个问题是怎样想的,然后虚心倾听别人的发言,逐步学会记住他人的发言要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学会用言语信号和非言语信号,作积极的信息交流。所谓非言语信号,主要包括交换目光、侧耳倾听、举目凝视等;所谓言语信号,主要是对他人的发言赞同、接受时,说出表示支持性的言语,如“我也是这样想的”,“我觉得你说的对”;如果他人说的不全或答错了,则应该陈述自己的想法,扩充或修正他人的意见;学会质疑、发问,学会向他人请教,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解释。
  (二)学会陈述自己想法
  陈述自己想法包括回答教师的提问,参与学生间讨论时的发言。我们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做有准备的发言,逐步做到语言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生动自然,注意恰当控制音量。即参与讨论时音量要小,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回答提问时音量要大,让全班学生都能听见。
  (三)学会修正他人观点
  修正他人观点,主要指修正同学发言。我们要求学生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对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谈出自己的意见,切忌讲伤害对方的话。当然,教师也要敢于接受学生的“挑刺”。
  (四)学会接受他人意见
  接受他人意见包括接受批评与建议。我们要求双方本着平等的态度,乐于接受意见,耐心的听对方说完。意见中肯,点头表示感谢;意见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甚至于不恰当时,也要听得进,提醒自己今后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冕。如果时机适宜,也要学会适当的进行辩解,以保持交往双方心理的融贯。
  二、在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不仅要关注训练的目标和内容,还要重视训练的过程和方式
  (一)认知指导
  不良的交往方式往往是缺乏交往策略知识所致。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首先要教给学生有关交往策略知识,以指导交往行为。教师可以通过言语讲解指导学生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讲解时,遵循技能训练的基本规律,在把握交往技能的总体结构的基础上,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具体行为,分要点进行训练。如倾听技能分解为:注视对方目光、身体前倾、点头微笑等。在分项讲解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综合应用于实际交往中。
  (二)榜样示范
  课堂上进行训练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榜样,学生进行模仿。教师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美国的J。奇尤依指出:交往技能是教师的一种素养。对学生来说,教师应是交往方面的“专家”、“典范”。如课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言,不随意打断,不轻易否定,哪怕学生说错时,教师也要耐心等待,让学生说完,充分展现其思维过程。教师还要注意树立学生榜样,学生观察到自己与榜样的相似性,更会用心观察学习。
  (三)体验引导
  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必须诱发情感体验,因为从认识到行为都离不开以情感为核心的意向系统的驱动。交往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他人情感,体验交往之乐,体验交往技能训练的价值感、成功感。
  (四)行为演练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情境中抓住契机进行练习,也可设定相关情境,塑造良好的交往行为。练习时,当学生的交往行为表现接近预期目标时,应及时予以适当的鼓励,如教师微笑肯定、口头表扬等,从而促进交往技能的保持与内化。
  三、强化课堂交往技能训练的意识,促使学生的课堂交往行为规范化
  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儿童的许多课堂行为是带有偶然性的,这种偶然性可以向必然性转化。教师要强化课堂交往技能训练的意识,促使偶然性转化为必然性,促使学生的课堂交往行为规范化。训练时注意两个问题。
  (一)课堂交往技能是一系列行为的、认知的、情感的过程和谐的结合起来的能力,因而训练时应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方式。认知指导是训练的起点,体验引导是训练的中介,行为演练是训练的落脚点。如课中提问,学生应答时,教师轻轻地提示一句“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其将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教学效果。而当学生答错被部分同学哄笑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别人说错了,你应主动修正,积极帮助他。而当大部分学生做得正确时,教师的一句“说得好,大家听得也很投入”,这种语言表扬又无疑对学生的行为给予了积极的强化。
  (二)训练时间的长期性。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这不仅因为训练的内容是丰富的,而且还因为训练是一个从分项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完成的过程,因而学生对课堂交往技能的掌握也必然要经历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进行训练时不能试图“毕其攻于一役”,而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总之,课堂交往技能训练,可以改善课内交往,促进形成合作性、支持性的课堂气氛,促进交往双方相互认知、相互沟通与相互作用;对课堂之外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具有迁移作用。课堂交往技能训练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为其生存、发展与成功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石。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是培养和提高习作能力的重要阶段。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实践这些方式方法,让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愿意写作,并且乐于习作,享受写作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 写作兴趣 培养对策  作文写作考验一个人的文字功底以及知识面。用“厚积薄发”来形容作文写作,丝毫不为过。学生的
期刊
参与是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这就要求教育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参与的能力,创造参与的机会。下面就如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化学教学过程,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参与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能生发学习热情,并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  (一)理论联系实际,诱发学习兴趣  在面
期刊
摘 要:社会的发展对人类创新精神的要求日趋迫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张扬他们的个性,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笔者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依据入手,论述了在历史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内容,以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学生 历史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方法  《初中历史新课标》要求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技术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强调课程从学
期刊
在历史教学中出现的人物、时间、事件比较多,学生在掌握过程中要重复读、重复背。尽管如此,在记忆中也容易出现混乱、张冠李化现象、如何在学生记忆中少出现这些错误,我想在教学中应该把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研究历史,分析历史。这样对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等方面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广思”。它的途径归纳为 “合理延伸,多向求异,逆向推理,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学生的角度,探讨了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这些方法包括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等,并提出一些具体实施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方法  引言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因此,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式的作用,协调各种评价
期刊
摘 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发挥语文德育渗透性特点课堂引导,确立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运用多种教辅手段及联系生活等方面进行开展德育教学的论述。  关键词:中学语文 德育  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
期刊
摘 要:法国教育学家卢梭说过:学生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使他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地丰富他的记忆,从而增进他的判断力。所以在班集体的创建中,就不能不关注班级文化的建立。班级文化,他影响的是一个班级的全体师生,甚至家长。班级文化,代表着一个班级的形象,体现一个班级的生命,对身处其中的每一个班级成员的健康成长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物质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念缺失,精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班级管理的回顾和反思,从班规制定的角度分析中职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中职学生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班规 案例 反思  回首班主任工作,许多往事犹历历在目,琐碎而又艰辛,有欢笑,也有烦恼;有苦,也有乐;有收获成功的喜悦,也有……但最重要的是,和学生在一起的日子充实,体现了生命意义存在的价值!虽然,我的学生已经毕业多年,走上了社会的各个岗位,为实现人生的价值仍继
期刊
摘 要: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重视对学生学法指导四方面阐述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质量 学生 兴趣 学习方法  教学质量是衡量教师工作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好的教学质量是对教师工作能力的肯定。作为教师都希望自己在工作中取得好成绩,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