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重视对学生学法指导四方面阐述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质量 学生 兴趣 学习方法
  教学质量是衡量教师工作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好的教学质量是对教师工作能力的肯定。作为教师都希望自己在工作中取得好成绩,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呢?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体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在思想品质,学识能力上起表率作用,让学生信服。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此,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学习专业知识,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使自己成为品质优秀,专业精通,言行一致的教育工作者。
  二、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基础
  初中学生学习的科目多,语数英理化每天都有不少的作业,学生的自习课和课余时间几乎都是忙这些科目的作业,对思想品德几乎无暇顾及。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做到 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好本节课的内容,为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关键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有了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就会变成虽然艰苦但却充满快乐的探索之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根本动力,它极大的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果。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日益普及的同时也推动着教学方式的变革,现在初中各学校都建有微机室或电教室,互联网络高效、敏锐的信息获取;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都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等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为此,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学习,特别是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计算机运用的基础知识和课件的制作方法,着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前奏
  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精炼、贴切、感人的情境或其他形式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其思维和求知欲,还可以借此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为此,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教学前奏。
  在新课进行前,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当然,导入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和课型的需要,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种多样。
  (三)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学生主体,突出“主体参与”,要有“人本观念”
  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是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努力唤醒、激励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同学们放弃往日对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的偏见,认为学习这门课很实际、很有用,能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能为人生指明正确的航向,也就使他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四、重视学生学法指导,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古人曾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能否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技巧。识记课本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是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的前提。然而,思想品德课要学生记忆的内容很多,如果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很把知识记下来,即使暂时记下了也很容易忘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传授一些记忆的方法和技巧,还要教会学生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实践中我曾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能熟练地背出课本的知识,但考试成绩并不理想,这说明现在的思想品德并不是“贝多芬”,学生背了不一定多分。如今的思想品德考试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合知识的能力。考试题目的设问千变万化,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和技巧,想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可能的,因此,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只要积极探究,一定会找到提高自己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其他文献
现在不少的语文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师生都没精打采……为什么本身应该是生动有趣、充满情感与活力的语文教学竟会是这样?为什么本身应该是灵感火花四射、妙趣横生的语文教学竟会是如此的苍白乏味?我认为:虽然原因众多,但如果从学生本身来探究,是他们内心缺少一种学习语文的原动力一一爱语文。所以,要改变目前的尴尬现状,我们就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原动力,而要让孩子们爱上语文,我以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树立
期刊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是培养和提高习作能力的重要阶段。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实践这些方式方法,让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愿意写作,并且乐于习作,享受写作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 写作兴趣 培养对策  作文写作考验一个人的文字功底以及知识面。用“厚积薄发”来形容作文写作,丝毫不为过。学生的
期刊
参与是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这就要求教育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参与的能力,创造参与的机会。下面就如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化学教学过程,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参与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能生发学习热情,并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  (一)理论联系实际,诱发学习兴趣  在面
期刊
摘 要:社会的发展对人类创新精神的要求日趋迫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张扬他们的个性,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笔者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依据入手,论述了在历史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内容,以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学生 历史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方法  《初中历史新课标》要求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技术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强调课程从学
期刊
在历史教学中出现的人物、时间、事件比较多,学生在掌握过程中要重复读、重复背。尽管如此,在记忆中也容易出现混乱、张冠李化现象、如何在学生记忆中少出现这些错误,我想在教学中应该把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研究历史,分析历史。这样对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等方面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广思”。它的途径归纳为 “合理延伸,多向求异,逆向推理,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学生的角度,探讨了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这些方法包括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等,并提出一些具体实施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方法  引言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因此,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式的作用,协调各种评价
期刊
摘 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发挥语文德育渗透性特点课堂引导,确立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运用多种教辅手段及联系生活等方面进行开展德育教学的论述。  关键词:中学语文 德育  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
期刊
摘 要:法国教育学家卢梭说过:学生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使他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地丰富他的记忆,从而增进他的判断力。所以在班集体的创建中,就不能不关注班级文化的建立。班级文化,他影响的是一个班级的全体师生,甚至家长。班级文化,代表着一个班级的形象,体现一个班级的生命,对身处其中的每一个班级成员的健康成长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物质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念缺失,精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班级管理的回顾和反思,从班规制定的角度分析中职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中职学生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班规 案例 反思  回首班主任工作,许多往事犹历历在目,琐碎而又艰辛,有欢笑,也有烦恼;有苦,也有乐;有收获成功的喜悦,也有……但最重要的是,和学生在一起的日子充实,体现了生命意义存在的价值!虽然,我的学生已经毕业多年,走上了社会的各个岗位,为实现人生的价值仍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