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案例教学研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like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越来越注重对孩子进行信息技术的教育,学校在课程安排中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内容和教学作出了新的调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作为教育阶段的领跑者,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是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对小学信息技术案例教学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信息技术;案例教学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将学到的技能运用到实践中。下文主要是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探究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实践情况。
  1.运用案例教学,创设故事情境,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个问题:尽管从第一节课开始,教师就注重强调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而当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依然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去解决,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教师身上,从来不会自主思考。这样的教学方式效率不高,浪费了教师的精力,还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三年级的信息技术课上,教师采用案例教学,借助一些具体案例创设情景进行辅助教学,将理论知识带入课堂,这样的方式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比如:在教学广州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二单元《信息王国的小画家》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根据案例教学需要编出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把案例推送给学生,其中的对象就是“小马”,小马不能顺利过河,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发散思维,利用绘图工具帮助小马过河,这时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小马,解决所面临的困难,画出自己认为有帮助的工具,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运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团结合作能力
  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学习环境、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差异造成学生之间成绩存在差异,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了练习作业,有的同学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作业,有的同学花费了大量时间去研究一道题,导致其跟不上教师上课的步伐,在信息技术课中应用案例教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案例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团结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比如:教师在教《资料巧整理——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这一内容时,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学生在桌面创建多个新的文件夹,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给文件夹命名,并在文件夹中保存自己想要的图片和文字。但是部分没有认真听课的学生就会认为这样的工作量太大,无法熟练操作,也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合作,小组之间的竞争及小组内成员的团结让每个学生都更加尽力地去做一件事,而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便是一个关键因素。
  3.运用案例教学,重视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理论知识
  在学习的道路上,很多同学都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学习那么久是为了什么,没有一个目标就不能学得精。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教师课前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知道你们学习信息技术是为了干什么吗?接下来还可以问,如果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你们会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吗?同学们或许会给出这样的答案:我们学习信息技术可以画画,还可以编小游戏,会利用Word制作信封等,下面一个问题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教师就可以接着问学生,如果我现在要求你们制作一个会飞的小蝴蝶,你们首先会想到什么?有的同学会说问教师,还有的就是问爸爸妈妈,另外一些同学可能不知道还可以问谁,就保持沉默,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告诉同学们上网找百度啊,这时老师可以推送一个上网找百度解决问题的案例,让学生从这个案例中知道,不是什么知识都是来自于课堂,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观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一些难得的经验。然后教师再进行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过程中,学以致用。
  4.运用案例教学,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在课前,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进行备课,然后生动形象地将教材中的内容换成另外一种方式呈现,不论是在教授还是导入环节都要注重趣味性和游戏性,促使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比如:在《本领高强的计算机》这一章节的内容学习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机在互联网上的运用”这一部分的知识,为了避免学生的排斥心理,教师推送案例“我最喜欢的小动物”,让学生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学习知道怎样到互联网上搜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给学生布置作业到互联网上搜“我最爱吃的东西”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主动上网搜自己喜欢的图片、文字等,復制到一个Word中,教师在课上让每个同学都进行展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爱上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从学生的角度去扩展教材内容,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案例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要学会把握每一个时机,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自身的要求,在实践教学中不断进行思考、学习,这样长此以往,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艺,钟柏昌.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体系设计问题讨论[J].电化教育研究,2016(04):5-1
  [2]吕海燕.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体系设计问题的分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Z3)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2017年度课题+市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学科案例教学研究(1201730069)”)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时代迅猛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能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实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策略研讨  引言  课堂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是教学艺术的直接体现,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更
怎样上好一节Reading 2,是不少老师头疼的问题。那么一节Reading 2该如何设计?笔者认为要符合以下几点:一、立足课文,把握重点。Reading 1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阅读技
【摘 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要求不断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数学活学活用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也就是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多实际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紧密结合生活展开教学,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生活化   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是新课
【摘 要】主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合理设置主问题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本文论述了设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若干方法,抓住文章关键句,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围绕文本的文体特点提出主问题;多提一些能够体现文化内涵,展现作者思想的主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设置主问题,完善教学。  【关键词】主问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主问题指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能够起到主导作用和支撑作用的问题,一个精心设计的
“核心素养”这一崭新概念,首次出现在2014年3月底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它不仅映射着中国文化的文学之美,而且彰显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蕴涵着丰富的“核心素养”方面的资源。我们要挖掘、传承古诗文中所蕴涵的资源,使之真正内化为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