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东省高职院校分类招生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改革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ycom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中,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中的缺点,加快推动了英语课堂教学的科学化进程。英语教师通过增加对英语教学视频的创建,有效的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分析了高校英语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问题,希望有助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高校英语教学;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刘宁,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一、国家政策导向下的广东省高职院校分类招生常态
  2016年8月19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出《关于增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通知》(粤教考[2016]6号),决定从2017年起,增加语文、数学和英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自愿选择报考,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高职院校的分类考试招生今后将成为招生录取的主渠道。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是经济大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性高级技能型人才。仅是制造业,我省每年高级技工人才缺口达数十万人,通过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方式改革,将有利于专科层次高校生源的改善和我省应用性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拓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成长通道。
  2017年1月9日,广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院长王斌伟在此次省教育厅围绕《规划》内容录制的系列微课(微访谈)中讲到,高职院校的招生将依据“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的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来择优录取。如果普通高中毕业生要报考高职院校,就要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文化素质的成绩就使用高中学业水平的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高中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来进入高职院校。2017年10月19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九大会议讨论中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新的高考制度,基本普及高等教育。在国家政策导向下,广东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方式包括面向中职学生“3 技能课程证书”考试、自主招生、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五年一贯制、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统招等分类考试招生模式。由分类招生方式的构成可以看到广东省高职院校的生源构成, 除了有传统的高中学历还包括中职学历。 即可预计,学生的英语水平层次有明显差异,这将会对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
  二、广东省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在广东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方式改革下,根据广东省高职院校生源的常态构成,笔者将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考核以及教学依托五大模块谈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建立专业导向分层教学模式。
  1.教学理念改革:根据广东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方式改革和社会对应用型英语人才的需要,筛选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教学经验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提倡教师主动学习并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学以致用。
  2.教学内容改革:根据广东省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人才模式培养特点构建对应的大學英语课程教学方式,做大学英语课程的学生专业导向分层教学模式,围绕“因才施教”和“按需教学”,以此来突显各专业学生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专业需求。王馨认为,每个专业根据其专业定位分析和确定培养目标,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紧跟专业特色细化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大学英语课程专业导向分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内容可以贴合学生的专业,基础英语学习融入基础专业英语,既以学生生源进行了层次区分,又以学生专业做好了兴趣导向。
  3.教学对象改革:大学英语课程的学生专业导向分层教学模式下,课程教学对象强调以学生为首位,以项目和任务驱动要求学生成为知识吸收的第一主体,进一步在教师的辅助下将知识沉淀为学生的深层记忆。坚持以“项目导入”和“头脑风暴”等教学法为理论依据,创建新型信息手段为穿插辅助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4.教学考核改革:探索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综合运用多种形式的考试、考核手段来推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考风建设。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考核做到了过程性和终结性结合,一方面注重平时学习过程的引导和督促,注重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参与的指导与考核(学生的平时表现占到一半的分数或更高比例),一方面结合笔试和口试,引导学生更加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及外语信息化教与学工具的运用,尽可能地改良了应试教育造成的“临时抱佛脚”的不良风气。
  5.教学依托改革:自编和更新大学英语课程教材,除包含有大学生生活与学习氛围、社会与职场现实的基础英语教学内容外,结合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特点,编制专业基础英语教学内容,创新改革教材内容,以此为大学英语课程的学生专业导向分层教学模式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广东省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构想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之路顺应时代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根据广东省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人才特点构建专业导向的分层教学模式,借助教育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的带动,做到大学英语课程的“因才施教”与“按需学习”。广东省高职院校分类招生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大学英语课程教材为建设基础,需对高职院校各专业进行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需求调研,基于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平台的大学英语在线学习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型、实践型、自主学习的信息化教与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班级和教学方式根据专业实际需求而设,推广大学英语课程的学生专业导向分层教学模式。因此,根据广东省高职院校招录方式的不同,笔者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大致有两种设想。一是普通高考入校学生分为A班,自主招生、学业水平考试、现代学徒制和“三二分段”的学生分为B班; 二是在新生入校后对全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统一的英语测试,依据最终成绩排名,在各个学院分出A、B两个教学层次。   实行分层教学后将打破专业行政班的编班方式,课程教学时间可采用突显大学英语课程的分级模式,即:分学院在一周内分别安排几个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只安排大学英语课程。教师的教学方式虽以课堂教学为主,但在备课时需转变教学思路,以学生的生源不同来进行特色教学单元设计,充分准备与教材配套的课件,在多媒体条件支撑下做好信息化渗入的课程教学。同时,为形成学生个性化学习英语的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尽力按照教育部提出的“英语个性化(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学习、互动式学习”的要求,充分利用网络及计算机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大力开展学生大学英语网上自主学习、教师监控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四、广东省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意义
  1.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和任务驱动要求学生成为知识吸收的第一主体,进一步在教师的辅助下将知识沉淀为学生的深层记忆。坚持以“项目导入”和“头脑风暴”等教学法为理论依据,创建新型的学生主导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教师对不同学院不同层次班级课程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突出重点和难点,对学生必须掌握但又难以理解的内容,采用精讲,并结合“一分钟试卷“和“随堂测试”的方式检查学生课堂课后的掌握情况;浅显易懂的内容则留给学生自学,结合“课堂展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綜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索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综合运用多种形式的考试、考核手段来推动考风建设。根据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不同层次班级的实际情况,大学英语课程考核要做到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结合,一方面注重平时学习过程的引导和督促,注重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参与的指导与考核;另一方面结合笔试和口试,引导学生更加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及外语工具的运用,尽可能地改良了应试教育造成的“临时抱佛脚”的不良风气。
  3.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特点构建专业导向的分层教学模式,做到“因才施教”。根据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突显了各类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专业特色。针对艺术类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低,但创新学习能力和表现能力较强,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都更有针对性和创造性,贴合了学生需求,创新了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效果更明显。
  4.通过自编和更新大学英语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始终保持了内容的先进性,并能结合校内不同专业的特点创新了教材的内容,参考资料,教学资源库和网络课堂资源,有助于双结合教学模式的建立。
  五、总结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吴非晓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已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要积极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处理好普通用途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的关系,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出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国际化人才。
  教学改革离不开教学理论的沉淀与支撑。广东省高职院校分类招生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大学英语课程教材为建设基础,需对高职院校各专业进行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需求调研,基于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平台的大学英语在线学习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型、实践型和自主学习的信息化教与学,实践大学英语课程的学生专业导向分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吴非晓,王成祥.信息化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8).
  [2]王馨.从高考改革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发展趋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
  [3]杨智.高职院校招生新常态下英语分层教学改革问题探讨[J].职教通讯,2016(1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也越来越专业,大学英语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也一直在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行业英语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适应本行业所需要的英语专业人才,对我国的英语教学内容与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我国必须加快英语教育的改革步伐,适应我国现阶段各行各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高职酒店服务英语;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邹瑞(1985.07
【摘要】为了满足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作为该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商务英语阅读需同时锻炼与提高学生语言和商务知识的综合实践能力。本文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商务英语阅读课程中在仿真模拟贸易展销会上确定展会合格销售线索的案例进行了设计与分析,并对案例教学的实践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希望能为商务英语专业及商科双语教学提供案例素材和教学借鉴。  【关键词】商务英语阅读;案例教学;实践  【作者简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postgraduates.The need for graduat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scientific and
【摘要】英语是全世界公认的通用国际语言,重要的交流工具。随着我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学习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口语教学 和口语能力的培养在学校中已备受关注。但是,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那里消息闭塞,经济欠发达,没有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在英语口语方面更不加以重视,所以农村地区的初中生英语口语与城市地区的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来提高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摘要】英语是一种国际语言,所以,英语教学的开展十分的重要,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很多教师会运用多元智能培养方式,这种培养方式对教师有着极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对多元智能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合理的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当中。本文针对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习惯培养进行了论述,希望对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摘要】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高中英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学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模式、过于注重英语的机械记忆以及高中英语教材没有体现本土传统文化进行了探究分析。我们应该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多反思、多发现,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传统教学模式;应试教育模式;本土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李丹(1982.10.27-
【摘要】旅游官网景点简介英译质量是衡量一个省旅游业发展水平及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原则指导景点简介英译,通过景点简介英译实例分析景介英译三维转换的原则和方法,探讨“三维”的适应性转换及翻译过程中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景点简介英译;“三维”适应  【作者简介】韦萍(1984-),女,湖南娄底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
【摘要】教师们如果想要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就要转变学生们的学习方式,教师们应该积极地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引入到初中英语的教学课堂当中,从而能够极大地提高英语教师们的教学效率,除此之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还能够帮助英语后进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后进生,解决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困难,从而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效率,教师们在采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教学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越多的人们接触到更加广阔的世界,英语的学习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加强初中生英语的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今后更加长远的发展。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语音意识和听说能力是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从语音意识和听说能力两方面入手,探究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有效措施,进而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音意识;听说能力  【作者
Introduction  This article is written to discuss and examin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poken English and written English. The ideas on the differences are given by Hallidy, Chafe and Tannen. The arti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