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探索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123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H1(2012)8-02-02
  作者:聂倩倩
  一个创造型的人才必须善于多向思维。我们在重视聚合性思维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特性,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异想天开,不落俗套。语文教学要多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安排一些能够刺激学生发散思维的环境,逐渐培养学生多面向、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下面就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巧设问题情境,鼓励多角度思考
  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首先要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多采用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训练表达能力,扩展多向思维的教学方法。如在教《故乡》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讨论:杨二嫂是好人,还是坏人?是中间人物,还是多余的人?提出多种设想,供学生研究探讨。
  二、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自由思考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要结合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之外,利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鼓励学生自由的思考。
  (1)续写结尾。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的结尾都带有无穷的余味。或给读者留下悬念,让读者尽情去想象;或带给读者深深的思考,有待于读者去深入地挖掘。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些文章的特点,在学完全篇文章后及时安排学生课下续写文章的结尾。这些文章结尾的续写可以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思维的创造性,给每一篇文章续写出丰富而又完美的情节。如:学完《变色龙》一课后,可以安排学生续写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处理完狗咬人的事件,离开广场后路遇将军哥哥的情景;学完《皇帝的新装》一文,可以让学生想象:皇帝游行大典结束后,对老百姓会怎么样?对小孩子会怎么样?对大臣们和骗子会怎么样?反过来这些人又怎样看待皇帝?然后写出课文的续篇。
  (2)编课本剧。随着影视文化的普及,看电视剧已成为学生们课余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有相当多的学生也想过把演戏的瘾。教师完全可以抓住学生的这种兴趣,在学完有关剧本的知识后,让学生把一些情节丰富的课文改编成剧本,并且自编自演,比如:《孔乙己》、《范进中举》、《变色龙》等课文都可以完全由学生自由结组改编成独幕剧或课本剧,并在班上进行表演。
  (3)创造性复述和主题演讲。复述课文是对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对已经学过的课文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在不脱离原作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或部分情节的加工,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更应当增加对有情节的课文内容的创造性复述。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可以在学生中间开展主题演讲,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设想自己未来那多彩的人生。
  三、结合作文教学,培养发散性思维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作文教学及批改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
  (1)一题多写。思维是一种高度紧张而精细的智能活动。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经验、观点、心理个性不同,其思维的方向、角度、质量也就会不同。同一个作文题目,会有不同的写作思路。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针对同一作文题目写出两篇、三篇,甚至更多篇不同内容的作文,内容不同则思路不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就得到了训练。
  (2)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近几年中考采用较多的作文命题形式。话题作文的特点是不设置审题障碍,开放性强,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比较大。这样的作文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也应加强话题作文的训练。
  (3)自评自改与互评互改相结合。一篇作文写完后,教师先不要急于收上来,可以找2~3名学生在班上朗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议一议”、“评一评”,看该文是否达到写作要求,指出该习作中的优缺点。
  (作者单位:山东省鱼台县实验中学272300)
其他文献
编号:K9(2012)25-03-01  作者:陈丽华  兴趣是第一位的,正是因为兴趣不浓,有的学生不专心甚至根本不听讲,结果收效甚微。加之传统的教学比较重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而忽视情感的激励和个性的陶冶。地理教材中有丰富的艺术美、社会美、自然美、科学美的内容。我们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善于挖掘地理教材中大量美的因素,走出了自己的独特的路子——兴趣点的设计。  一、目标认定中的兴趣设计 
期刊
编号:H1(2012)10-03-01  作者:葛大鹏  一直流传中学生有三大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而怕写作文就排在第一位,由此可见可见写作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个最大难题。可是中考作文又占了语文试卷分数的半壁江山,从而引起学生、老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那么,中学生怎样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呢?我认为,除了日常观察,材料积累,审题立意,教师指导及批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学生要学会
期刊
编号:G40(2012)8-01-01  作者:刘升臻  0——6岁是幼儿智力飞速发展的时期,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孩子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求知长智得欲望很强烈,容易接受成人对其行为的训练。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一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小处说,可以关系到他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从大处说,可以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不容忽视的。现
期刊
编号:G40(2012)25-03-02  作者:韩建国 鹿根生  为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创设情境”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狭隘的教学情境,淡化甚至扭曲了激趣教学的初衷,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究竟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呢?我结合实践谈
期刊
编号:G40(2012)25-02-01  作者:武春仙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而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更是万绪千头,如何做好寄宿制小学的班主任工作,根据我多年的经验,下面谈几点浅薄的看法。  一、寄宿班任多角色,年轻教师演精彩  学校的性质决定了班主任的多重角色,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在校的家长,既是管理宿舍的生活老师,又是学生遇到困难的知心朋友,一定要演绎好这些角色。  教学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培养学生
期刊
编号:H1(2012)10-03-02  作者:胡红萍  职高语文课程改革已实施几年了,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形式也在不断地改革,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教师似乎和普教的教学方法一样,导致这些课堂毫无生气,学生学习索然无味。究其原因,职业高中的生源差,学生的素质底,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教师只有恰当地定位,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选择地教学,注意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语文课的重要
期刊
编号:O1(2012)8-03-01  作者:张宪乐  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如何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
期刊
编号:J2(2012)8-01-02  作者:张琴  摘要:中学历史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大力推行创新教育。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从完善知识结构,营造创新环境,加强设问启发,加强思想教育等方面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行创新教育。  关键词:中学历史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行创新教育?下面结合我自己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完善知识结构,强化创新能力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期刊
编号:G40(2012)8-01-03  作者:陈学强  这是一节新授课,学习的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中的一课——《一面》。  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读书总结出这篇文章的记叙要素。当学生回答到“事件的结果”这一要素时,突然有个学生在下面咕哝:“最后的结果是鲁迅先生‘买一送一’。”声音虽小,全体学生却听得清清楚楚,随即是哄堂大笑。  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在备课中,我无论如何
期刊
编号:H1(2012)16-01-02  作者:邓家梅  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宋代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提倡古文运动,继承并发展了唐代韩柳开创的古文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力反骈文流弊,积极推动宋代的诗文革新,确立了散文在文学中的地位。苏轼《六一居士叙》中说:“自欧阳子出,天下争自濯磨,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谏为忠,长育成就……欧阳子之功最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