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su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欣赏是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天地,通过欣赏教
  学能有效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高中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欣赏作为一种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也就在教学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知识,利用针对式欣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能听得懂音乐的人,做音乐的“主人”。
  关键词:高中音乐 音乐欣赏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1
  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多年来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与改进,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面对高考大关,高中生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音乐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在此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高中生的音乐认识还处在发展阶段,虽然他们比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生活阅历限制,他们的认识具有片面性。所以,高中音乐教育中,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其实学会欣赏也正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正如美国音乐家莫塞尔所说:“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①而我们的音乐课堂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成为音乐的“享用者”,即“音乐欣赏是一切音乐教育的中心动力和真正目的。”②也就是说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中起着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取代的重要作用。在这时,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承担起引导的责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一、引导学生成为欣赏的主体
  现在的课堂已经不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而
  是注重于师生间的互动。特别是在高中教育上,面对一群已经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并且有自己观点的高中生,他们刚升入高中,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 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具体我门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
  (一)“听”
  在对一个作品了解之前,“听”是关键的一步。老师可以利用预先提问法提出问题,例如,这部作品的速度怎么样?它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听后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使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思维变得积极主动。
  (二)“唱”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是唱主题也是欣赏作品中必要的阶段。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引导学生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形象,把学生的自主思维充分调动起来。
  (三)“想”
  “想”是指在欣赏作品的是后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这也是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一步。通过音乐欣赏过程中“想”的参与,能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拓展视野,这也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第一节中的歌曲《长江之歌》,学生对这首歌已经教为熟悉,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时闭上双眼,用心聆听,并且展开想象,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想象的广阔性、新颖性和创造性。
  (四)“说”
  从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理论上来说,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做出的某种抽象之结论上面,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级的阶段。一堂课上既要有老师的讲解,也要有给学生发挥的时间,这样,课堂才能活跃起来。
  二、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力
  (一)多听音乐作品
  听,是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在这最初阶段,或许只是觉得旋律好听,可慢慢听多了,就会感受到节奏、旋律、音色等的变化和特点,甚至能对音乐中的情感、意境也能有所领会。这个过程都是建立在多听基础上的。
  (二)对背景知识的了解
  欣赏音乐的时候,了解所欣赏乐曲的背景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如作品处于什么时代、作者生平、创作特点、风格流派、创作意图等,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内容。
  (三)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
  为了更好地欣赏音乐,除了听音乐进行感性知识积累外,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学习乐理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
  (四)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
  文化艺术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欣赏能力所能到达的水平,某些艺术作品无论从题材或内涵来说都有相关的文化背景,只有加强欣赏者的文化修养,才能更好地体会音乐作品所要体现的内涵。
  三、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利用不同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高中音乐教材中,我们的欣赏作品往往是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或是世界经典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但是由于社会的影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不要听教学欣赏内容,甚至明确表示不喜欢,而缺乏对作品欣赏的积极性,造成一种尴尬的教学局面。面对这种形势,教师更要镇静,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来解决困境。
  (一)从乐曲本身着手
  我们在欣赏这类作品时,会遇到一些艺术歌曲或者是歌剧等,这些离学生的欣赏范围较远,这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作品表现的内容具体的特点,把注意力侧重于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上,穿插作品创作时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以自己情感引导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交流融入学习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欣赏积极性。
  (二)利用學生熟知的作品
  现在的教科书上有许多作品都是名著,学生对这一类作品并不熟悉,甚至可以说是从来没听说过,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并且与本课有关的作品导入。例如,在学习《草原放牧》时,我们可以用《十里埋伏》作为导入,通过对琵琶在《十里埋伏》中的精湛演奏,及对不同演奏技巧展现的不同演奏效果进行粗略讲解,引发学生对琵琶与交响乐合作后的效果产生兴趣,从而将学生带入到协奏曲的欣赏中,提升了学生的欣赏水平。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不可取代的组成部分,要组织好欣赏教学,就要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后,再加以具体知识的教学,并运用正确的方法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欣赏的具体意境中,体会音乐,了解音乐,感受音乐,真正让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文喆主编. 《现代化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 《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探索》,北京出版社.
  [2] 声健. 《艺术教育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3] 王双有. 《培养高中生欣赏音乐艺术能力》,中国音乐教育.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31  兴趣是人们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的内在动力,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爱好运动的前提条件。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有兴趣作支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上课时注意力就会分散,更谈不上主动积极地锻炼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决定他学习的效果,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个会拿到什么。”1月,又有一批农金新兵经历过军训期、试用期,到了该转正的日子。新一批90后农金新兵们,对于即将深入工作的“三农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2.4  小学教育的小班化已成为教育的一种共同趋势, “小班化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可以促进教师发展,小班化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一个崭新而又广阔的空间,能让学生享受多种教育资源,增加接受教育的机会,从而使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活动体系,形成以师生发生多向、充分的课堂交往教学为特征的教育过程,体现出合作与交往、强
冶金报1983年5月3日曾在第一版发表消息——我国铝工业从日本成套引进的“合同工厂”,贵铝第二电解铝厂全面投入试生产。试生产以来(1981年12月~1983年一季度)已生产各种铝锭
摘要:受新课程改革的影响,高职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是体验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较好的锻炼。基于此,本文对高职体育体验式教学法的实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体育;体验式教学;实施  · 【中图分类号】G633.96  最近几年,伴随着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高职教育中的体育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体验式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现在的
荀子更注重从外在规范的礼来建构社会秩序。对荀子来说,礼作为社会规范对个人具有矫性养欲、规范行为的价值;对社会具有以礼定分、群居之道的价值。这是达到荀子重建群居和一
作为亚洲最主要的当代艺术博览会之一,第二届“艺术登陆新加坡”1月12日至1月15日在新加坡滨海湾金沙会展中心举办。这届博览会不仅有100多家画廊参展,而且还邀请艺术界著名专
·【中图分类号】G807.4  看到这个标题,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标题前面要加上职业学校这四个字?”难道职业学校与其他中学有什么不同?恭喜你,答对了。职业学校与重点高中和普通中学就是存在着很大差别。那么,差别究竟在哪呢?  首先 ,职业学校与普通重点高中学生生源存在着差别。我们都知道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基本都是经过重点中学筛选完之后,再由普通中学筛选完剩下的实在没地方去的才肯来职业中学上学。这些学
摘要:激流回旋皮划艇运动是多关节多角度参与的的非周期的动作项目,在不断深刻研究项目规律和特点中发现,过去训练体能的单关节固定身体的杠铃力量并不能很好同专项能力相结合。本文结合多年训练的实践,进行分析核心功能性训练在激流回旋皮划艇训练中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意义。  关键词:核心功能训练 皮划艇激流回旋 专项化结合  【中图分类号】G861.4  激流回旋自1999年在我国开展以来,经过了建立壮大的发展,
中国卓越的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从1925年到1952年,长期在清华大学任教,担任负责人、理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时调往北京大学.叶企孙参加过第一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