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jiaxiao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初中也肩负着为文言文打基础的重要责任,而文言文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责任。但是,由于现有生活环境越来越现代化,时代间差异造成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兴趣,从而导致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遇到难题。作者以一个初中语文教师的身份,分析现今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对此提出改进建议,推进初中学生对语文文言文的学习。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 教学建议
  文言文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孕育着华夏五千多年的历史。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涌入中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肩负起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激发并培养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兴趣。
  1.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并不乐观,教学遇到瓶颈,止步不前。据了解,导致文言文教学遇到困难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一是文言文与学生日常生活所使用的白话文有很大差距,学生往往没有兴趣,觉得文言文很枯燥,致使课堂气氛沉闷;二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只是翻译给学生听,学生死记硬背就可以了,不能开发学生思维;三是教师没有对知识进行串联,其实很多我们所学的新知识与原来学过的知识相似,甚至是相同的。若不进行知识的串联,则导致原来学过的知识变成无用知识。因此,改善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势在必行,笔者结合自身十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提出几点建议,拟转变文言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养成科学有效的学习习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建议
  2.1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促使人们积极地搜寻满足他们所产生的认识和需要的解决途径与方法,这就是兴趣的威力,学生学习文言文也是如此[1]。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要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树立正确意识,不能仅仅将文言文看做是一堆粗糙的文字,而是要将它看做是揭示古人的生活习性、智慧文化、情感思想等的载体。这些古文无不体现着他们那个时代所独有的文化,现代的初中学生要努力挖掘这些文言文所蕴藏的深刻含义及文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学习这些文言文的时候真正体会古代先哲的智慧,从而产生共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采取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故事的形式及开展文言文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及视频播放等,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使其真正体会到学习文言文所带来的学习乐趣。
  2.2让学生背诵文章体会内涵,增添学习文章底蕴。
  古往今来,现存的文言文资料都有独特灵魂,这也是这些古文至今能够流传千古的原因所在。当今教育的大环境是一切为了学生,大力实行素质教育,所以初中老师要求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气质,陶冶他们的文学情操。如,初中课本中有一篇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其中就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我们深读这一句时,就可以体会其中所表现的忧民之情。
  2.3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文言文学习的主要群体是初中生和高中生,特别是初中生,在初中刚刚接触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必须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提升学生的古文水平。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从以下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2.3.1课前预习
  文言文学习的最好方法是在学习之前进行预习,只有在教学之前做好充足准备,才能在课堂上跟上老师的节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强化教学效果。当然,文言文的课前预习包括字词的音义,特别是重点字词的解读十分重要,另外,熟读课文并自行理解课文所想表达的意思,合理利用课外辅导书籍,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自行解决。
  2.3.2课堂展示
  现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十分落后,完全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必须想办法改变文言文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对文言文的认知告诉给大家,并让大家进行分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能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变为“小老师”,深刻理解文言文所要表达的意义。这样做不仅能够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一个舞台,供所有人畅所欲言,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2.3.3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出,不管是以前的学习还是现代的教育,诵读都十分必要。当学生能够将一篇文言文诵读之时,他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也就上升了一个台阶。在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时候,可以潜移默化地学习古代文人的语言习惯,为学生学好文言文打好基础。当然,诵读不是死记,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比如说抓住文言文的关键词,有节奏地进行背诵,或者可以利用背景画面进行背诵。
  3.结语
  文言文可以说既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文言文这一教学瓶颈,值得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深思,教师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串联文言文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就可使学生领略文言文的魅力,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奥,从而提升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爱玉.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读与写杂志,2012,9(5):111.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人文科学,作为基础中的基础学科,初中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急需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自觉摒弃以分数、应试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积极开创初中语文创新教育的新格局。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创新方式 教学相长  新一轮的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
白芨沟煤矿六年总承包产量808万吨,实际完成833.65万吨,完成计划的103.1%。机械化程度逐年提高,目前已达82%。1990年综采单机年产达到100.56万吨,成为西北五省(区)第一个年
所谓的茶道(拼音:chá dào英语:tea ceremony),其实就是指煮茶饮茶的技艺。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生活中,茶不仅是一种简单的饮品,更是一种浮生偷得片刻闲的生活艺术,很多人不仅通过烹茶饮茶放松自己,更期望通过这种生活艺术修身养性。茶道是一种包含了许多技艺与复杂的程序的生活艺术,从看似简单实则很讲究的茶具的冲洗,茶水的烹制,到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每一步讲究的都是
据统计资料,在宠物临床上眼部的外科疾病约占犬外科疾病的30%以上。外伤性白内障是眼球穿孔伤后较高的并发症,是犬致盲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兽医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及处理经验均
摘 要: 职高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能力教学,包括两个方面能力的提高:一是基础语文能力的提高,二是专业能力的提高。职高语文教学十分强调实用性、实践性,强调为专业服务的意识。  关键词: 职高教育 语文教学 能力培养  职高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立足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教学,改进教学方法,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课堂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把“激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 DVH)是雏鸭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以肝炎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病原是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 DHV)。我国流行的鸭肝炎以A型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设计既有启发性,又有趣味性的提问,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外,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在众多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启发诱导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一节语文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说:“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水平,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在商品经济、物欲追求的冲击下,人们曾一度遗忘了“阅读”,如今,民族意识再次呼唤阅读。没有阅读不可能有个体的成长,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阅读如此重要,阅读贯穿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从一个人小时候看的绘本、童话书、故事书开始,人们就在进行阅读活动。进入学校后,开始进行系统化的阅读学习,学校的阅读教学
摘 要: 鉴赏古典诗词需要知人论世,这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从一个新的角度解读“知人论世”,认为“知人论世”不是单一片面地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和相关事件,而是从更大的背景全面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及包括作者生平、流派、风格、情趣等在内的全方位的个体特征。  关键词: 古诗教学 知人论世 鉴赏古典诗词  借助背景材料鉴赏古典诗词,帮助学生找准并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人论世”。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已成为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手段。初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多媒体化教学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多媒体在增强教学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优化语文教学课程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 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对象(学生)等各方面特点,通过教师精心备课,设计、探索、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