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生掌握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作为职业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如何让教学更贴近于生活,让学生学以致用是关键问题。就职业高中而言,更多趋向于学生技能的培养,那么,生活化就是教学的重点。文章就结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对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做简要分析。
职业高中不等同于普通高中,在让学生具有高中文化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信息技术课程而言,电子基础、信息技术基础、办公图文处理、汇编语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是基本的技能培养内容。而这些,都要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信息技术生活化,就是要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从理论走向实践,通过学习掌握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先生给我们的教育启示。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已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生活化的情境来进行教学,将学生置于生活情境中,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形成技能,从而为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基础。
从职业高中的学生构成来看,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本来就喜欢上网,打字一类不成问题,而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为了抓好语数外等成绩,根本很少接触信息技术。因此,要提高职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让信息技术教学更贴近生活,首先还得从生活化情境创设做起。
如在Word 2003的教学中,教师首先以一个公司老板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中,而学生则扮演该公司的职员,模拟场景为给公司制作一个宣传广告,要求图文混排。这样的设计,一下子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问题情境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就掌握了相应的技能,有利于将来发展。
二、从知识传授的模式转向能力培养
在目前的职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多的教师还是以考试为方向标,在课堂教学中只会“教”,总是不厌其烦地对Word、Excel、Powerpoint、数据结构、C语言的重点、考点进行强调,在操作教学中,也更多的是让学生了解基础,而对生活中有用的东西则置之不理,认为考试中不会考的就是不重要的。其实,这是完全背离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培养目标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教材,善于将生活中的素材吸收到教学中,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过渡。
如在Internet基础与应用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那些晦涩的专有名词,让学生懂得如何一步步地掌握操作流程,想必只靠教师再三的重复是起不到预期效果的。如果教学中能结合学校的实际,以五四活动、国庆活动或春节联欢晚会为契机,以任务的形式来规划相应的时间、目标、任务等,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音乐合成任务,教师再以相应的硬件和软件为支持,学生对音乐的编辑、合成、录制等技术学习就是一个任务的完成过程,学生不仅兴趣盎然,学习起来效果也更佳。
由此不难看出,在职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对教材的整合,以任务教学法来实施教学,在任务完成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课堂成为活的课堂。
三、探究中实现生活化
学生的信息素养不是简单地会玩玩游戏、会下载软件、会网上聊天抑或是通过引擎进行网络搜索,更多的是要使信息能够“为我所用”,也正是因为职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一直以知识、教材为主,很多学生毕业后只能拥有理论性的东西,而一遇到实践问题,就只会抓耳挠腮了。这也就启示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通过探索的方式来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这样才有利于信息素养的培养。
如在网页制作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思考“在网页制作过程中发现网络速度突然变得很慢,将制作的网页保存后重新打开,却没有了内容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再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总、点拨,以是否中毒为启示来深入探究信息技术的病毒,让学习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
信息技术与生活互不分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能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来认识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信息,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目标。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需要在理念的更新下通过教学实践来完成,往后教师还需就此多加思考。
职业高中不等同于普通高中,在让学生具有高中文化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信息技术课程而言,电子基础、信息技术基础、办公图文处理、汇编语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是基本的技能培养内容。而这些,都要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信息技术生活化,就是要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从理论走向实践,通过学习掌握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先生给我们的教育启示。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已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生活化的情境来进行教学,将学生置于生活情境中,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形成技能,从而为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基础。
从职业高中的学生构成来看,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本来就喜欢上网,打字一类不成问题,而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为了抓好语数外等成绩,根本很少接触信息技术。因此,要提高职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让信息技术教学更贴近生活,首先还得从生活化情境创设做起。
如在Word 2003的教学中,教师首先以一个公司老板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中,而学生则扮演该公司的职员,模拟场景为给公司制作一个宣传广告,要求图文混排。这样的设计,一下子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问题情境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就掌握了相应的技能,有利于将来发展。
二、从知识传授的模式转向能力培养
在目前的职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多的教师还是以考试为方向标,在课堂教学中只会“教”,总是不厌其烦地对Word、Excel、Powerpoint、数据结构、C语言的重点、考点进行强调,在操作教学中,也更多的是让学生了解基础,而对生活中有用的东西则置之不理,认为考试中不会考的就是不重要的。其实,这是完全背离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培养目标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教材,善于将生活中的素材吸收到教学中,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过渡。
如在Internet基础与应用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那些晦涩的专有名词,让学生懂得如何一步步地掌握操作流程,想必只靠教师再三的重复是起不到预期效果的。如果教学中能结合学校的实际,以五四活动、国庆活动或春节联欢晚会为契机,以任务的形式来规划相应的时间、目标、任务等,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音乐合成任务,教师再以相应的硬件和软件为支持,学生对音乐的编辑、合成、录制等技术学习就是一个任务的完成过程,学生不仅兴趣盎然,学习起来效果也更佳。
由此不难看出,在职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对教材的整合,以任务教学法来实施教学,在任务完成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课堂成为活的课堂。
三、探究中实现生活化
学生的信息素养不是简单地会玩玩游戏、会下载软件、会网上聊天抑或是通过引擎进行网络搜索,更多的是要使信息能够“为我所用”,也正是因为职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一直以知识、教材为主,很多学生毕业后只能拥有理论性的东西,而一遇到实践问题,就只会抓耳挠腮了。这也就启示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通过探索的方式来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这样才有利于信息素养的培养。
如在网页制作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思考“在网页制作过程中发现网络速度突然变得很慢,将制作的网页保存后重新打开,却没有了内容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再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总、点拨,以是否中毒为启示来深入探究信息技术的病毒,让学习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
信息技术与生活互不分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能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来认识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信息,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目标。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需要在理念的更新下通过教学实践来完成,往后教师还需就此多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