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朵花叫“曾经”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zhi7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有一段感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当无厘头的周星驰把这句原本深情的话变成搞笑的段子,“曾经”一词便被世俗的眼光所湮没,美感消失殆尽。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当年,唐代诗人元稹为悼念亡妻韦丛写下这样深情的句子时,他没想到它会成为一个历史的“铁证”。从诗句看去元稹是这样的痴心情圣,实际上却是个花心萝卜,他在一本传奇小说《会真记》(又名《莺莺传》)中,叙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为唐人传奇名篇。成书之初,人们就认定故事的男主人公是作者自己,女主角说法不一,其中一种说法认为该书记述的是他与当时名妓薛涛的感情经历。由于他对薛涛的始乱而终弃,于是,他被很多崇尚爱情的人们口诛笔伐。
   然而,“曾经”并没有被历史的真实所玷污,它依然把那一份浪漫痴情刻上巫山,溶入沧海,为后世咀嚼吟咏,芬芳不泯。
   “曾经”,这个骨子里似乎写满小资情调的词语,实际上,是每个人心底挥之不去的温柔旧梦,是孤单无依处的贴心安慰,是夜深酒醒时的失落怅惘。“曾经”,是一朵姿彩各异的情之花,飘散在历史的长河中,瓣瓣花,片片情。有如水深情、执着痴情、浪漫倾情,也有落寞伤情、难言苦情、一世悲情……
   这朵花,古典而唯美。
   翻开泛黄的诗卷,我们常能觅得它的影踪。秋雨梧桐夜,长生殿里的孤家寡人李隆基,不是凄凉地追念曾经“芙蓉如面柳如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玉环吗?面对满树桃花,书生崔护不是痴痴怀想曾经在此邂逅的“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陌生女子吗?明月之夜,豪爽坦荡的苏轼不是满怀深情地思念曾经“小轩窗,正梳妆”的亡妻吗?宋代女中词杰李清照,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晚年,不是常忆起“沉醉不知归路”“有暗香盈袖”的幸福岁月吗?与唐婉沈园重逢的陆游,不是写下“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这样痛彻心肺的句子吗?杜十娘的怒沉百宝箱,沉掉了多少个李甲的负心薄情?林黛玉临终焚稿,断掉了多少段“木石前盟”的宝黛痴情?
   这朵花,艳丽而无悔。
   晚年的张爱玲,离群索居,孤僻而凄凉,像一朵随时将要枯萎的花,不为人知地开在与之格格不入的异国。而这位被称为“文坛异数”的才女,有着多么意味深长的“曾经”啊:曾有着八岁发表作品的早慧天分,曾发出“出名要趁早”的精辟偏激语,曾拍下惊艳脱俗的旗袍照,还有复杂多变家庭带给她的敏感而深入骨髓的文笔。她的《倾城之恋》,演绎的一段乱世恋情,脱开缱绻浪漫的表象,直抵红尘烟火的本质。她的《沉香屑》,则更是一片一片地,把结痂的伤口剥划出淋漓的鲜血,让读者触视无法完美的痛与罪。
   更让人感慨的,是她与人品可疑的胡兰成相恋的“曾经”:曾经,孤傲聪慧的她愿为他开成一朵“低到尘埃里”的花,对他说出“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经典之语;曾经,在“桃花处处开”的胡兰成面前,她依旧流露出平常妇人的娇憨,为她偶尔给自己买了件皮袍欣喜不已;曾经那样卓尔独立风华粲然的她,终究沦为胡兰成《今生今世》书中的风流艳事之一……
   那么,我们不妨设想:晚年的张爱玲,无法忍受到处爬满蚤子的生活,无数次地搬家,搬家。回首之时,她会羞愧、会恼恨自己的曾经吗?我想,她应是无悔的。聪明到极致的她,把人生看到刻骨的荒凉,虽没能寻得厮守白头的神仙眷侣,甚至都没能求得一份安逸安宁的晚年岁月,但作为一朵女人花,她终究是适逢其时地盛放过了,正像她曾说过的“想做什么,立刻去做,否则就来不及了,因为人是最拿不准的东西”,想爱就去爱,莫待无花空折枝。纷纷扰扰过后,大地一片苍凉,是是非非任由他人去评说。张爱玲,她的人,她的文,都绽放成一朵朵璀璨的烟花,闪耀在“曾经”的天空。
   谁没有在盛年回望时,为曾经的青葱少年感叹唏嘘?谁没有在功成名就时,对曾经的穷途落魄五味杂陈?
   当今文坛才女雪小禅,曾经是个相当自卑的人。在整个读书阶段,她都感到自己不如人:小学时,说一口蹩脚的方言被大家嘲笑;初中时,衣服和鞋子的式样总是落伍;高中时,常为自己来自三流学校而自卑;大学时,自己的着装和口音常被来自大城市的女孩们笑话……然而,正是这个沉默寡言的雪小禅,在自卑的压力下,疯狂地迷上了文字,不懈怠地投稿、发表,投稿、发表,最终成为如今的青春文学当红领军人物,文字妖娆曼妙,早已是《读者》等多本著名杂志的签约或专栏作家,她的《无爱不欢》《刺青》《戏子》等长篇部部畅销,有相当大的粉丝群,甚至有人提出“雪小禅现象”之说。站在成就的峰顶,雪小禅多次撰文说:“感谢我的自卑,它让我越挫越勇,让我永远觉得不如别人,让我不敢停步,让我在人生的路上,一路坚强!”
   曾经,是一朵源自古典的花,开在世俗的烟尘中,宁静而淡然。
  曾经,是一幅浅淡的水墨,洇染在心灵的宣纸上,意蕴深长,留白无限。
  曾经,是一低头的温柔,一敛眉的忧伤,是一段系在心头的千千结,情深深,意绵绵。
其他文献
蔡哀侯(?—前675年),春秋时蔡国国君,名献舞,一名季,公元前694—前675年在位,娶了陈国的大公主做夫人。按照当时的“娣媵制”,(“娣媵制”是中国古代奴隶主贵族实行的一种婚姻制度,是多妻制的特殊形式。所谓娣,就是从姊共嫁之妹。古时对妹称女弟,或以“女”字作为“弟”字的偏旁,得一“娣”字,以示其性别。)陈国的大公主可以把自己的妹妹一同带到蔡国,给蔡哀侯做妾。可是陈国的二公主早已许配给了息侯。蔡
期刊
一友人给我寄过来一款他“成功复原”的宋朝贡茶。   这是一种小茶砖,圆圆的,扁扁的,状如棋子,比象棋小,比围棋大,外裹白纸,托在手里沉甸甸的,上秤称一称,一两多重。把纸撕开,茶砖黑色,黑中透青,青中透亮,闻着一股糯米香。还有款儿呢,一面印着“大宋”,另一面印着“贡茶”,都是阴文,一看就是用模子压出来的。   这哥们儿小气,总共寄我两枚,今天我敲碎一枚,用碾子碾细,用小石磨磨成粉,用茶箩筛一筛—
期刊
章太炎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随便都能拿出两三万来买房;梁启超一年赚五六万,居然说“家计粗足自给”;康有为光靠卖字每月就能进账1000银元…… 还敢嘲笑文人穷酸吗?  章太炎:专写墓志,要价奇高  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随便都能拿出两三万来买房,估计羡煞了不少人。倘若您以为章老爷子一直过得很富裕,那就错了。   他早年闹革命,穷得一塌糊涂,最困顿的日子在日本一天只吃一个面饼。他和
期刊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1991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1993年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叶嘉莹是蜚声中外的学者,且不说诗词创作、理论研究,光是教书育人这一项,教了70年书的她,培养出无数人才,如今90岁高龄仍站在讲台之上,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功不可没。著名红学家冯其庸称赞叶嘉莹讲解诗词“阐说精妙,启发无穷”;学生们说“老师不但写
期刊
小的时候,喜欢抓螃蟹:在田埂上,找到螃蟹洞后,拿一根树枝,伸进螃蟹后洞里,一直触到螃蟹为止。螃蟹遭到攻击后,用它的钳紧紧夹住树枝不放,就这样,轻轻松松就抓到了螃蟹。   在《动物世界》看过一个故事:在非洲原始森林里,动物保护者们为了得到一些猴子的数据,需要捉到一只猴子,但它们太狡猾了,很难抓到。后来,保护者请当地的土著居民帮助抓猴子:先在树上安装一个固定的盒子,里面装着猴子爱吃的苹果,又在盒子上
期刊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无题》里的两句诗。大概意思是:当诗人沉醉在良辰美景的回忆时,远处传来一阵鼓声,诗人又该上朝了。正所谓有了工作日,便会存在假日,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假期的制度可谓自古有之,源远流长。   我国最早的假日记录是在晋代。陆云的《请吴王观书启》中记载:“孔子假期玩年,至于韦编三绝。”根据《汉书》记载,早在西汉时期
期刊
苏轼有诗云:“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酒与诗的关系源远流长,密不可分。我们翻阅中国诗歌史的章章节节,随时都能闻到扑鼻的酒香。酒与诗的完美结合,生发出别致动人的中华文化,既包含了中国美酒的芬芳之味,也蕴藏着中国诗歌的曼妙之姿。  形同槁木因诗苦,眉锁愁山得酒开。      酒成了诗人灵感的源泉,创作的催化剂。因了酒,诗人们给后世留下了品赏不尽的佳作名篇。     -1-  一代枭雄曹操是
期刊
时近中秋,一场冷雨下过,天色已近黄昏。   邻居家的老榆树上,数只麻雀正梳理着翅膀下和尾巴上有些潮湿的羽毛,神情悠然而专注,还不时惬意地叽喳几声,像极了庄子眼中和笔下的风景。   天空,随风而动的灰色云层下,几只燕子在空中忙着捕食,再过不了多久,它们就要跋山涉水飞往南方了。用羽翼追求梦想丈量天下,一路奔波劳顿如当年周游列国的孔子。   麻雀与燕子,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庄子与孔子,代表了
期刊
对英雄的崇拜可以说是人类永恒不灭的情结。在英雄身上,人们常常感受到的是自己旺盛的生命欲望和生命意志。  人格境界   英雄情结驱使作家为人类寻求最理想的生活方式,而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对“人”的定位。一般说来,中国作家对人定位的着眼点在于“做人”,故英雄心态往往聚焦于“人格境界”上。如在儒家理想人格中,向外的经世致用、垂范后世、创立理想的社会秩序,向内的心性尽心、诚意近仁、务求自我完善,达到“志
期刊
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  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  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李贺  这首古风,是中唐诗人李贺在就任朝廷奉礼郎后,怀念家山昌谷时所作。在群峰并峙的中唐诗坛上,李贺是位极富特色并对后人产生极大影响的青年诗人。他一生年促命短,只活了二十七岁(790-816);但却是一位神童,据说他七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