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J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初中生有75%的人对语文课不太感兴趣,所以,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心愿。
  初中语文 兴趣 教学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是在过去知识经验尤其在愉快体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认识某一类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兴趣和需要有密切的联系,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他必然会对有的事情优先地给予注意,并且对它有向往的心情。
  兴趣又分为两种,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对事物本身的兴趣,它容易使学生满足,却难以持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获得系统的知识,但它情感性强,吸引力大,短期效果好。间接兴趣是因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它理念性强,靠意志的力量可以维持较长的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同困难做斗争的精神和获得系统的知识,但吸引力差,容易疲劳。
  这两种兴趣是可以转移的,当一个人觉得他现在或将来需要某种知识或技能时,他就会把兴趣转移到这方面来,这是间接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对这种知识的了解日益深透,对这种技能日趋熟练,这时,他的兴趣不仅仅是因为需要,而且是因为这种知识或技能的本身,这又是直接兴趣。从质变、宏观的角度看,这种转化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孕育和积累,而从量变、微观的角度看,这种转化又时时刻刻在发生,每一次直接兴趣的效果都为间接兴趣的产生增添了有益成分,而间接兴趣的任何收获都是促成直接兴趣的有利因素。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堂课45分钟,每一分钟教师都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不过有时是直接兴趣,有时是间接兴趣。
  一般说来,上课之初,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活动的有趣对象或其他操心的问题上,这时需要教师激发学习的直接兴趣,讲个故事、设个悬念、或提个问题。总之,应象于漪老师说的“课的起始階段不能疲疲沓沓,要如爆竹鸣响,如京剧中的‘亮相’,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然而,由于直接兴趣难以持久,只是短期效果好,所以,当教学进入重点难点问题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这些内容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让他们产生间接兴趣,要靠他们的意志努力去掌握这些内容,但间接兴趣吸引力差,容易疲劳,尤其对中学生来说,间接兴趣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心理学言,中学生课堂听课的有意注意力每隔5—7分钟就会有所松驰),所以,间接兴趣后,教师可适当运用直观材料或趣味性的谈话使之转入直接兴趣,这样,学生的大脑便可松弛下来……下课之前,学生的注意最易涣散,所以,也要激发间接兴趣,复习一下课上的内容或布置一下课后的作业。
  总之,于漪老师说:“上一堂课,就和写一篇文章一样,好课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有老师的智慧,学生的闪光点,有读写听说的结合,同时课一定有节奏,要有张有驰,张驰结合,起伏有致,疏密有节,有时训练密度要很大,有时要缓解一点,这是基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青少年的自控力是不可能45分钟始终全神贯注的,老师要意识到这一点,要有节奏的一浪推一浪的组织教学内容。”换句话说,教师应该准确把握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相互转化的规律,二者互相交叉,灵活运用,使一堂课上得生动有趣,有声有色。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和头一颗火星包含在教师对课堂上所讲解的材料,对材料加以分析的事实的处理方法中。”可见,激发兴趣的方法有两个,一是要深入挖掘教材,二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
  深入挖掘教材,意味着教师要仔细研究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要全面把握,精细地揣摩,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掘课文的智育、德育和美育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兴趣的第二个方法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
  根据一般的观察和调查,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两个特点,一是语文学习兴趣呈现塔型模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与其学习年级成反相关。二是在各类书籍中,最喜欢文艺作品,不太喜欢自然科技和社会科学书籍;在常用文体中,最喜欢记叙文,不太喜欢说明文和议论文;在文艺作品中,最喜欢小说以及散文,不太喜欢诗歌和剧本;在影视种类中,最喜欢故事片和动画片,不太喜欢科技片、新闻片和戏曲片。
  针对第一个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形象思维,高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则更倾向于抽象思维,那么体现在教学上就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
  1.通过提问、面试、举办演讲会、组织朗读比赛等形式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的检测,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是会得到均衡发展的。
  2.持之以恒地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尽量提高语文教学成绩。引导学生将自己会识、会讲、会用的字、词、句和读懂的文章、摘记的精彩片段以及平时的作文、日记等分别积累于不同类型的本子上,妥善保管,从一年级开始,年复一年地积累,直至毕业,并且定期检查评比,及时表彰先进,形成制度化、经常化。这样的积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的可见度,还为复习巩固知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年复一年的积累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保存资料、珍惜学习成果的好习惯。
  3.发挥语文科课文中思想性、趣味性、故事性强、感染力大的优势,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配之以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以情感熏陶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4.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从丰富学生的知识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展课外阅读,一来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有利于强化整体效益;二来,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大量地接触不同品味的名家名作。名家名作的魅力会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5.充分利用各种学具、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且,可以适当地将游戏、表演等活动引入课堂教学,给学生以充分的动口、动手机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形成能力。
其他文献
数学是一门生动活泼的学科。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既要注意培养学生认识运用规律的能力,又要注意防止形成思维定势。  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思维定势  数学语言既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又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语言的理解和熟练使用是取得数学成绩所必要的。事实上,学生学习数学时遇到的很多困难都是由于不能理解数学语言的意思和不能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而引起的。因此,数学语言表达训练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当前有许多初中生感恩意识淡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初中语文课本蕴涵着丰富的感恩父母教育素材,指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感悟父母的恩情、口语交际中加深对父母的理解、写作练习中升华对父母的感恩、综合实践中来报答父母的
期刊
摘要: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本文以“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为例,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探讨如何实践学生“自主、探究、合作” 学习方式的转变。  小学数学 学习方式 自主 探究 合作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
期刊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而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  数学 审题 能力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而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因此,笔者就“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浅谈如下几个方面:  一、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那么。如果才能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以下就此展开探讨。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是和谐的呢?全员参与,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凸显其主体性的地位,而教师也要鼓励、激励学生参与课堂,引导学生发挥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初中教师的我们,更是学生是否能成才的关键。为此,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初中物理 教学能力  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知识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这些人才的能力与思想。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
期刊
课堂教学的节奏是指一节课的张弛快慢及具有规律的变化。有经验的教师是非常讲究课堂节奏控制的。因为适度的课堂节奏能自始至终牵动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热情,使课堂教学跌宕起伏,张弛有度,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水平。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课堂节奏  俗话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和谐的课堂节奏,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身心愉快,能消除师生的精神疲劳,能给学生学习带来享受,能很好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呢?我认为学法指导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教师示范,展示学法。  由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上课开始便向学生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
期刊
课程改革的核心在课堂,课程实施的关键在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过程,以新的课程观为指导,创建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但实施新课程以来不少教学行为的改革只是流于形式。为此,结合本人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改革中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  课程改革 创新  历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改
期刊
“赞美,犹如阳光”, 孩子的成长需要赞美,学生必须赞美。孩子、学生们渴求被“赞美”——老师:“赞美”绝不吝啬。  学校教育教学 评价 渴求 赞美 绝不吝啬。  赞美,就是常说的表扬、称赞、夸奖、赞扬。赞美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起很大的作用。凡是有上进心、荣誉感的人都不会拒绝善意的、任何形式的赞美,学生更是如此。因为,赞美对于被赞美的人来说,不仅是一种赞许、肯定,更是一种荣誉,而且也是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