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及诊治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xido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文献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代替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已超过80%,基本上取代了开腹胆囊切除术[1].同时,随着外科医生腹腔镜手术经验的逐渐积累,LC的手术指征也得到迅速扩展,比如急性胆囊炎、胆源性胰腺炎、胆总管结石和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等这些从前认为的腹腔镜手术禁忌证已经不再是限制因素了.但随之而来的手术并发症不断发生,包括穿刺针或鞘管刺入引起的损伤,腹腔镜器械引起的机械性和热量损伤,以及气腹引起的并发症,其中最主要的是胆管损伤,据报道其发生率为0.06%~0.5%,为开腹胆囊切除术的2~3倍[2].由于其损伤类型极其复杂,损伤原因多种多样,诊断和治疗颇为棘手.因此,分析LC胆管损伤的原因,了解胆管损伤的症状,并将胆管损伤分型,对明确诊断和处理LC胆管损伤有着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IS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常见病,研究证实遗传基因在IS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迅速发展,IS相关基因的定位和识别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近年研究发现血浆HCY水平升高与EH有着密切的联系.CBS和MTHFR是HCY代谢过程中的2个关键酶,除营养因素外,CBS和MTHFR基因缺陷对血浆总HCY水平的影响[1]可间接导致EH,这已成为研究热点;而CBS作为HCY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当其缺陷时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目前,许多研究表明,CBS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有关[2].目前,有关SNP与疾病的关联研究,除在SNP位点选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FITM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结肠组织、结肠腺瘤和结肠腺癌组织中IFITM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IFITM3 mRNA在正常结肠组织、结肠腺瘤、未转移结肠腺癌和转移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49±0.69、7.32±0.76、12.19±1.34
基于我国南部15省市两年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组织与开展,探讨了当前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15个省市开展的改革进度及内容不一,安徽、江苏等4省已全面铺开.各试点县均已取消药品加成,通过调整服务价格革新了医院补偿方式;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体制、薪酬制度及人事制度改革也是改革的主要内容;上下服务协作以及医院监管制度,成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新内容.同时也暴露出了当前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体系关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建立备选指标池,用德尔菲法优化指标,利用fuzzy模型计算权重,构建了以公益性为核心的结构-过程-结果模型的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6个、三级指标40个,能够较好地体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思想,反映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