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s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FITM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结肠组织、结肠腺瘤和结肠腺癌组织中IFITM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IFITM3 mRNA在正常结肠组织、结肠腺瘤、未转移结肠腺癌和转移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49±0.69、7.32±0.76、12.19±1.34和18.37±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FITM3蛋白在正常结肠组织、结肠腺瘤、未转移结肠腺癌和转移结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2/51)、11.3%(14/124)、19.0%(19/100)和69.0%(78/113)。IFITM3蛋白表达与肿瘤周围组织浸润、肝转移、结肠旁淋巴结转移、结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腹网膜转移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有关(均P<0.05)。IFITM3蛋白阳性表达结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0.2%, IFITM3蛋白阴性表达结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IFITM3表达与结肠癌转移程度及预后有关。

其他文献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共济失调是一组罕见的、同时累及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按照发病机制可分为线粒体共济失调、代谢性共济失调、DNA修复损伤导致的共济失调、先天性共济失调和退行性共济失调.本文对几种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共济失调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发病机制及新一代测序技术在该疾病研究中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对结直肠肿瘤生长及对小檗碱(BER)抗结直肠癌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巨噬细胞EGFR基因缺陷(Egfrfl/flLysM–Cre)小鼠及巨噬细胞EGFR基因表达(LysM–Cre)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氧化偶氮甲烷(AOM)建立结直肠癌模型后,给予BER干预。观察两组小鼠成瘤情况,评价小鼠结直肠长度和肿瘤数量的变化。采用Ki–67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细胞
目的检测F框/WD–40域蛋白7 (FBXW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初步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BXW7蛋白在90例食管鳞癌和20例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及40例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及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0例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FBXW7蛋白和mR
IS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常见病,研究证实遗传基因在IS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迅速发展,IS相关基因的定位和识别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近年研究发现血浆HCY水平升高与EH有着密切的联系.CBS和MTHFR是HCY代谢过程中的2个关键酶,除营养因素外,CBS和MTHFR基因缺陷对血浆总HCY水平的影响[1]可间接导致EH,这已成为研究热点;而CBS作为HCY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当其缺陷时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目前,许多研究表明,CBS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有关[2].目前,有关SNP与疾病的关联研究,除在SNP位点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