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改小学生作文的体会

来源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ianfeia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老师对小学生的作文不仅全批全改,而且还精批细改。但是,这种办法实在是费力大而收效小。
  有什么办法可以费力不多而收效不小呢?怎么使学生由害怕写作文到乐于写作文呢?经过多年作文批改的实践,我终于获得了可喜的收获。
  一、老师引导自评,感受批改乐趣
  《新课标》在设定习作初始阶段的目标时,把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增强习作自信心上。目的是首先让孩子愿意习作、热爱习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写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既要有生活的积累做基础,也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夫。因此,好的文章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后,只有不断地修改,才能使文章更加完美。
  所以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先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兼顾个别,注意因材施教,尽量创造条件激发其潜能。因此对习作的批改,我们可以采取评赏性的评改方法。教师首先要当好学生习作的忠实读者,从批评的取向改为欣赏的取向,在不同的层次上针对不同层次的习作进行不同层次的批改,使每个孩子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得。
  为此,我们可以从易到难,先提出简单的要求。比如格式是否正确,是否有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是否围绕习作要求完整地记叙一件事情……
  在第一次批改时,我只提第一条要求,学生觉得很简单,会做了,第二次再提出第二条要求。这样几篇习作批改下来,学生们基本上掌握了自批方法,感受到了批改习作的乐趣。
  二、指导学生互批,培养写作兴趣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小学生由于受认识水平和知识积累的局限,对自己写作中的不足不一定能认识清楚,而对自己的长处也同样难以发现,这就需要有人帮他指出来,好的加以发扬,不足的加以改正。
  我的做法是:
  1.对小组长进行指导,掌握每一次习作的批改要领。
  2.把学生分成5人一组,每人全部阅读且至少批改两本,并要求签上批改人的姓名,以示负责。由小组长负责指导本小组批改情况。
  3.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也要加以肯定。寻找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提高措施。
  4.各小组推荐出两篇公认的较好的作文,向全班同学展示,让全班同学评一评,议一议,看这篇作文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好。
  经过实践,同学互批的好处凸现出来了:
  1.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同时还会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写,不应该怎么写。这样,自然就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2.互批的本身是一种学习、一种交流的过程,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批改作文时,学生站在批改者的角度,进入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平衡力、角色互换能力,促进学生心理走向成熟。
  4.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老师最后评点,共尝成功喜悦
  追求成功是人的天性。成功的快乐最甜美。成功能让人精神焕发,对自己充满信心。充分让学生在成功中品尝快乐,是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的关键所在。
  由于知识积累和阅历不足,学生的鉴赏评改能力有限。特别是初涉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无论是自批还是同学互批,都不一定能准确到位地评价一篇作品。这时,就要求我们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进一步的评点,弥补学生在认识上的不足,纠正他们在评改中的缺点。
  比如有的同学与他人闹矛盾,有时会怀着“抱复”的心理去批改,写出“你很笨”“你写得不好”等打击同学的语言。
  还有的同学不认真批改,成绩差的学生又不会批改,有的甚至把文章改坏了。因此,老师的再批和检查就是关键。
  在批改作文中,我尽可能地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因此在评语和作文讲评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如批上“你真行,已具备了一定的批阅水平”“你真是一位优秀的小老师”等。
  学生作文有一点长处、一点进步,我都会及时予以肯定,让他们在班上读一读,或投稿到报刊上,以点燃他们的写作激情。通过这样不断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改作文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定要改变“老师改,学生看”的传统观念,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为培养孩子的习作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妈妈:“什么东西都涨价—大米啊、肉啊什么价格都上涨。真希望有什么东西会降价。”  豆豆:“有一样东西降了。”  妈妈:“什么?”  豆豆:“我的分数。”
【摘 要】在语文新课改背景下,与单篇文本精读精讲相对的群文阅读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和重视。蒋军晶老师是全国率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名师之一,对群文阅读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认识。基于蒋军晶群文阅读教学课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他主要采用选择多元化议题与组合“互文性”文章这两个策略来创建群文,通过开展有序性学习与创设对比性探究来推进课堂阅读教学,使学生成为知识建构的主体,实现由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变。 
秋天的小园是美丽的。秋天,小园里的喇叭花开了,在绿叶丛中举起一个个粉红色( )小喇叭,正在为蜜蜂吹奏( )动听的歌。一阵风吹来,它们又开始翩翩起舞,纵情欢唱。石榴树上的石榴熟( ),粉红色的果皮裂开着,露出了珍珠般的颗粒,好像正朝着我们傻傻( )笑呢!这一切怎能不惹人喜爱?  理解题:  1.在括号内填上“的、地、得、着、了、过”。  2.用“__”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3.用“__”画出拟人句(
在我的书桌上,放着诸多的语文教育专业期刊。一有空闲,就一本本细细读来。其中,每期必读且爱不释手的当数你——《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熟悉的封面,熟悉的栏目,连散发的油墨香都是那么地熟悉……  40年前,我第一次迎来了来自远方的朋友——《教学研究》(《教学月刊》前身),着实激动了一番。你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版面朴实无华、栏目新颖独特、内容纯真鲜活,真的令人耳目一新。不久后,你改名为《教学月刊》,刊名
【摘 要】第一学段是识字与写字教学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在紧紧围绕核心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眼中有字”“手中有法”“心中有规”,引导学生“发现美”“体悟美”“鉴赏美”,从而达到提升语文素养、传承汉字文化、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关键词】写字教学;第一学段;美育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的识字与写字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如何感受?近年来,笔者在小学第一
有时候  我一屁股坐上河边的石头  双手叠在一起  随意地歪扭着头  尽管  前面有灿烂的花开  后面有潺潺的溪流  有风从身边溜走  带来的花香总让人想紧紧鼻子  也有麻雀不时从头顶飞过  还会叽叽喳喳地叫几声  那架势  好像要把鸟粪往下空投  我一动不动  路过的人都以为我在等人  其实 我只是想  静静地 在有阳光的午后  就这么坐着
早就听说海洋世界很神奇,我也早想去那儿一饱眼福。10月3日上午,我和妹妹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  海洋世界坐落在蠡湖中央公园。因为是国庆节假期,里面人头攒动,游客川流不息。  来到海洋世界,第一个迎接我们的是一大群五颜六色的小丑鱼。它们用一双双热情的眼睛望着我们,好像在说:“欢迎你们来这里观赏!”扁扁的热带鱼,摇摇晃晃地摆动着尾巴,像是在海里散步。我伸手想去抓一条,可它们又极快地
【摘 要】读整本书是统编教材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专门安排了世界名著的片段和梗概,旨在通过一篇课文去帮助学生了解一本经典。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在“一篇”和“一本”之间架设桥梁,借助各种阅读策略,让学生自然地通过“一篇”走向“一本”,最终兴趣盎然地开启整本书的共读之旅。  【关键词】导读;整本书;阅读教学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统编教材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教材中专门安排了世
我老家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那里风景优美,景色宜人。最特别的是旁边有一条小溪沟,它终年流淌不息。(点评:用词准确,开门见山点出了小溪的特点。)  顺着老家公路旁一条天然的石头小路。穿过一片小树林,就来到小溪沟了。(点评:一连串动词,简洁地介绍游览路线。)小溪沟位于两座大山之间,溪水一路从山顶流下来,时而急流,时而平缓,还发出哗哗的声音。遇到陡峭的山壁,小溪水就像一个顽皮的小男孩,跌跌撞撞,从一块岩
【教学目标】  1.通过说清楚作者和叶圣陶之间发生的两件事,把握“事例 感受”的写作方法及相应的概括事件的方法。  2.在自主阅读和小组合作探究中,领会具体事实的表达效果,感悟叶圣陶做事认真、待人亲切的品质,并在修改习作中,尝试补充感受,增加具体事实。  【教学过程】  一、联结学习起点,发布真实任务  师:平时我们经常要写周记或者单元习作,你在写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生:我在写自由作文时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