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家族趣事多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sh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爱“聊天”
  水下的世界并非人们所想的那样沉寂。像人类一样,水中的鱼儿也会“聊天”,只不过,它们是通过发出不同的声音而相互交流的。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海洋学家将多种鱼放在水槽里,并利用水下麦克风记录各种声音。结果发现,鱼儿发出的声音比较简单,主要包括呼噜声、啾啾声、砰砰声等,如砰砰声就是鱼通过振动鱼鳔而发出的。
  而且,鱼儿“聊天”也是出于多种目的,如吸引异性,吓跑掠食者,或者为自己导航。在鱼儿的大家族里,鲂鱼是最“唠叨”的,会不时地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而且喜欢喋喋不休地“说”个没完。鳕鱼则正好相反,信奉沉默是金,只有在产卵时才发出声音,它们很可能是以声音作为同步行动的信号,以便雌性和雄性鳕鱼同时产卵和排精,提高受精的成功率。还有一些岩礁鱼类,如小热带鱼,则会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发出声音,以吓跑来袭的鱼类,甚至是潜水员。
  不过,如果想倾听宠物金鱼的声音,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知道,金鱼的听力很好,对任何外界声音都非常警觉,但这与发声能力并不关联——它们不会发出任何声音。
  没有疼痛感
  有过炸鱼经历的人都有体会,当把刚杀的鱼放入热锅中时,鱼还会苦苦地挣扎一阵。一些人也因此认为是鱼感到疼痛了才有这样的反应。然而,鱼真的有疼痛感吗?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动物学家对一些彩虹鳟鱼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人员把蜂刺插入彩虹鳟鱼的下颌,并观察它们的反应。
  结果发现,这些彩虹鳟鱼并没有类似挣扎状的异常反应。我们知道,随着蜂刺的插入,同时也伴有部分蜂毒进入到彩虹鳟鱼的体内,虽然同等数量的蜂毒是肯定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痛苦的,但彩虹鳟鱼却跟没事儿一样。更让人惊奇的是,当研究人员把这些彩虹鳟鱼放进水桶里时,它们马上就恢复了正常活动,自由自在地游开了。可见,鱼几乎是感觉不到疼痛的。既然这样,那鱼为什么还会表现出挣扎的反应呢?
  早有研究显示,鱼也具有感受器,即会向大脑传递信息,但这并不等于就会有疼痛感——因为鱼的脑部结构太小,没有能够感受疼痛的大脑细胞。至于热锅里的鱼为何会挣扎,这只是它们面对危险时而产生的自然反应,是出于本能,与疼痛感无关。
  所以,鱼根本不可能像人类那样产生疼痛的反应。
  有“医生鱼”
  我们知道,如果人生病了,就得去看医生。其实,并不只是人类社会才有医生这个职业,在鱼的世界里也有。
  这种聪明的鱼名为裂唇鱼,天生的本领就是专门在各种大鱼身上捕食外来寄生虫和清除污垢,以保持大鱼的健康,因此也被称为“医生鱼”。同时,裂唇鱼也以大鱼身上的黏液为食。可以说,大鱼和裂唇鱼是两者共生的关系。
  但是,裂唇鱼“接诊”大鱼时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认真地为大鱼清除寄生虫;二是欺骗大鱼,只挑选自己更喜欢吃的黏液却不“干活”。所以,一些裂唇鱼也往往会投机取巧,不劳而获。不过,对于这种不劳而获者,其他的裂唇鱼也有应对的办法。
  英国科学家在一个有2条裂唇鱼(雌雄各1条)的鱼缸里,放入了一个盘子充当大鱼,盘内盛有一些碎鱼片和大虾(裂唇鱼最爱吃的食物),这里虾就好比是大鱼身上的黏液。如果任何一条裂唇鱼吃虾,研究人员就会立即拿走盘子,仿佛大鱼游走。
  结果显示,雌性裂唇鱼每次吃一个大虾后,雄性裂唇鱼就会对其施以惩罚——驱逐“违规者”(雄性裂唇鱼一般会比雌性裂唇鱼大)。而在受到惩罚之后,雌性裂唇鱼就会记住教训,忍住不吃虾了。
  原来,当有裂唇鱼欺瞒大鱼时,就会受到同伴的驱逐。而一旦受到惩罚,裂唇鱼就会“长记性”了!
  也有“左撇子”
  与人类一般只擅长使用右手或左手一样,生活在非洲的一种称为小鳞奇齿丽的鱼在捕食时也存在“右撇子”或“左撇子”的习惯。当然,它们是用嘴来捕食的,但它们的嘴却长得很奇特:有的向左弯曲,而有的则向右弯曲。难道,小鳞奇齿丽鱼嘴的朝向也与其捕食的方向有关联?
  日本科学家对一些小鳞奇齿丽鱼进行了一项实验。根据嘴的朝向,研究人员挑选了向左和向右的鱼各10条,并通过高清摄像机来观察它们袭击其他鱼类时的情景。
  结果发现,小鳞奇齿丽鱼袭击其他鱼类时的方向与嘴的朝向基本上是一致的。因为相比从反方向袭击,当袭击方向与嘴朝向一致时,小鳞奇齿丽鱼弯曲身体的速度是反方向袭击时的1.7倍,要知道,这样是更有利于它们捕食的,同时也会大大提高其捕食的成功率。可见,小鳞奇齿丽鱼确实存在明显的左右习惯差别。
  其实,在鱼儿的大家族里,不只存在“左撇子”嘴,还有“左撇子”鼻子呢——斑马鱼就是靠左鼻发挥嗅觉功能的。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斑马鱼嗅觉功能的发挥与一种名为MYT1的基因有关——斑马鱼从出生的第3个月起,大脑内的MYT1基因在左脑中的活跃程度要远远超过右脑。到了第5个月,在斑马鱼的大脑内,左脑中MYT1基因的活跃度竟是右脑中MYT1基因的6倍之多。为了验证斑马鱼是否用左鼻辨别气味,研究人员堵住了斑马鱼的左鼻,并散发它们最喜欢闻的气味,结果显示,斑马鱼左脑中MYT1基因就没有之前那么活跃了。可见,即使是面对最喜欢的气味,斑马鱼的左鼻也没有反应。
  之后,在堵住斑马鱼左鼻的前提下,研究人员让其右脑中MYT1基因强烈地发挥作用,一星期后,右鼻就变成了好用的鼻子了。这表明,斑马鱼是用左鼻来辨别气味的。
  看来,在鱼的世界里,“左撇子”还真不少!
其他文献
太阳系物质分布情况,使得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在计算几大行星所受太阳的万有引力和绕太阳公转的运行轨道几近完美。但大的星系和星系团,它们的物质结构和分布情况与太阳系千差万别,把大星系和星系团所有的物质集中到中心范围,用万有引力公式来计算对其中的恒星和星系所受的万有引力当然相差甚远。比如,银河系中心据说有一个质量400多万个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黑洞,对银心附近的恒星的万有引力确实大得惊人,但银心附近的恒星在
期刊
问题缠身的黑洞  黑洞的魅力依旧不减,科学家对它的研究始终没有停止过。黑洞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时空区域,这里引力足够强,任何掉进黑洞的物质,包括光,都无法从中逃逸出去。科学家发现,当一个比较大的恒星燃烧掉自己所有的燃料后,内部就没有足够的能量去抵抗自身的引力,这时恒星就会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坍缩为一个黑洞。既然没有任何力去阻止其继续坍缩,那么黑洞中心最终会形成一个具有无限大密度的奇点。所
期刊
为什么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是什么力量把天空分割成晴和雨两半?这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主要与产生降水的云体特点及云体下方的地形、地貌等因素有关。如散发高热量的柏油路上方,就不容易下雨,而且柏油路上方,很容易出现晴和雨不同区域的分界线。  科学家还发现,在地面上也有类似云雨中的分界线,只不过地面上的分界线分割的不是晴和雨不同区域,而是把同一区域的植物带一分为二,让分界线两边的植物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特性
期刊
宇宙中不断诞生的恒星新生儿很多,但是新生的恒星一般都处于云汽包裹的襁褓之中,这个襁褓就像蚕茧一样把内部包裹得严严实实,人类无法窥见内部到底在发生什么。  如今科学家通过红外透视眼——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窥见了距离地球1000光年远的一颗婴儿恒星的襁褓内部,清楚地看到了襁褓内部的景象。  蚕茧一般的襁褓内,刚出生10万年的恒星婴儿闪耀着偏蓝色的光芒,围绕恒星有一个很大的行星盘,这个盘是由大量云汽土
期刊
校园杀手往往独行  1999年4月20日,美国科罗拉多州哥伦拜恩高中发生校园枪击案,两名杀手枪杀了12名学生和1名教师,并造成其他24人受伤,两人随即自杀身亡。  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发生的两次枪击事件,连同凶手在内,共有33人死亡,并至少造成23人受伤。凶手是韩裔学生赵承熙,他最后在一座教学大楼中自杀身亡。  2012年12月14日,美国康涅狄格州纽敦镇桑迪·胡克小学发生枪
期刊
宇宙有限吗  仰望深邃的星空,谁都不免要问:苍穹有多远?时间有多长?我们称作“宇宙”的这个时空到底有没有边际?这些问题,科学家好像还不能确切地回答。  目前,天文学家认为,宇宙的半径大约是137亿光年,但这只是我们目前有可能观察到的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外呢?我们观察不到,但它可不一定不存在。目前已有科学家分析认为,宇宙的大小有450亿光年。那么450亿光年之外呢?是不是就碰到宇宙的边际了呢?  关于
期刊
懒也是病  如果你偶尔感觉很疲劳,那么晚上多睡几个小时,好好“懒一次”,这其实不是真懒。但如果你有下述生活习惯和行为特征,那就算是真懒了——  如果你非常爱睡懒觉,早上总是睡不醒,而且感觉整天都是睡意朦胧,头昏沉沉的,眼睛也总是睁不开,饭也不想吃,甚至懒得做事,懒得说话,日常生活都懒的自理;如果你常产生轻生妄想,将一连串不愉快或遭受挫折的事连在一起,于是灰心丧气,对人对事都不在意,采取逃避生活的态
期刊
多年前,科学家就已掌握了如何利用声波把一些小物体悬浮起来。而现在科学家懂得如何在此基础之上移动这些小物体。  悬浮物体并不是很新的技术,光、电场和磁场都可以使物体悬浮起来。但是这些技术都存在着不足。例如,光只可以悬浮非常微小的物体,最大也不过是一个细胞大小。而可被电或磁悬浮起来的物体必须具有电磁属性。声波就没有这些不足了,它可悬浮比细胞更大的物体,并且不需要物体具有特定的属性。  那么声波是如何悬
期刊
海边的人们经常会发现海豚在海岸附近的浅水区搁浅,它们无法游回大海,不久就会死去。人们很困惑,这些可爱的海豚为什么要自杀?是在大海里遇到了更危险的事情?还是因失恋而想不开?很多人以为是人类对海洋的污染造成这些动物神经出问题了。  有海洋动物学家对这些海豚以及其他一些搁浅的动物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所有搁浅的动物竟然都是聋子,也就是说,它们都听不见外界的声音了。这又怎么样呢?对于海豚等使用声纳来探路或捕
期刊
1000条腿的动物会是什么样?也许世界上没有1000条腿的动物,但科学家却发现了将近1000条腿的虫子。  这虫子有750条腿,密密麻麻排布在3厘米长的身体上,走路的时候,每条腿都在动!那景象恶心、恐怖。最早是在1926年,一位美国科学家在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它,当时他差点被惊倒,从没有见过这么多腿的虫子!  之后,这种虫子再也没有现过身。直到80年后的2005年,一位博士生又发现了它。这位博士生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