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语文教学的活水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pyc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重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只有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其中,说和读是听和写的基础,因此要想学好语文,最关键地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朗读。只有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才能帮助学生将使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应该把朗读训练放在第一的位置,加强对朗读的指导和反馈。
  一、朗读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活水
  每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教师都应该要求学生把文章读通顺、读正确。在反复的训练中、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字的读音,牢固掌握字型,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同时多种形式的读,能使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增强他们的语感。在学生自主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加强指导,可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自觉朗读的习惯。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规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以一篇带多篇,时时处处指导学生加强朗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必定有很大的提高。学习语言,不是靠死记硬背,不是靠解剖似的分析,而是重在语言的积累和预感的建立。如《拉萨的天空》一文,文章通过优美的文字,给我们介绍了拉萨那湛蓝、透亮的天空,天空美的令人神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从湛蓝、透亮的天空、纯净、明洁的草地和拉萨河中深刻体会“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的美妙境界,体会“有了这蓝天,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的奇特景象。又如《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通过朗读描写南沙的句子,南沙宝库中的丰富资源,南沙海域的五彩世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的美丽。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进行多种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预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掌握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在生活中熟练运用语言文字,从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积累、发展自己的语言。
  二、朗读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活水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海底世界》、《庐山的云雾》、《田园诗情》、《九寨沟》、《西湖》等,都用优美生动的文字描绘了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将语文文字转化为脑海中的画面,从而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文章的意境,感受自然的美。如《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云雾的各种优美姿态以及变化地迅速。从而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在这样一些文章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用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带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老师可以将自己对文章的感情融入到朗读中,以情感人,以读动人,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唤起审美体验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神奇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再现画面,通过想象体验情感,可以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美,从而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三、朗读发展学生思维的活水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使学生明确:朗读的过程,更是思维积极运转的过程,是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李广射虎》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在风高月黑的夜晚,李广拉开硬弓射猛虎的英勇,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将士们看到白羽箭深深扎进巨石时惊叹的心情。通过李广的英勇果断和众人的惊叹对比,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李广真不愧是位神勇无比的将领,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又如《花瓣飘香》,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在教学时可以抓住: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引发全文,深切了解小女孩的孝顺和诚实的品格。学生对李广神勇的敬仰、对小女孩懂事的佩服,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在不断提高认识的过程中,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良好的朗读习惯,能促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语感,从而达到学为所用的目的。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血脂水平对老年人血小板活化释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SLT SPECTRA酶标仪以ELISA法测定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血栓烷B2(TXB2);采用放免
目的: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eNOSmRNA)在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标记引物的直接原位RT-PCR方法检测eNOSmRNA在40例妊高征患者与30例正
随著网络时代的到来,中小学生不健康的上网问题,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通过调查情况,分析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家庭、学校、社会,为中小学生文明运用信息技术,健康上网学习
目的:观察麻醉的Wistar大鼠在微量失血状态下肾交感神经活动(RSNA)的变化.探讨延髓头端外侧部(RVL)脊髓谷氨酸神经通路在微量失血状态下所引起的RSNA增强中的作用.方法:12只W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方法:回顾分析LC治疗急性胆囊炎1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49例实施LC成功,1例中转手术.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
目的:确立对雌性裸小鼠行卵巢切除术后建立子宫内膜癌皮下移植瘤的方法.方法:将裸小鼠随机分为不切除卵巢(NOVX)、切除卵巢(OVX)和切除卵巢后给予雌二醇(OVXE2)等3组,术后1周
目的:运用移动平均比率法预测门诊人次。方法:选择某医院2000~2004年每季度的门诊人次数据资料.使用移动平均比率法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该院2005年各季度的门诊人次均在预测范围
目的:评价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的价值。方法:67例AOPP患者分为两组,灌流组39例在传统治疗基础上行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28例行传统治疗。比较两组间的治疗差异,比较灌
在众多的学科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最重要的基础,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技能并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是数学教学的最根本的目的。
阅读课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人教版初中英语八九年级教材编排中,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三个部分的阅读教学材料:Section A中的3a,SectionB 中的3a和Self-Check中Reading。阅读课是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巩固旧知识的主要载体。必须高度重视阅读课、充分开发阅读课的潜力、有效地利用阅读课的资源,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