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活力焕发,数学课堂精彩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lychang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概念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学生能够进行一定意义上的抽象思维。但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是极弱的,甚至是全无的。但小学生学习思维的促进,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有赖于数学课堂生命活力焕发,可以形成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甚至是创新思维,是完全可能的。
  20世纪末《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了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一文,那本杂志虽然已经泛黄,但叶教授的文章字字闪光,读毕眼前一亮。课堂教学需要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只不过是数学教学学生课堂生命活力的焕发,是从教育教学的一个个细节中体现出来的。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坚持着细节出精彩。现结合平时的数学教学谈几点注重细节,使学生生命活力焕发,呈现课堂精彩的思考和实践,抛砖引玉。
  一、建立兴趣,焕发学生课堂生命活力
  小学生学习数学,一般说来其兴趣是不甚浓厚的;相比于其他学科课程的教学,数学课程是极难稳固学生探究兴趣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不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那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兴趣就比较难以激发。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中,为了在教学时就能牢牢拴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去记录大课间学生课间活动人数的分布情形,并完成好下表的统计。
  [总学生人数 跳绳人数 踢毽子人数 打乒乓球人数 打羽毛球人数 其他 ]
  上课时,将学生所填制的表格呈现出来。学生看着自己填制的表格,虽然不是怎样的陌生,但对老师将其呈现于数学教学的开始,略有蹊跷。但敏感学生还是估计到所呈现的表格与今天要学的数学内容肯定是有联系的。
  师:从图中你们能获得什么信息?如果要把这些数据制成统计图,用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合适呢?在学生交流自己所获得信息且思考所用合适统计图时,出示条形统计图。学生仔细观察条形统计图,产生了一定的感受。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为引出“扇形统计图”的教学提供着一定意义上的有效支持。因为学生学习“扇形统计图”的积极性业已开始调动起来,比较积极意义上的兴趣,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让学生能够比较有意识地焕发自身的生命活力。
  二、数形结合,焕发学生课堂生命活力
  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是比较关键的数学思想。不少名人对数形结合的思想都有相当精妙的比喻和精当的阐述。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这样说: “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分离万事难,图形是研究数学的重要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比较顺利地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学生顺着正确的解题思路进行。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不得心应手,一般多是解题思路的错误,或者是对解题思路产生错觉。之所以这样,大都因为人们所呈现的数形结合,还没有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为学生打开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开辟起理想的通道。
  因此,作为数学老师,需要着力思考学生解题思路的正确形成问题。应当说,数学题目都存有相关的条件和问题,题目中的条件一般都具有显性和隐性方面的特点。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的,对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都有一定的帮助。那么数形结合不仅仅需要思考显性条件,也还需要着力思考隐性方面的条件和问题。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课堂上能根据教材特点讲着比较生动的故事,介绍数学的巧妙所在。并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蜡烛、灯笼、茶叶罐等,在观察的基础上,研究蜡烛、灯笼、茶叶罐的特征,学生便在较短的时间内思维活跃起来,达到了“形”之有效。在弄清概念的含义后,继续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或周围具有这样特征的例子。这不仅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数与形的无法分割。
  三、提升效果,焕发学生课堂生命活力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人们都在思考着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都在思考着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但人们似乎忘记了这样一点,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提升,有赖于学生课堂生命活力的焕发。如果人们能够正确认识提升效果与生命活力焕发之间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提升效果与生命活力焕发的互为促进的作用,那所形成的課堂教学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从数学教学的角度去思考,无论怎样的数学教学,都有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实现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根本解决,更为重要的是实现着学生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由此,数形结合是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必须着力思考的方面。应当说,并非是我们自己没有思考,但很少在“着力”二字上下功夫,也很少在“高效”二字上下功夫。所以,着力思考数形结合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效果是最为重要的。如数学教学中相关路程问题的解决,都会出现甲乙两人或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行多少米,乙每分钟行多少米,几分钟后相互之间相距多少米等。教学如此之路程问题,让学生解决这样的路程问题,需要抓住这些题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利用数形结合,引发学生思考、拓宽学生思维路径、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让学生根据线段分析一种情况,甲乙双方还没相遇,剩多少米还没行完。在学生弄清一种情况后,再让学生根据线段分析另一种情况:甲乙双方相遇后又各自继续行驶,多少米是甲乙相遇后各自分别行驶的路程。学生经过分析便很快说出数量关系并正确列式予以解答,将复杂的文字叙述转化为图形进行分析,降低了难度,也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课堂学生生命活力的焕发,业已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要想获取关注的最优化效益,作为教师需要汲取先进教育理念,穷尽自己的思维,进行科学的谋划,使数学课堂学生生命活力焕发,并获得靓丽绽放是完全可能的。我们还应当看到的现实是,数学课堂学生生命活力的焕发,当不可能就是一气呵成的,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地获取靓丽奇葩的绽放效果,需要人们去付出艰辛的劳动。
  【作者单位:淮安市浦东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剪纸,是中国的一项传统文化,是中国民间非常流行的一种传统艺术,它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生活积淀与底蕴,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情趣,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就提倡让孩子学剪纸,他认为:“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一是可以养成独自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练习手筋。”  确实,剪纸是一门综合艺术,学习剪纸有利于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如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
本文主要以山东茌平县华信电厂210/5.5m烟囱为例,介绍筒体采用无井架液压滑模系统、施工工艺,以及中心偏差和扭转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借助“开放平台”的环境,建立教师、同伴、家长、网络组成的动态的、有效的学习共同体,设置“淘学”的氛围,人机交互,学生、同伴、家长、老师共同开发与整合信息技术学习资源,通过交流、实践,达到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内化和提升,促进资源共享。搜集拓展内容,扎实地将学习进一步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
三年级是训练小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该年级段作文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起步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结合作文训练的重点,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切实加强作文起步的训练,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中年级孩子生习作时能做到“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较快乐地进行书面表达,从而
作业是教师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布置给学生完成的练习和实践活动。作业在巩固知识、提高成绩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师们的作业设计方
幼儿泥塑活动,是长期以来深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它不仅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的艺术美,受到美的熏陶、教育,而且还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园开展泥塑活动是很有必要的。经过不断地研究、实践,我在引导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和进行泥塑活动的创作中,采取了一些策略和方法。  一、泥塑活动中的方法和过程  (一)活动前期的准备  活动前让幼儿
为了解决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对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展开实践性研究,剖析开发利用乡土资源的意义,探索课程资源在自然资源、社区资源、人文资源方面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以期为广大农村一线科学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和帮助。  一、乡土资源的含义  “乡土资源”的概念比较宽泛,主要是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它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乡土资
第一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倒计时牌已树立在南宁的广场,而与中国东盟博览会配套的中国东盟国际商贸城、中国东盟经济园二大工程亦已调弓引弦,说起这两项庞大的战略性工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