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出“语文问题”?r——李华平阅读教学课例“问题”科学性探析

来源 :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959907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华平教授的阅读教学课始终以“问题”主导着整个课堂,问题是其课堂教学的灵魂.这些问题具有“语文性”,属于语文问题,且主问题下有一系列子问题与之相呼应.李教授能够提出恰当的语文问题得益于他对语文教育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对文本解读、深度教学的深入钻研.李教授的语文问题对推动语文课程建设、纠偏语文教学偏差、示范师生课堂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诗化小说具有独特的文体特征和审美特质,可从三个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诗化小说的审美化解读策略,以促进其小说深度阅读能力和审美素养的有效提升:由“形”聚“神”,把握行文脉络;由“象”会“意”,感悟审美内涵;由“言”品“美”,感受艺术魅力.
摘 要 研磨课是一个使原本粗放型的备课走向精细化的过程。小学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研磨课,通过制定科学的研磨课计划、反复研磨课实操、专业有效的同伴互助,使青年教师在体验、积累、感悟、反思后,打磨淬炼出一节高质量的精品课。实践证明,创设平等、和谐的研磨氛围、系统设计研磨计划、扎实开展研磨工作能够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小学英语 基本功大赛 研磨课 青年教师  
摘 要 译林出版社的2020版普通高中英语教科书中的Integrated Skills板块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与牛津译林旧版教科书Task板块的比较,并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作为教学设计依据,进行Integrated Skills板块的教学设计,并对该板块教学提出了五点教学思考:一是理顺板块内理解技能与表达技能;二是加强各个单元综合技能的关联性;
摘 要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大目标,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着评价和监督作用。结合教学实践,从初中物理线上教学质量监控中出现的问题出发,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构建合适的线上教学质量监控共同体、完善初中物理线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化建设等策略,同时加强对教学质量监控结果反馈的利用,达到提高初中物理线上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孙国萍、黄厚江二位老师对“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的解读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我们正确运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但二位老师对“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本体及对相关研究者的解读概括,不够准确.“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应解释为语境.课标中采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而不广泛选用“语境”一词,有其特定的原因.而将“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解释为语境,有其重要价值.
民间故事在现行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数量,大多安排在二、三学段,这类课文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感人.因此,我们可以从“品味语言,把握故事特点;复述故事,讲出传奇色彩;拓展阅读,感悟文化魅力”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民间故事独有的魅力.
摘 要 问题既能引发思维产生,也能在思维内部推动思维发展。语文问题能够引发和助推语文思维。语文问题能够保证思维活动具有语文色彩。语文问题是针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概念、知识与能力体系提出的问题,对语文元素具有凝聚作用。到了一定程度,语文问题与语文思维往往交替展开。   关键词 语文问题;语文思维;语言文字运用  作为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思维,语文思维成为语文学科、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关注与研究的焦点,
文章常常要求以“情”感人.“为情造文”“为文造情”,依然是如今作文常用的两种技法.“情”,通常认为是“情感”.其实,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情感”“情境”“情景”“情事”,四者缺一不可.只有将它们四者有机结合,才会产生杰出的作品.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研究的新热点,但却应对其进行“冷”思考,从数学教育积累、学生需求、数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需求确定数学教育本质需求,立足于数学本质需求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开放性特征进行思考。数学核心素养制定和修订方式应变少数人参与、自上而下为全员参与、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模式;数学核心素养内容从核心属性、融合性和学习时长上应具有开放性;数学核心素养实施应立足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数学核心素养开放性既表现在基础性上,还表现在未来发展性上,而教师数学素养的发展是数学和核心素养的关键。
学历案从期望“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从学生“学会什么”的目的出发,设计学生“何以学会”的学习经历,并从课程视角去关注“教—学—评”的统一,先确定学习目标,然后设计评价任务,最后实施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学生积极深入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代表着课堂的深度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