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不是在拍卖行举牌的人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8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代艺术进入到人们的收藏视野当中,如何收藏就成了大问题。我每次在讲当代艺术的时候,学员问我最多的问题就是收藏什么作品可以增值。
  这个提问,主要是被我们目前不完整的收藏机制给误导了。因为目前的信息提供给收藏者最多的是拍卖行的价格表,然后艺术就变成像股票一样的投资领域。
  但现在的问题是,对拍卖行而言,缺少一种制衡性,其一是拍卖行对拍品是不保证艺术质量和真伪的。其二是对艺术品的标准系统还没有在机构建设中形成。就是我们还没有一个独立于市场之外的美术馆收藏系统。
  自从西方开始有了美术馆,美术馆是兼展览与收藏为一体的艺术机构,并且区别于画廊和拍卖行这些商业领域,并且成了引导市场发展方向的一个机构。
  对中国目前来说,这样的机构正有待于发展。学术价值的独立性,也就取决于这些机构的独立性。艺术管理学科正在对美术馆这样的领域做出研究。要有一个健全的美术馆体制,其艺术和学术价值才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
  就收藏什么艺术作品是有价值的问题,那就只能是倒过来讨论,什么样的收藏是能够跟美术馆互动的。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应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作为一个私人收藏者来说,有没有跟美术馆的收藏形成一种呼应关系。第二、如果我的收藏要捐赠给美术馆的话,美术馆会不会接受。只有在这两个范围内,收藏是跟美术馆有关系的。
  那么,我们以这样一种标准来比较一下中国与西方的美术馆,比如说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它收藏了康定斯基的大量作品,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收藏了大量现代艺术作品。不管是梵高、毕加索还是康定斯基等等这些艺术家,它们的作品价值在博物馆中是被保证的,
  另外,因为他们的作品被美术馆收藏,因此他们也是艺术史中的艺术家,这些作品成为了一代又一代美术史专家研究的对象。
  中国目前的情况恰恰相反,从美术馆收藏的情况来说,它错过了两次收藏机会,一次是1979年,“星星画展”虽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但“星星画展”的作品没被收藏。后来在1989年,“中国现代绘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但“89现代艺术大展”作品也没被收藏。
  还有上海的美术馆也是如此,上海从1976-1985 抽象绘画的形成,做成了“转向抽象”展,在原来的证大美术馆(现为喜玛拉雅美术馆)举办,但也没被收藏,证大美术馆是一个民间美术馆,但是上海的公共艺术机构也没有收藏,尽管呼吁了很长时间。
  尽管目前上海有了中华艺术宫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但也没有这样一种收藏意识。所以,回到私人收藏的理念,私人收藏要有艺术史的眼光和胆略,这在中国美术馆目前还不行的情况下,要从私人收藏中发展艺术史线索。
  无论是古根海姆博物馆也好,还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也好,都是从私人收藏捐赠给社会开始的。我们指的收藏家是这样的概念,而不是老到拍卖行去举牌的人。
其他文献
2014年12月23日,邓南威·柳立夫妇&观复博物馆将《上海少女》捐赠“上海中心”仪式,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七楼的上海厅隆重举行。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蒋耀先生、总经理顾建平先生、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观复博物馆理事邓南威·柳立夫妇以及观复宝库CEO柳费国先生共同出席了捐赠仪式。数百名社会名流与各界媒体一同见证了这灿烂的一刻。  窈窕少女 荣归故里  小提琴名曲《沉思曲》缓缓流淌,倾
期刊
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陆收藏界也风生水起,在国际拍卖会上,中国藏家不断刷新拍品的成交纪录,豪迈程度令全世界瞠目结舌。2014年11月26日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上,一件巨幅明代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经过场内外激烈竞投,以3.48亿港元(超过2.78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创下了中国艺术品在所有国际拍卖行的最高纪录。而买主就是上海的收藏家刘益谦先生,而且因为他对媒体的表态,还形成了一个热词—
期刊
提起海派,仅就二维空间的绘画领域来说,首先让人想起来的是这些画家——任伯年、吴昌硕、赵之谦、虚谷云云。但在油画领域,亦有人动辄搬出“海派”之名头。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我应邀参加了一些油画展开幕式或者研讨会,主办方、策展人不乏高挂“海派”名头者,然而有意思的是,各类所谓“海派”,仔细端瞧竟然未必有太多渊源。更有甚者,竟然有生在中原、求学于北京者,初到上海就自称来“赶海”,蹚一蹚海派的惊涛,颇有弄
期刊
4G来了。当在线视频分辨率越来越高,电影下载速度越来越快,你还会不会去电影院看大片?也许,家里四五十英寸的等离子电视,仍然比不上影院震撼。但试想一下,假如是100英寸的平板电视、50G的蓝光碟呢?或者,自己打造一间私人视听室又如何?整面墙都是银幕,也不难办到。  相形之下,我们的影院,太普通了。晶光灿烂的墙饰、一条红地毯,一个卖爆米花的柜台——九成电影院的标配,不外乎这些。有心一点的设计师,会在细
期刊
当你在当代艺术圈的日子久了,会发现圈中人不时提起不同的艺术派别专有名词,特别是用来形容某艺术家作品风格的时候。西方的现当代艺术流派有大家都熟悉的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波普艺术(Pop art)、极简主义(Minimalism)等;而中国当代艺术在80年代初登上国际舞台后,北京的“无名画会”、“星星画会”,上海的“草草社”等美术团体的活动亦引起广泛的关注。  
期刊
2014年11月29日,第十八期“诗歌来到美术馆”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这期的诗人是宋琳。主持人胡续东是固定班底,看着台下比平时多出一倍的观众,他了然于胸地笑言:每个月主持一次朗读交流会,这次不一般,人特别多,除了宋老先生个人在上海滩的影响力,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今晚的嘉宾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
期刊
2014年11月15日,李真的最新个展“荒徒”在北京开幕,首次展出了李真以泥土为主要媒材创作的雕塑作品“凡夫系列”。  这个主题名让我很感兴趣。字面意思上看,“荒”者,寓意荆棘与荒凉,“徒”者,表行走,二者结合,似在讲述某种无止尽的坎坷漂泊。  这与我的既有印象不太吻合。除去2012年他发表的“造化之不生不灭:千岁与草民”系列聚焦人与社会的关系之外,印象中李真的作品,大部分都披着墨黑外表,举重若轻
期刊
2014年深秋的上海,新开发的黄浦江南滨江段,原来的上海南市发电厂被改建成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第十届上海双年展开幕,平时几乎看不到人的博物馆门口,突然聚集了大量的时尚男女。十年前,笔者走过这里,这条还被叫做“半淞园路”的马路上,只有一两个本地老太太在晒衣被、孵太阳,整条马路的时间仿佛是凝固的。而今,城市飞速升级,这里历史翻篇,由物质能源发生地,一跃成为艺术能源发生地。此中深意,想起来就一阵恍惚,
期刊
笔者曾于2012年初时撰文认为:当时的艺术品市场相当于股市6000点。如今,笔者更倾向于认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艺术品市场将在经济下行的氛围中缓速前行,更多地表现为高位调整、结构调整,之前高歌猛进式的做法看来是应该歇一歇了。  看看沈桂林  沈桂林成了岁末年初的一枚手榴弹,其“先进事迹”此前对于艺术圈来讲是非常“励志”的。2013年秋,我为上海北外滩一家茶文化传习机构老板写的人物采访发表后,即接
期刊
艺圃是一处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汉族古典园林建筑,坐落在苏州市西北的金门附近,属于苏州名园之一。艺圃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5月25日,艺圃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艺圃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为袁祖庚醉颖堂。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为文徵明的曾孙文震孟购得,名药圃。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