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关系处理得如何,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传统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的教学,师生关系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师生间缺乏广泛的、全面的、深入的情感交流和精神、道德、人格等方面的交流。
课堂实践教学表明,面对90后的初中生,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显然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来说,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塑尤为重要。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如何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摆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一、增进师生交流
90后的初中生,看似朝气蓬勃,其实更需要平等、尊重、理解、赏识,需要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学生,与学生共同体会他们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帮助学生找回失去的信心,增强其生活的勇气,强化他们自强、自爱的信念。“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初中学生对政治课产生兴趣,教师就必须对学生抱有诚挚的友善之情,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冷漠,随意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厌恶和反抗,使其形成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敌意,也会转移到教师所任教的学科上,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佳,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在与学生平等的交流探讨中既能教学相长,又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这种交流探讨中获得巨大的学习满足感和成就感。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是十分有效的。
二、保持亲和力
思想政治课虽然是一门严肃的课程,但也应该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的亲和力不可缺少。有研究表明:学生喜欢的教师年轻漂亮,有亲和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年轻漂亮是一种美,但这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作为一名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是一种美;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这些更是一种美,是最永恒的美。
许多教师在学生面前过分强调自己教师的身份,高高在上,让学生敬而远之,有的教师甚至将这种气氛带进课堂。讲台上的教师被笼上一层神秘的光环,而这光环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初中生还是一群天真的孩子,他们希望课堂上的教师是一个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教师。在走进课堂时,不管有多大的烦忧,教师都应露出真诚的笑脸,这样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才会显示出亲和力。
三、注重鼓舞激励
作为初中生,他们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教师的赞扬会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其荣誉感,激发其继续努力,另一方面也给集体树立榜样。面对这群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尊重信任的孩子们,教师应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对他们多鼓励,多表扬,多给他们以自信,让他们个个都“抬起头来走路”,信心百倍地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赞许,每一句鼓励,每一个亲善的目光,都能成为激发学生努力汲取知识的动因。学生则会在教师确信他们最终会成才的暗示中不断产生和增加自尊心、自信心,并努力校正自己的学习和品格行为,自觉地去完成学科的学习任务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充分挖掘学生主体地位作用
初中生是充满活力、活泼好动的,有很强的参与意识。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促进思考力和独创精神的发挥,才能既有利于他们真正理解知识,又有利于其增长智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由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由传授知识为重心转移到以培养能力为重心。教师要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体现主导作用。系统知识的学习必须与智力的提高紧密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要敢于打破“你写我记,你讲我听,你出题我解答”的传统模式,大胆地让学生当主角,尽可能地空出时间让学生当主角,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表演小品、演讲。让出讲台就让出了一片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天空,让出讲台就让出了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出讲台就解放了学生的手,学生的口,学生的脑。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进行了独立思维。
五、创新作业形式
新形势下的政治教学,要刻意在布置作业上下功夫,改变传统的问答式的作业、巩固知识点的作业,让政治课作业“活”起来。
创新作业形式,让作业形式多样化。比如布置学生看课本,看课本既可以有熟悉教材内容的功效,又有激活学生思维的妙用。学生课前看了教材,才能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听课,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和效果。布置学生收听、收看新闻,课上利用几分钟的时间交流新闻信息,有些学生带入课堂的热点新闻,恰巧可以作为课中理论联系实际的素材。布置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指导生活实践、社会实践,譬如学习“消费”知识,请学生分析家里的消费存在什么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认识了“价值规律”,请学生对父母所在企业不景气的原因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所有让学生动起来的作业,没有统一的模式,没有单一的答案,力求开放型、创新型,有的甚至是由教师参与完成。
参考文献:
[1]朱益明.中小学教师素质及其评价[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2]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吴敏,夏惠贤.素质教育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J].上海教育,2000,(9).
[4]谢利民.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焕发[J].课程·教材·教法,2001,(7).
课堂实践教学表明,面对90后的初中生,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显然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来说,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塑尤为重要。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如何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摆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一、增进师生交流
90后的初中生,看似朝气蓬勃,其实更需要平等、尊重、理解、赏识,需要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学生,与学生共同体会他们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帮助学生找回失去的信心,增强其生活的勇气,强化他们自强、自爱的信念。“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初中学生对政治课产生兴趣,教师就必须对学生抱有诚挚的友善之情,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冷漠,随意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厌恶和反抗,使其形成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的敌意,也会转移到教师所任教的学科上,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佳,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在与学生平等的交流探讨中既能教学相长,又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这种交流探讨中获得巨大的学习满足感和成就感。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是十分有效的。
二、保持亲和力
思想政治课虽然是一门严肃的课程,但也应该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的亲和力不可缺少。有研究表明:学生喜欢的教师年轻漂亮,有亲和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年轻漂亮是一种美,但这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作为一名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是一种美;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这些更是一种美,是最永恒的美。
许多教师在学生面前过分强调自己教师的身份,高高在上,让学生敬而远之,有的教师甚至将这种气氛带进课堂。讲台上的教师被笼上一层神秘的光环,而这光环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初中生还是一群天真的孩子,他们希望课堂上的教师是一个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教师。在走进课堂时,不管有多大的烦忧,教师都应露出真诚的笑脸,这样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才会显示出亲和力。
三、注重鼓舞激励
作为初中生,他们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教师的赞扬会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其荣誉感,激发其继续努力,另一方面也给集体树立榜样。面对这群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尊重信任的孩子们,教师应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对他们多鼓励,多表扬,多给他们以自信,让他们个个都“抬起头来走路”,信心百倍地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赞许,每一句鼓励,每一个亲善的目光,都能成为激发学生努力汲取知识的动因。学生则会在教师确信他们最终会成才的暗示中不断产生和增加自尊心、自信心,并努力校正自己的学习和品格行为,自觉地去完成学科的学习任务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充分挖掘学生主体地位作用
初中生是充满活力、活泼好动的,有很强的参与意识。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促进思考力和独创精神的发挥,才能既有利于他们真正理解知识,又有利于其增长智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由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由传授知识为重心转移到以培养能力为重心。教师要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体现主导作用。系统知识的学习必须与智力的提高紧密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要敢于打破“你写我记,你讲我听,你出题我解答”的传统模式,大胆地让学生当主角,尽可能地空出时间让学生当主角,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表演小品、演讲。让出讲台就让出了一片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天空,让出讲台就让出了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出讲台就解放了学生的手,学生的口,学生的脑。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进行了独立思维。
五、创新作业形式
新形势下的政治教学,要刻意在布置作业上下功夫,改变传统的问答式的作业、巩固知识点的作业,让政治课作业“活”起来。
创新作业形式,让作业形式多样化。比如布置学生看课本,看课本既可以有熟悉教材内容的功效,又有激活学生思维的妙用。学生课前看了教材,才能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听课,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和效果。布置学生收听、收看新闻,课上利用几分钟的时间交流新闻信息,有些学生带入课堂的热点新闻,恰巧可以作为课中理论联系实际的素材。布置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指导生活实践、社会实践,譬如学习“消费”知识,请学生分析家里的消费存在什么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认识了“价值规律”,请学生对父母所在企业不景气的原因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所有让学生动起来的作业,没有统一的模式,没有单一的答案,力求开放型、创新型,有的甚至是由教师参与完成。
参考文献:
[1]朱益明.中小学教师素质及其评价[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2]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吴敏,夏惠贤.素质教育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J].上海教育,2000,(9).
[4]谢利民.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焕发[J].课程·教材·教法,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