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小班幼儿科学探索兴趣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272787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班幼儿的科学探索主要以兴趣为主导。为了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实际中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与课堂的结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以多媒体为钥匙打开奇妙的科学之门,通过创设情境、展示图画动画的方式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学前教育阶段被广泛应用。学前教育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是目前以及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这是由学前教育的性质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学前教育不同于素质教育阶段以应试为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精神品质乃至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学前教育的目的具有内向性和隐蔽性,简而言之是为了促进幼儿解放天性、发展个性,同时认识世界、了解社会。而学前教育中的科学教育也不同于其他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生活性,幼儿只是在游戏活动中初步了解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科学知识,强调发挥幼儿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幼儿园的小班幼儿刚刚脱离家庭环境,置身于集体教育的园区环境,环境的巨大变化让幼儿身心都发生一定的转变。小班是重要的过渡阶段,是幼儿从散漫宠溺的家庭教养环境转入秩序规则的集体教育环境的第一步。在这一时期,他们往往自我意识尚未明确,具体运算能力尚待发展,好奇心旺盛但知识储备不足且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小班的科学探索活动既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探索活动感兴趣,但又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应首先明确学前教育中的科学教育活动与传统意义的科学教育活动的区别。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旨在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要求系统体系的知识理论,而重点在于激发幼儿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和求知欲,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兴趣基础,因此在小班科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以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科学兴趣为主要目标。
  小班科学教育活动必须强调兴趣主导、自主探索、教师引导三者有机结合,让幼儿能主动投身教师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对所学课题保持高度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设计中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思维发展规律,贴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做到游戏活动生动有趣且井然有序。为了保证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高度兴趣,教师必须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出发,多采用幼儿可接受、易理解的方式,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如在“认识色彩”时,不仅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丰富的画作让幼儿认识色彩,还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以动画的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展示颜色的深浅明暗变化。
  多媒体信息技术是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在学前教育阶段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学习效率等,为了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

小班科学探索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幼儿园的教育资源远远不止园内,针对科学活动而言,教学材料也远远不止于课本教材和配套的活动材料以及幼兒园提供的各类活动材料。教师应当把眼光放在生活环境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如在学习“我们所处的位置”时,教师不仅可以利用课本展开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一定教育引导后让他们自主活动,说说其他小朋友分别处于自己的什么位置,还可以让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观察街道,看看各个建筑之间都是什么位置关系。
  然而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未能对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教育场合只局限于幼儿园内,教育内容只局限于教材之中。如在探索“四季变化”的活动中,教师仅通过课本图片让幼儿观察四季的特点,而忽视了美丽的大自然,没有利用好树木、花草这些生动的自然资源。这样书面上的科学探索,必然会让幼儿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也不够具体实际。
  (二)课程形式僵硬呆板
  幼儿园的各类教学多以游戏活动的方式展开,这也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然而在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过程中,部分教师缺乏活动组织能力和教育机制,或是为了安全考量,或是出于纪律考虑,在小班科学探索中,组织的活动较为程式化、缺乏灵活生动性,容易导致本就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幼儿丧失活动兴趣。如各类活动都采用一个模式,各种科学探索都以室内活动的方式展开,这就导致课程形式死板僵硬,幼儿游离于教师设计活动的初衷之外,没有成为科学探索的“主人公”。
  (三)幼儿兴趣不足
  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丧失兴趣,从短期来看会导致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积极性低、配合度低等,而从长期来看后果更为严重,会导致幼儿学习兴趣减弱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不足。因此,为了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教师应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儿童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而多媒体技术手段就是最佳选择之一。

以多媒体为“钥匙”,打开丰富多彩的“科学之门”


  (一)创设情境,身临其境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课堂更具可能性,其与幼儿园活动课程的配合是得天独厚的。教师利用声音、灯光、色彩的组合可以在课堂上创造出一个奇妙的世界,在“认识动物”活动中,创造幽深美丽的大森林,音响里回荡着鸟儿的鸣叫和老虎的咆哮,大屏幕上展示着茂密的树冠,幽幽绿光更是加强了这种气氛,此时让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小鹿,应如何采集食物、躲避天敌,从而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在探究四季变化时,大屏幕上则一会儿是红彤彤的太阳,一会儿是白茫茫的雪地,一会儿长满了青草,一会儿稻穗金黄,让幼儿在短时间内体会四季的变化。
  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种独特情景,其优势显而易见,不但简单易操作,且具体可感、可信度高,让幼儿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情境中,以便更好掌握相应的知识理论,且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情景教学法更形象,也更具操作性。
  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有利于儿童在活动中身临其境,通过自主探索和观察,在游戏活动中获取直接经验,掌握科学知识,并对科学世界的兴趣高涨。
  (二)多彩图画,具体生动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最普遍的应用就是展示各类文字和图片资料,在学前教育领域主要体现为图片和动画材料的展示。通过向幼儿展示色彩鲜明、形象可爱的图片和视频,不仅能够让他们获得直观印象和感受,也可以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如在“黑夜里面静悄悄”一课中的学习,教师可以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进入课堂,配合音乐、肢体动作声情并茂地提问:“黑夜里宝贝们睡了,其他小动物也都睡了,黑夜是不是真的静悄悄?”在启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之下,紧接着播放一小段动画展示黑夜里活动的动物,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说一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树枝上栖息着猫头鹰,田鼠正忙着搬走粮食……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幼儿难以观察到的现象以动画和定格图片的形式展现在他们面前,为幼儿打开了神奇的科学探索之门。
  教师合理科学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形象生动的视频,把抽象的科学知识变成一个个可爱生动的形象展示在幼儿面前。在这样的课堂上,幼儿会对科学探索充满兴趣。
  (三)古今中外,开阔眼界
  多媒体技术的又一优势就是能够打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的巧妙组合,让伟大的科学家成为孩子们的探索引路人,如在学习“安全用电”知识时,让富兰克林以卡通形象出现在黑板上向孩子们说明电的重要性和它的惊人威力,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安全用电守则;在学习地震小知识时可以由我国著名科学家张衡以视频的方式向孩子们提问,地震发生时该如何躲避,并向孩子们展示他的发明成果——地动仪。通过多媒体展示,幼儿在课堂上认识了中外历史名人,不仅学习了科学知识,也提高了人文知识素养,更是对科学世界充满了兴趣。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小班科学探索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形象、生动有趣的动画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幼儿展示了神奇的科学世界,带领幼儿一起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如城健康幼儿园)
其他文献
人们常说,幼儿情绪就像是七月的天,变幻不定。其实,幼儿教师的情绪又何尝不是这样,大量的情绪参与是幼儿教师职业的独特之处。在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不可避免地体验到愉悦、生气、激动、羞愧等各种情绪,而这些情绪又反作用于他们的思想与行为,不断地影响着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幼儿的情绪智力。  蒙氏教育自1994年开始在我国流行,至今,蒙氏班越来越受幼儿、家长和幼儿园的青睐。蒙氏教育提倡“教师的教学
什么是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属于婴幼儿时期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多见于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节,它也是造成婴幼儿死亡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小儿肺炎是因为病原体感染以及吸入羊水、油类与之过敏反应最终引起的肺部炎症,具体地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噪音等。小儿肺炎是怎么引起的?  (1)假如小孩一出生就患有肺炎,那很有可能是生产之前或者生产的过程中引起的。生产之前胎儿在孕妇的子宫内,如何婴儿
可能所有在大城市中生活的父母处境都是一样的——周末不是自己的。你需要哄着骗着你可爱的孩子们,把他们带到一个据说能启发他们某种才华的地方去。   面对各种早教班,孩子的家长们充满了焦虑。比如,某个人的小孩在某次家庭聚会中听到节奏感很快的音乐就摇头晃脑地扭了起来,这个家长因此判断自己的孩子很有音乐天赋,然后就把小孩带到了某个关于音乐初级教育的早教班。但现实情况是,这个孩子在早教班的表現糟糕极了。这种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前期的过渡阶段,承担着培养幼儿基础能力的任务。尤其在幼儿语言教育上,幼儿教师应积极进行实践探索,以幼儿文学为研究对象,运用到幼儿教育工作中,以期寻求新的突破与发展。  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形成自身语言结构,培养基础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是幼儿阶段。幼儿语言教育是幼儿教育体系中重要且关键的部分,是幼儿教师应格外重视的教学内容。幼儿文学是基于幼儿发展特点及幼儿文学创作基本规律的文
阴道B超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子宫的肌瘤、卵巢是否出现囊肿、子宫内膜的厚度、是否有存在盆腔炎症以及盆腔积液,也可以观察到孕妇宫中胚胎的实际发育状况。孕早期阴道B超的作用  阴道B超可以监测孕囊的部位以 及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有效降低畸 形儿或有缺陷胎儿的出生率。由此, 做孕早期阴道B超检查很有必要。孕早期阴道B超有以下好处。  1.明确孕囊的位置是否正常,是宫内还是宫外妊娠。  2.核实孕周并了解胚胎发
游戏是幼儿园基本的教育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的途径,能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废旧材料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废旧材料是指因长时间不使用或失去原有使用功能,却能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或幼儿游戏的安全、卫生的材料。小班幼儿的游戏离不开游戏材料的支持,角色游戏又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角色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应现实生活的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最典型、最有特色
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梅毒不仅传染性强,而且具有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等特点,可侵犯患者全身各组织器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当前,孕产妇梅毒感染依旧是全球所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也是导致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的直接原因。如果未能进行有效的检测和预防,则会严重危害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先天性梅毒作为一种可预防的疾病,如果能够及早筛查、早治疗是可以消除的。本文总结了常见的新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它能够有效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增添幼儿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因此,幼儿教师要重视游戏活动对于幼儿教育的作用,科学合理地利用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一、游戏的必要性分析  (一)帮助幼儿的情感发展  游戏本身是轻松愉悦的,它能够给幼儿带来快乐,帮助幼儿在游戏中积累丰富的情感经验。通过开展游戏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体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基,并且要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这明确了游戏化的教学形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性。课程游戏化建设应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的需要。课程审议作为课程再造和课程完善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以多种方式给教学启发、支持与帮助,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之一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地利用课程审议推动课程游戏化的不断
王先生最近总是觉得胃不舒服,肠胃经常产生“咕噜咕噜”的响声,刚开始他以为只是闹肚子或者是胃病,于是就没把它当回事,随便买了点药吃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先生身上出现的这种症状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并且开始出现胀气、腹泻等症状。于是他赶紧前往医院检查肠胃,检查结果是出现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疾病,王先生赶紧询问了医生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想必他再也不敢把生病不当回事了。那么功能性消化不良到底是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