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法激趣,提高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senboss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最佳途径。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导语、设疑、成功体验、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好学、乐学、善学,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激趣 教学方法
  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都给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想打造语文高效课堂,使学生愿学、乐学,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潜能。
  一、“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导语“激趣”。
  课堂的导入讲究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成功的导语不在于长,而在于精,在于有情。“激趣”性导入法有以下几种。
  (一)重大时事、故事导入法。教师先叙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重大时事或故事(典故、轶事、寓言、笑话等),以引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活动。例如:讲述“神舟七号成功发射”这一重大时事导入《始终眷念着祖国》;讲述“三顾茅庐”、“七擒孟获”的故事导入《出师表》。
  (二)诗词、歌曲、名句导入法。为创设情境,渲染气氛,适度引用一些诗词、名言、俗语、歌曲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较快地进入新课程的学习。例如:教师可背诵鲁迅的《自嘲》学习《有的人》,播放《好汉歌》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三)悬念导入法。教师从课文中提炼出悬念,在课堂伊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学《沙漠里奇怪现象》时,教师先用语言描述“海市蜃楼”的奇怪景象,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是不是有一些超自然的力量存在呢?
  (四)影视导入法。采用录像、影碟、影视等放映精彩片断,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例如:教《周总理,你在哪里》时,先放映一段十里长安送总理的影片,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人们对总理的依依不舍,从而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五)图示导入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课文内容制作成课件,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导入所学内容。例如: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巍中山陵、苏州园林图、人物图等。
  课文的导入因文而异,教师要把握住文章的精神内涵。
  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疑问“激趣”。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疑问,常常会激励学生思考“山重水复”,寻求“柳暗花明”。那么课堂中该如何提问,才更科学有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要有针对性。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针对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直奔主题,不蔓不枝,干脆利落。如教学《口技》时,“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一词是本文的题眼,文章从哪些方面突出这个“善”?
  (二)要有曲折性。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如果教师平铺直叙地提问,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如果能“直题曲问”,反而会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如教学《孔乙己》时,在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时,明明是“爬”来的,作者为什么说“原来他是用手走来的”?
  (三)要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设置疑问要能开启学生心智,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向的、深层的思考和探析。如教学《范进中举》时,学生学习了胡屠夫的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性格。然而作者的意图真是如此吗?胡屠夫对范进“狗血喷头”“杂七杂八”的痛骂,真的是“欺”范进之“贫”吗?
  三、“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成功“激趣”。
  一堂成功的课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照本宣科式的表演,它离不开学生的全程参与,所以教师要娴熟地驾驭课堂,调节课堂节奏,让学生体验成功,用成功激发兴趣,并将此转换成新的学习动机,形成可喜的良性循环。
  (一)情景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创设有趣的情境,能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学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我提了一句,“诗人在院落中散步,如同一条鱼”。有个学生立即连了一句“老师,是条咸鱼”,我顺水推舟地更正了“是闲鱼”,并由此让学生领略诗人安闲自适的豁达胸襟。
  (二)梯度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一堂语文课,在课前设计教学目标时,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深浅不一的数个目标,学生说得有道理就鼓励,抓住时机毫不吝啬地表扬,会使学生燃起自信之火;出现错误时,应给予指导;在思维受阻时,应善于启发诱导。使学生真正成为推动课堂的主线,创造条件,让每个人都有发挥的机会,发现细微的进步,及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鼓励。
  (三)竞争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语文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的特点,开展“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男女pk赛”、“小组pk赛”等竞赛活动。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并从竞争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也锻炼学生参与竞争、不怕竞争、学会竞争的能力。
  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延伸“激趣”。
  好的文章总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课堂教学仅仅停留在课堂内,往往有“纸上谈兵”之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有限的,何谈能力的形成?使学生的兴趣由课堂向课外延伸,使生活语文化,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从学生的学习对象上看,不能局限于课本,“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要引入一些新鲜生动的材料。含蓄隽永的诗歌,针砭时弊的杂文,清新活泼的散文,都可以成为教学的内容。《语文读本》、《散文》、《读者》、《杂文》甚至影视剧等都可以作为教材的有益补充。
  近年来,许多语文教学改革者提出了“大语文教育”课题的研究,他们认为千方百计地拉近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是“大语文教育”根本和核心的原则。即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将这种兴趣和热情延伸到生活中,通过课外阅读、写作、研究性学习等途径,达到“文学即人学,语文即生活”的理想境界。
  乐趣是语文课的生命。如果学生爱上了语文课,爱上了语文,那么他们的语文学习一定是有生命力的,其语文素养势必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师的作用则在于“激”,从课堂教学的第一分钟开始激发学生的兴趣,贯穿课堂始终,进而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湖南教育·教育综合版.2007(7).
  [2]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14).
  [3]怎样教得精彩.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
  [4]余林生.精心设计提问 激发学习兴趣.教育教学论文集(之二).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4,第1版.
其他文献
受全球原奶过剩、国际奶价大幅下跌的影响,2014年-2016年上半年,国内奶价持续走低,上游奶牛养殖企业进入了漫长的寒冬。2016年下半年,我国奶业开始释放积极信号,奶源出现缺口,需求大于供给。当前,我国奶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境有哪些?2017年的奶业发展又会呈现出什么趋势呢?近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  奶业从低谷到振兴国内外因素皆具
期刊
受地形限制,在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中常常会面临长大纵坡路段的设计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行研究。首先论述了长大纵坡路段的界定,继而从上坡和下坡两个角度探讨了长大
为推动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和各民族文学的融合,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继上期推出全国第十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长篇小说获奖作品《阿思根将军》(白金声)、《春香》(金仁顺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符合职业岗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本文结合吉林省地方经济的发展及目前我院实际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的
目的:研究分析化疗联合深部热疗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间接受治疗的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80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
近一两年来,“屌丝”、“苦逼”、“什么世道”、“蛋疼”、“郁闷”等众多“消极流行语”正在大学校园里传播,其中许多话语已成为大学生的口头禅。这些“消极流行语”缘何“风靡”大学校园呢?反映出怎样的心理?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呢?  心理分析  目前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的流行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学业方面、就业方面和社会现象方面。这些流行语真实地再现了大学生的心理和生活现状。  比如说学业和就业方面,经常会听
目的:将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的护理措施作为论述中心,就手术室细节护理的效用进行揭示.方法:纳选2017年1月~2 019年1月期间我院手术室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拟定研究样本数量
摘 要: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把情感教育渗透其中。文章阐述了情感教育的积极作用:一是情感在教学中应用具有精神感召力,二是情感教学具有竞争感召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积极作用  在语文课教学中,如果能恰如其分地把情感教学渗透其中,就能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使枯燥无味的课变得入情入味,调动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益。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情感教学提高教学工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学院网络教学资源日渐丰富,产生了网络教学的新教学模式,但是网络教学利用率并不高。本文基于网络教学的优势,针对网络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
休闲农业是指利用农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结合农业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及农民生活习俗,经过科学规划、开发,为市民提供休闲、观光、度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