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w9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9-171-01
  
   记得前段时间阅读《幼儿科学教育》这本书是,我对书里“每个幼儿都是天生的科学家。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幼儿最初关心的问题都和自然环境有关,是具体的科学问题……”感到缓役。3岁左右的幼儿对自然现象真的感到新奇吗?他们观察到这些现象时真的会产生“为什么?”的疑问吗?回味以老师的身份和孩子打交道已经八年了,和他们的接触交流中我并没有发现他们会象书上讲的那样对万千事物充满着好奇,并没有发现孩子成天发出“天空为什么是蓝的?”“太阳为什么不会掉下来?”这样看似理所当然却充满科学智慧的问题。
   为什么专家长期研究得出的权威的结论在我眼里的孩子并没有明显地体现出来?是什么因素扼杀了他们与生俱来的强烈的好奇心?还是他们的好奇隐藏在细微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话里,我们没有敏锐地觉察及时地捕捉,这些珍贵的“好奇”便像流星一般稍纵即逝?我疑惑地看着那一群玩得正起劲的孩子……
   这是一则教师的读书笔记。或许许多战斗在一线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疑惑。其实,孩子天生是好奇的,他们爱不爱动脑筋,能不能像科学家那样好问好学好探索,与周围的环境和成人的指导有密切的联系。我们从另一则教师的教育笔记中能发现一些问题:
   班里的男娃娃最喜欢玩“水管”玩具。这是一种硬质塑料的空心管状玩具。直的弯的一小节一小节总能插成想要的武器。所以,他们总是一拿到它就拼呀插的。
   今天的自主游戏中又有一群男娃娃围在放“水管”玩具的桌旁,认真地制造各型“机关枪”。这时候年龄最小的龙飞羽却没有象他们那样拼插,手里拿起一节“水管”喊我:“老师,你看!”他把玩具举得高高地,然后手一松,“啪!”一声玩具掉到地上。我眉头一皱,原本要条件反射似地说:“你怎么能乱扔玩具呢?”这小家伙是在干什么呀?游戏中要求不能把玩具弄到地上,他还故意叫我看他扔玩具。我迟疑了一下,嘴里没有喊出来。没想到见我没反应他把玩具拾起来说:“老师,你看嘛!”重复刚才的动作。“啪!”玩具又掉下来,弹跳到桌脚旁,龙飞羽还跟着蹦了几下。噢,我明白了!小龙是发现玩具高高地落到地上会反弹这个现象。看他洋溢着自豪的红红的小脸,我不禁笑了。
   仔细分析这则教育笔记,不难发现当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明白了小龙的新发现后教师仅仅给了一个情感支持“笑了”,除此之外没有及时给予更多的指导,使小龙的好奇心昙花一现,转瞬即逝。没能提升到引发疑问,激起探索的层面。可见幼儿的好奇心如同遍野的幼苗,容易从土里钻出来,也容易因为缺乏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而迅速枯萎。一株从这里钻出来的幼苗枯萎了,另一株又从那里钻出来,只是许多株幼苗因为得不到生长元素的供给而使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机会失掉一个又一个,越来越少。
   如何呵护这株名叫好奇的幼苗?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发现幼儿的好奇心并准确抓住它。试着蹲下来,以幼儿的眼睛去观察,以幼儿的耳朵去聆听,走进他们的童心世界,客观地了解幼儿。调整教师惯用的视角去看待幼儿的言行举止。正如教育硕士吴放说的:“无色的太阳光以一定角度透过三棱镜时,会分出七色光。我们应学会从不同角度透过不同的镜面来审视看似‘单一’的幼儿教育实践。”当教师以多角度打量孩子时,将容易看到他们眼里七彩斑斓的世界,容易发现他们不时破土而出的好奇心。上述笔记中的那位教师因为“迟疑了一下”而得到了发现幼儿好奇心的机会。试想,没有“迟疑”那一下,按她所描述的“条件反射似地”说出了批评孩子乱扔玩具的话,孩子极可能在老师的权威之下将自己的新发现掩埋。与新发现同时钻出地面的好奇心被劈头盖脸的狂风摧毁。试想,教师并不是“迟疑了一下”,而是同样怀着一颗童心,以好奇的目光观察着孩子的举动,准确抓住他闪现出的好奇心,因为他的新发现而一同惊喜。那么,孩子好奇心的持续成长定然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第二,保护幼儿好奇心。幼儿眼里的世界是奇特的,与成人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他们的年龄和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其认识客观事物的特点。许多在成人眼里理所当然的事物现象,他们会感到好奇,会想弄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回事?”,会让成人感到无法理解甚至是幼稚可笑。但是,这正是幼儿较成人最难能可贵的优秀的科学品质。所以,面对幼儿好奇的神情,需要成人的保护、支持、接纳和认可,而不是嘲笑、漠视、挖苦和讽刺。笔记中教师给予孩子微笑,便是对孩子主观态度的认可和心理环境的支持。孩子获得教师积极的信息反馈后容易激发他进一步的发现与思索。当然,这“笑”若是因为孩子模仿玩具弹跳动作感到滑稽而“笑”的,便不如教师以宽容和接纳的态度给予幼儿积极支持的有教育价值的“笑”。
   第三,培植好奇心,给予恰当引导。每个“成功”都是将“好奇”这株幼苗培植成一棵求知好学的大树的优质肥料。对照笔记中教师恰恰缺失的正是这一点。可惜孩子的好奇心出土后没能得到精心的培植而枯萎。小龙可能仍不清楚物体受地心引力作用被吸引坠地后由于反作用力出现反弹这一物理现象的科学原理究竟是怎么回事,但是他因为好奇、疑问、尝试、体验这一系列的活动后累积了许多相关的直接经验。通过直接经验认识了这些事物的某一性质。
   倘若孩子每株萌芽的幼苗都能被智慧的成人发现并加以良好的保护和用心地培植,它将伴随着孩子充满朝气地生机勃勃地成长为参天大树有用之材。
其他文献
2020年春,一场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网络教学在郧西县拉开了序幕.在千万个家庭里,上课、下课;升旗、课间操;德育工作、班团队活动……一切都和学校一样要求,一样落实,一样都没有
期刊
目的了解乙肝相关疾病住院病人经济负担并探讨其影响因素;评价乙肝相关疾病住院病人生存质量并探讨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时间段连续病例整群抽样方法,对所有符合条件的乙肝相关疾病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等病人出院后查阅出院病案并摘抄住院费用及其它相关信息。直接经济负担采用分步模型法,间接经济负担采用人力资本法,无形经济负担采用支付意愿法进行估算。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探讨。乙肝相关疾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疫情就是命令,教育吹响“集结号”rn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1月29日,麻河镇中心初中校长马静峰迅速召集全镇在家党员教师成立五个工作专班,协助古渡社区开展防疫知识宣传、逐户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9-169-01    语文学习,是最具有灵性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通过课文语言达到共鸣,是三者心灵在课文的言语中交流融合的过程。它应该成为学生阅读、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创新的过程。所以,课堂上我们首先应平等关注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平等关
中在所有的艺术行为中,诗歌创作的发生、发动和发展,其过程对想像力 的要求,对美学语境的要求尤甚,几近与生俱来,成为某种独立于逻辑世界 中——“诗歌的逻辑”.而搭乘现有语
随着国家对农业建设的日益重视,农业机械的新技术推广成为目前发展农业的重要任务.然而目前我国农机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得到有效发展,其覆盖面积小、普及程度不高.相当一部
近年来,钟祥市教育局突出学校主阵地作用,通过实施“青蓝工程”“传、帮、带”等,多层次、全方位搭建成长“立交桥”,为青年教师点亮出彩人生.rn顶层设计,勾画出彩路径.钟祥
期刊
“东坡文化”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文化个性,包括了苏轼正直、豁达、博学、高洁的精神素养、治学态度、价值体系、教育观念、生活信念、文化生活等,具有强大的塑造人、成就人的时空穿透力和文化软实力。在黄州,“东坡文化”已融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城市的灵魂和象征。黄冈市实验小学把挖掘出的“东坡文化”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道融入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细节,用“东坡文化”滋润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
期刊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社会按下了暂停键.根据市教育局“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松滋市黄杰小学视信任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契机,直挂云帆济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