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盲蝽危害加重的生态成因分析及综合防控措施

来源 :今日湖北·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lor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首市是湖北省主产棉县市之一,地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接合部,常年植棉1.2万hm2,年产皮棉1.8万t,产值2.7亿元。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普及种植,导致棉田使用化学农药次数和用量减少,加之棉区气候条件、棉田耕作制度、生态环境不断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棉田内有害生物种群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棉盲蝽的发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已由次要害虫转变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为此,笔者就棉盲蝽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的原因、为害特点及防控措施进行了探讨。
  一、发生加重的原因
  杂交抗虫棉推广普及,药剂防治的力度减弱。2001年以来杂交抗虫棉逐步推广普及,天敌种群数量及构成发生变化,群落稳定性下降,自然控制能力下降,棉铃虫发生程度大幅度下降,棉田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减少,降低了對棉盲蝽的兼治效果,加之棉农对棉盲蝽防治的重视不够,棉盲蝽的发生逐年加重,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之一。据本市植保站2005-2012年监测棉铃虫3-4代发生程度均为中等发生(3级),棉花全生育期喷施杀虫剂次数平均减少3.6次,用药量减少36.9%。
  棉田生态环境改变,为其创造适宜生存条件。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棉田内间作套种瓜、菜、豆等新模式不断增多,面积不断扩大,棉田生态环境改变,为棉盲蝽提供了更加广泛、丰实的越冬场所和寄主范围。据调查,间作套种棉田棉盲蝽发生率高于非间作套种棉田的34.6%。为害率高于42.9%。
  气候条件适宜,有利于棉盲蝽的繁殖。据观察,棉盲蝽的发生时期和发生数量与温度、湿度关系密切,温度在18-30℃,相对湿度在80%左右适于繁殖。近几年来,5-7月份降雨偏多,月降雨量100-200毫米,特别超过200毫米时,棉盲蝽发生严重。相反,5-7月份天旱少雨,对棉盲蝽的发生有抑制作用。据调查,降雨后或灌溉后由于棉田相对湿度较高,棉株本身含水量升高,棉盲蝽数量增多,为害加重。
  二、发生危害特点
  发生种类:平原湖区棉田棉盲蝽的主要危害种类为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黵)和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ckson),其中绿盲蝽占60%。
  发生世代:平原湖区棉田棉盲蝽每年发生4-5代。第一代越冬卵于3月上中旬在棉花残茬、枯铃壳或蓖麻茎杆、果树断枝或皮内、土壤中开始孵化,4月中旬出现成虫,为害棉花幼苗;第二代6月上中旬多在棉株嫩头上为害,雨日多,雨量大,早发棉田为害重,形成第一次为害高峰;第三代发生于7月上中旬,多雨的年份,常出现第二次高峰,迟发棉田为害重;第四代发生于8月上中旬,多为害蕾和幼铃;第五代发生于9月上中旬,后逐渐迁出棉田转移到蔬菜、果树或其他寄主上为害。
  发生动态:据石首市植保站调查统计,该市2000年前棉盲蝽每年发生面积不足30 hm2,被害株率不到1%,其中无头株占0.1%,破头疯株占0.6%,对棉花产量基本无损失。2001-2012年累计发生面积4201 hm2,年均350 hm2,被害株率13%,其中无头株占2%,破头疯株占9%。据估算,每667m2损失皮棉12kg,损失率为11.4%,年损失皮棉95.4t,经济损失133万元。2012年发生面积3500 hm2,占棉田总面积的28.1%,被害株率 73%,其中无头株占12%,破头疯株占69%,预计每667m2损失皮棉25.2kg,损失率为28%,年损失皮棉1325t,经济损失1988万元。
  危害习性与症状:棉盲蝽成虫和若虫一般早晚在棉株顶部活动,中午多在棉株中下部和叶背活动,刺吸为害棉花顶芽及幼嫩花蕾果实,分泌毒汁,吸取棉花组织内汁液。其若虫有趋绿、趋光、趋蕾性,阴天可整日活动为害。棉花密植,株型高大茂盛,生长嫩绿,棉株含氮量高的田块受害重。一般播种早,苗壮早发,生长旺盛,现蕾早的棉田,危害严重。
  棉盲蝽危害刺口小,早期不易察觉,待受害叶片伸长才显现破孔、顶尖坏死、形成破头疯、无头棉、秃头顶。子叶期真叶初现时,主要危害棉苗生长点,被害后生长点变黑干枯,仅剩子叶,不再长新芽,棉农称为“公棉花”、“无头棉”;1-3片真叶期,嫩头(生长点)被害,则主茎停止生长,不定芽丛生,棉农称为“多头棉”、“破头疯”;嫩叶被害,初现小黑点,随叶片长大,被害小孔变成不规则大孔洞,严重时形成无数孔洞,吉缘开裂,叶片扭曲皱缩,棉农称为“破叶疯”;幼蕾被害后呈现黑斑,花瓣不能正常开放,2-3天即干枯脱落,大蕾受害后出现黑斑,花瓣不能正常开放;幼铃受害后轻者出现褐色水浸状斑点,重者布满黑斑,甚至僵化脱落,大铃受害后表面凹凸不平,形成畸形。
  三、防控措施
  根据棉盲蝽的发生为害特点,总结笔者在多年的棉花生产实践经验,在防控上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防治为保障,生物防治为辅助的防治策略。
  农业防治。
  及时清除田间、沟边棉花残枝枯叶和田埂路边的杂草和棉盲蝽寄主植物,破坏棉盲蝽适宜的活动场所,减少虫源。
  在棉田周边附近可种植对棉盲蝽引诱性强的豆科作物,减轻其在棉田危害。
  应合理灌水,平衡施肥,切忌偏施氮肥,防止棉花蕾铃期生长过旺。应适时化控,及时整枝、摘心、打顶,促使蕾铃加速老化,减轻危害程度。
  物理防治。利用棉盲蝽的趋光性,在棉田按每2公顷安装一盏杀虫灯进行诱杀。
  化学防治。棉花苗蕾期(5月)被害株率达3%时,用毛笔醮取药液或喷雾器喷嘴滴心,药剂选用40%锐克螟或45%马拉硫磷300倍液;成株期(6-7月)见虫用40%锐克螟1000倍或5%氟虫腈2000倍药液喷雾。应特别注意降雨和棉田灌水后施药防治,防治时间以上午9时以前、下午6时以后为佳。
  生物防治。保护蜘蛛、寄生螨、草蛉以及卵寄生蜂等棉盲蝽天敌。
其他文献
我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处置不良资产不能照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政策,而要实事求是地采取外补、内调的综合治理方式,渐进地消减
平日里,多数女性掌握着家中财政大权,如何能使钱财不断增值,更好地利用每月的收入,是她们要了解的问题。理财师认为,巧妙利用每月有限的工资,将会成为一个家庭重要的经济增长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一、学习课程标准(或大纲)  《课程标准》(或《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
丁锋先生长期以来关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问题,对其进行了坚持不懈的跟踪研究,并组织军内外专家成立了军民两用技术专家委员会,坚持推进民拔军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生鲜度是评价水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水产品供应链流通环节损耗重要因素。当前我国水产品供应链环节损耗不容乐观,基于生鲜度影响需求下的水产品供应链协调问题,成为
军民同心,其力断金。象山县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战略地位显要,素有“东海前哨”之称。多年来,历届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心系强军梦,着眼特殊区位担负的使命任务,把服务部队能打
[摘要]本文通过对几种有效教学内涵的分析,强调有效教学必须要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从教师教学行为实施与学生的学习行为转变两个方面来认识“有效教学”。并且对如何实施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提出了三点要求。  [关键词]英语教学;有效分析;策略研究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效教学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有效性永远是教学的第一追求。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英语课堂是学校英语教学的主阵地、中心点,因此,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对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立研究所,开展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和发
摘 要 本文将模糊词分为自身表意模糊的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笔者认为词义的模糊性产生的原因为客观对象的模糊性、人类认识的有限性和差异性、词语数量的有限性和词义的概括性等。  关键词 模糊词 词义模糊 特定语境  词义的模糊性是汉语的重要属性。本文对模糊词进行有序的分类,从现实对象的客观性、人类认识的主观性及差异性等各个角度探究汉语词义的模糊性产生的原因。  一、模糊词的类别  (一)自身表意不清的
语文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要从培养一个真正的人的角度来进行。如果我们只顾眼前的单一的目标,就没有时间去展望、塑造整个的生命。我们培养的是人,是生命全程中处于起跑阶段的人,是生理、认知、情感等整体发展的人,因此,我们就必须在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每一个教育细节中体现我们关怀生命、塑造完人这一教育理念,而不应该让求知成为惟一。在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中堆砌理智知识,并以此来评判人的发展,这样做,只会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