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的心得体会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信息全球化时代,教育教学也要紧跟时代脉搏。教师在钻研教材教法的同时,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它为教学所用,给教育教学提供新的机遇,让信息技术真正为历史教学所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历史教学 主动性
  在高科技迅猛发展、人才类型深刻变革的时代,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教育教学也要紧跟时代脉搏。教师在钻研教材教法的同时,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它为教学所用,给教育教学提供新的机遇,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具有突破时空限制的张力。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但同时其也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功能多样,信息量大,让人不知从何下手,在信息量的取舍之间,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优势明显,但不能完全覆盖教学过程,不能赋予信息技术载体在教学中的绝对权威性。在让学生寻找所需资料的同时,不能让信息完全覆盖学生,使他们无从下手,而要他们在信息中去粗存精,找到为我所用的信息、真正为这节课的中心服务的信息,真正融入历史情境之中,感受时代变化。以“宋代商品经济”的新授课为例:进入信息技术教室后,根据老师要求,学生分成三组,一组寻找宋代城市地图的信息,一组寻找宋代衣食住行的信息,再一组寻找宋代娱乐生活的信息。一开始老师就要明确本课的重点是宋代经济,学生寻找的信息一定要围绕经济这条主线,不可盲目地耗费大量时间丰富信息量,所寻找的历史信息要能反映经济繁荣的主题。比赛哪一组最契合这一条经济主线,学生主动积极地寻找图片信息,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有更大的自由选择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海量的历史信息中选择、思考、提取、筛选有用的信息,筛除多余、无用的历史信息,并归纳图片给予我们的历史信息,让学生直面历史,了解历史,提高利用历史图片解题的能力,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手脑兼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分析能力。
  二
  学生在动手整理材料、主动参与资料收集、分析因果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兴趣、成功的快乐、互助的快乐。在传统课堂中,生生交流很少或几乎没有,多数学生处于“沉默”状态。而现在信息技术改变了这种状况,提供了生生交流的新渠道。学生争论着图片的有效性,与这一课的主题是否契合,潜移默化中,历史信息已深深印入脑海,完全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的强行灌输论,这正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老师一方面对各小组进行帮助和指导,另一方面积极准备,把中国古代史地图册中的图片和教科书里面的历史纵横和资料回放,用扫描仪扫描下来,结合历史图片蕴含的历史信息,对历史图片进行分类重组,挖掘图片信息,结合教材知识,转换观察角度,建立知识联系,补充学生寻找的历史信息不足的地方,使这节课的知识结构完整,再通过系统设计选择题、必答题、抢答题,要求学生了解宋代的市已没有空间的限制,学生应找出宋代城市中沿街遍是商铺的图片;宋代的对外贸易情况,要求学生找出与少数民族贸易的情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各种知识储备,能够采集、判断信息,分析、比较、评价信历史现象,具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知道怎样借助历史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三
  由于准备充分,以图片为载体的课堂教学进行得有声有色,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认真作答,为了鼓励学生保持学习动力,在以往教学过程中,除回答问题外,师生交流是不充分的,且大多数流于形式,而这里提供了师生交流的新渠道。课后,我引导他们建立历史图片网站,包括图片和识图比赛的问题,鼓励他们利用网络资源丰富网站,丰富历史信息量,自己做一些题目。通过这一系列课程下来,我认识到应让信息技术真正为教学所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流于形式,教师要深挖教材,跟上时代主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让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与时代同步,两者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但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有的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有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信息资源的繁杂、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等。
  现代化教育手段应用于教学已是大势所趋,老师不应逃避,而应顺应时代潮流,充分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则既能发挥传统教学经验的优势,又能用现代信息技术代替教师机械性、重复性的劳动,对现代信息技术要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科学而有效地应用,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引导学生善于质疑,积极探索,大胆联想,多方位、多层面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提高动脑、动手能力。在热烈、活泼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理解、应用历史信息,锻炼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
  [2]赵艳.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2007.9.
  [3]沈立平.历史教学的有效性.2009.11.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与多媒体的应用,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观念产生非常强烈的冲击。但是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多媒体的应用尚存在不少问题,尤其在多媒体的课件制作上。本文从多媒体教学课件质量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出发,重点论述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 多媒体 教学课件 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已经在学校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对教学效果的增强显而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现在我国很多中职学校还是采用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及时对知识进行综合利用。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就显得比较重要,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文章就任务驱动法的特征,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任务驱动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
教育教学工作离不开生活,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既教育”理论,形象地阐明了教学工作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广大教师要避免枯燥生硬地讲授专业理论和技能,而要将计算机能力培养与学生的实际运用紧密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富有生活情趣,对学生的应用指导更为有效。笔者从事多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在强化信息技术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究,以下将做简要论述。  一、结合社会生产生活介绍计算机
摘 要: 二十一世纪,教育已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传统的利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讲到底的授课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作者应学校要求,用多媒体上了一堂公开课,在PPT课件的制作过程和公开课的实践过程中有了很大的收获。由此认为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一种行为引导型教学。  关键词: 多媒体 PPT课件 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教育教学也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掀起了对思想政治课研究的浪潮,在思想政治课的研究中,很多人研究学生思想政治课的自主学习。学生只有自主学习,才能激发学习的乐趣,对所学内容有深刻的了解。本文针对中学生思想政治课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探析,首先分析了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现状,其次分析了中学生自主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怎样培养中学生思想政治课的自主学习能力,目的在于使中学生提高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在语文学科是又灵魂、有感情、有思想的学科,如何展示它富有活力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枯燥无味演变成激情飞扬,展现语文的美感和魅力,把他变学生徜徉知识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然而,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笔者发现,有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这就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什么是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兴趣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
摘 要: 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使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有了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它是一次课堂教学模式的革命,为整个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交流创新”的过程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 辅助教学  二十一世纪是以互联网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
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学生学情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获取知识,自觉训练技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下面就我结合几年的历史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体,作为矛盾双方代表的教师和学生,他们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