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耦合机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k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政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与指导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育人不仅是思政课程的任务,每门课都承担着育人功能;课程思政是指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简单探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内在的耦合机制,以期取得更好的协同效应。
  [关    键   词]  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耦合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3-0004-02
   思政课程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脉相承的理论,树立正确的“三观”,它主要是把握立德和树人的重要性。课程思政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能力,掌握知识技能,不断成长成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重要贡献。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关系,就是将两者有机结合,既树人又育才。研究两者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非常重要。
   一、相关概述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概念
   思政课程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在高校内开展思政教育本身具有一套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课程,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系列课程的学习,达到对学生思政教育的目的。目前来说,思政课程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手段,也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一门必修课。在课堂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引导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能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抱负、热爱祖国、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课程思政指的是在大学生所在的各个课程中引入思政元素,通过渗透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各个课堂中接收到思政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中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重点突出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把思政教育贯穿到对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在各个课程中通过渗透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我们在开展相关专业课时,思政元素是可以与专业知识相辅相成的,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同时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成为对口专业的高素质、高品格人才[1]。
   (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耦合的价值意义
   1.凸显思政教育的价值
   专业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使学生拥有各项技术与能力,能够在未来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促进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应该突出德育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从知识、技能、科技、道德、文化等多个方面协同共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道德教育有所忽略,我们有必要在各个课程中渗透与思想品德、个人品质、文化精神等相关的内容,使各门课程与思政课程能够在育人工作中形成协同效应。两者耦合机制探索能够使学生能够对于思政教育从认识到接受,改善传统教育中忽视德育的问题。
   2.完善课堂教学方式
   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思路,教师在思考实现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过程中,也能发现开展专业课的具体方法,这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等形式来开展相关教学,让学生对于对口专业在现实生活中的工作案例进行反思,提升他们在日后的职业素养。
   3.构建思政教育体系
   两者耦合机制的探索能够进一步丰富思政教育体系,使思政教育在高校内更加系统和完善,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在传统教学中,我们通常忽视德育课程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课程思政正是针对高校思政教育的薄弱环节提出来的新的教学理念,所以在高校内,思政教育并不能夠以系统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耦合,使思政教育能够更加全面和系统[2]。
   二、当前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关系认知存在的问题
   对高校学生的德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种教育方式的目的是相同的,但是在本质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在具体的推行过程中,有部分教师对这两种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这不利于思政教育的发展。首先教师认为这两者在教学内容上是相同的,都是开展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这种认知是错误的。思政课程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侧重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而课程思政则是盐溶于水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政教育的知识、理念等融入各门课程中,从而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影响,两者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其次有部分教师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效率更高,尤其在一些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所以可以取代思政课程,这一认知明显是错误的,在高校内需要通过思政课程来为学生带来基础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在形式上花费太多精力,却不注重课程思政的内涵,使这一教学理念流于形式。
   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联系
   通过对两者的认识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教学理念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对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来促进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耦合机制的构建。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教学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思政课程是通过课程教学的方式来将基础思政理论知识教给学生,让其学习马列主义,认识到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基本理念,了解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道德素养和法定义务,强化学生的个人意识。而课程思政则是采取融合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学校内的各项教学与管理过程中,利用各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明确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社会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成长与发展。究其本源,两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是完全一致的,能够共同促进学生的思想建设工作[3]。    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耦合机制构建的有效策略
   (一)领悟思政教育的教育价值
   立德樹人是思政教育的目的,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的教学理念。在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理念下,我们要先培养学生的思想建设,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引导学生学习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其次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强化学生在工作与生活中所遇到的各项综合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高素质人才。
   德育作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具备的重要品质,是育人过程中的灵魂所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这一过程之所以难度极大,就是因为我们能够授予学生知识与技能,但是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难以开展,我们要重视德育教学,把德育放在高校教学的首要位置,这也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耦合机制构建的理论依据。
   此外,我们还要坚守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将党和政府的引导及各项理念作为引导教学的重要方向。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目前面临各种文化的冲击,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紧抓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状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我国我党所具备的坚韧不拔、敢闯敢拼的精神,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增强学生对党和政府的认同。
   (二)提升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
   课程思政的主要目的是在专业课中通过渗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提升思想政治建设,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耦合机制构建过程中主要起到协同作用。那么我们要想使两者能够更好地耦合,就需要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在专业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元素,开展思政教育。
   目前也有不少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政教育工作应该由思政课教师来完成,专业课主要是教育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认为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中意义不大,教育观念较为落后。所以我们有必要开展相应的教研工作及宣传活动,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能够使课程思政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教育应当与高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有联系,无论是教师还是教学管理人员都应当重视思政教育,“三全育人”就是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学校的每一门课程都承担着育人功能,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是大思政背景下德育的执行者、参与人。
   此外,我们还要不断提升专业教师开展思政课程的能力,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找到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的落实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到思政元素。此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在相应的落实点中开展教学工作也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需要教师通过教研工作使各项教学方式成为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手段。
   (三)推动思政课程带动专业教学
   此外,两者耦合机制的构建还要使思政课程带动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在高校的育人过程中我们要使学生的道德水平与专业素质得到同步提升,在发掘思政元素在课程中的落实点时,也要使思政课程能够促进专业教育知识的传递,使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的同时也能够成为高素质人才,具备各项专业能力。
   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构建思政课程与各个学科之间的教学平台,通过平台使各个学科与思政课程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使思政课程能够更好地带动专业教育,使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能够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将德育教学与专业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结合全文我们可以看出,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其所追求的教学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德行。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积极探索两者之间的联系,针对目前高校教师对于两者的错误认知,高校内的思政教育要构建更为系统的耦合机制,促进大学生德育与专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利惠.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知识文库,2019(13):30-31.
   [2]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64.
   [3]李清霞.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耦合机制研究[J].国际公关,2020(4).
   [4]邱斌.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武术课程同向教学设计[J].武术研究,2021,6(1):61-63.
   [5]曾茜,喻浩.从习近平系列讲话发掘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育人元素[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3):24-26.
  编辑 薛直艳
其他文献
在农村初中数学阶段的教学中,数学是十分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渠道.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
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而且幼儿阶段的幼儿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意外伤害的风险相对较高.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安全意识,能够提升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
学生的表达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与人沟通的效果和质量.当前的社会环境对于生活、工作、学习等表达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文字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肩负着培
[摘 要]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深入贯彻文化强国战略,培养综合型人才,教育行业在教学方法上不断革新,将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进行深层次研究。对教学方法予以革新,使学生在学习艺术知识的基础上,培养爱国精神,切实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及文化修养,推动学生走向全面发展道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变得更为开放,为学生构建了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也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变得更多面,其中不乏存在部分负面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根据“八个统一”原则要求进行思政课改革创新,这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行动指南。鉴于此,提出学习“八个统一”精神,建设新时代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界定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政治性、价值性、建设性和批判性,加快思政课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创新,加快课程思政建设,以及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题教学等路径。  [关 键 词] 八个统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红色资源传承着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其价值,探索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和路径,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阳泉地区红色
思维方法得当,是治学必要条件,可收事倍功半之效.在我的言语学术人生中,力图走出三大误区,实现三超越:超越感性直观,倚重理性直觉(理性化的感性直观);超越经验认知,仰望先验
受高中化学课程受素质教育的影响,核心素养逐渐成了化学学科开展的重心,为化学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让高中化学教学迎来了更高的挑战.如何有效地开展化学教学工作
教师依托“创客”理念处理学生处工作将大有可为,如“创意变现实”不可或缺,“团队协作力”不可或缺,“数字化工具”不可或缺.这一切,均离不开“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全人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完整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公共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全人教育的主要环节.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体系论为理论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