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社2007年版高中语文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编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_m_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教社2007年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选编了许多现当代文学作品,它们既是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主要媒介,又是学生提高語文素养的重要工具。文章作者通过统计选文创作年份、选文体裁、不同时代选文的数量来概括选文的现状,进而分析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编的特点,发现教材选编中还存在的不足并就此提出优化建议,以进一步完善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体系,为高中语文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人教社2007年版教材;高中语文教学;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7-0004-03
  引 言
  1920年,北洋政府的教育部门颁布相关文件批准在小学教材中开始使用白话文,之后又发布《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允许中学教材开始使用白话文,从此中学语文教材的选编进入新时期。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一百多年来涌现了许多版本的优秀教材。本文将以人教社2007年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教材中的相关选文,对其有一个更全面、深层次的把握。
  一、选文现状统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诸多专家学者都对它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将对人教社2007年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选文进行整理、统计,从选文创作的年份、选文的体裁、不同时代选文的数量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选文年份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的时间界线,学界有多种观点,本文采用接受最广泛的一种观点,即1917年至1949年的三十多年内发表的文学作品属于现代文学作品,1949年至今发表的文学作品属于当代文学作品。通过分析人教社2007年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选编的现当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文学作品较多,共有15篇;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作品相对较少,共有3篇;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作品相对较少,共有3篇;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作品最少,仅有2篇,依次占比为65.22%、13.04%、13.04%、8.70%。虽然现当代文学选文的创作时间跨度为1917年到2003年,但主要是集中在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编的数量则很少,可见在人教社2007年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现代文学作品、当代文学作品两者选编的比例失衡较严重。
  (二)选文体裁
  文章的体裁一般包括四种,分别为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本文以教材中的实际篇目数为参考来计算选文的数量,而不参考教材中的课数,如必修一第十课《短新闻两篇》算作两篇。整理教材可以得到,人教社2007年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共有现当代文学选文16篇,包括散文9篇、诗歌4篇、小说2篇、戏剧1篇,各类文体选编的数量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其中,必修一选编了散文4篇、诗歌4篇;必修二选编了散文4篇;必修三选编了小说1篇;必修四选编了散文1篇、戏剧1篇;必修五选编了小说1篇。可见,人教社2007年版高中语文五册必修教材中,散文在三册教材中都有出现,小说在两册教材中都有出现,而诗歌和戏剧都只在一册教材中出现过。通过以上统计和分析,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四种体裁的选文在人教社2007年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选编的比例略显不合理。
  (三)选文数量
  统计教材可以知道,人教社2007年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共有选文79篇,包括古代选文42篇、中国现当代选文23篇、外国选文14篇,现当代选文占比32.86%。其中,必修一共有14篇,包括古代选文3篇、中国现当代选文10篇、外国选文1篇,现当代选文占比71.43%;必修二共有16篇,包括古代选文10篇、中国现当代选文4篇、外国选文2篇,现当代选文占比25.00%;必修三共有17篇,包括古代选文12篇、中国现当代选文2篇、外国选文3篇,现当代选文占比11.76%;必修四共有19篇,包括古代选文12篇、中国现当代选文2篇、外国选文5篇,现当代选文占比10.53%;必修五共有13篇,包括古代选文5篇、中国现当代选文5篇、外国选文3篇,现当代选文占比38.46%。由此可得,尽管人教社2007年版高中语文五册必修教材中都选编了古代选文、中国现当代选文、外国选文,但是还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不足,即在现当代选文中主要是选编了大陆作品和外国作品,港台作品的选文比较缺乏。
  二、选编特点分析
  1917年,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拉开了现当代文学时代的序幕,接着在新文化运动的助推下,从1920年开始,教育部陆续批准白话文进入中小学教材,从此中学语文教材选编进入新时期。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一百多年来语文教材的选编特点也各具特色。经过研究,我们发现人教社2007年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编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准则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高中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教书育人作用,既要教授大量的语文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交流、阅读等语文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探究等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教社2007年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选编贯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准则,选编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内容丰富、主题积极,其中蕴含的精神积极向上、情感真挚崇高,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形成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必修一中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诗歌语言凝练又富含感情,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巧妙地体现出了新月派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受到美的熏陶,形成积极的态度和向上的习惯,逐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选编时力求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我们可以看到,人教社2007年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选编的每一篇文章不仅包含了丰富的语文学科知识,在字词知识积累、阅读交流能力培养等方面各有千秋,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且蕴藏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在文学素养、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提升各具特色,对学生人文性的培养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例如,通过学习必修一中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学生既可以进一步了解景物描写、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等学科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交流理解能力,强化语文的工具性,又可以感受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伟大志向,从而树立远大理想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语文的人文性。
  三、选编不足及优化建议
  编辑一套教材是很庞大且复杂的工程,既需要诸多专家学者提供理论知识作为科学依据,又需要许多一线教师提供实践经验作为有力支撑,因此,每一套被广泛使用的教材在选文的各个方面必定是经过反复研讨和值得肯定的。然而百密难免有一疏,教材编选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又有需要优化的地方,就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优化不同时代选文比例
  通过上文的统计可知,人教社2007年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当代文学作品入选的篇目是极少的,存在现代选文和当代选文选编数量差距较大这一问题。由于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作品选编数量较少,学生较缺乏当代文学作品的学习,不能更好地了解当下时代的主流思想和社会现状,甚至有些作品创作的年代与当下的年代相隔较远,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现状已有较大的差异,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等。虽然每个年代的文学作品都具备一定的时代性特征,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背后所蕴含的社会风貌、主流思想与当下的社会实际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高中语文教材的每一篇选文都应当兼具时代性和典范性。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选编时应该均衡不同时代的选文比重。学生通过学习不同年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学习丰富的学科知识,还能了解当时的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
  (二)优化不同体裁选文比例
  通过上文的统计可知,人教社2007年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选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散文占比最大,诗歌次之,小说和戏剧占比则最小,教材的选编存在各类体裁搭配失衡的问题。散文篇幅较短、语言清新,或叙述所见所闻,或抒发心中所感,或阐释生活哲理等,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体验,可以锻炼学生的领悟与审美等能力;诗歌短小精悍、语言凝练,或通过描写自然之景来抒发思想情感,或通过刻画所咏之物来表达内心志向等等,内容多样、蕴含的知识丰富,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与鉴赏等能力;小说是社会实际的一个缩影,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多种描写和故事情节来体现现实生活,锻炼学生的理解和感悟等能力;戏剧矛盾冲突激烈、思想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在描写矛盾冲突、展现人物性格上颇具特色,锻炼学生的阅读和塑造等能力。每一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各具特色,从而它们体现的教學功能也是各有千秋、互相补充且缺一不可的。因此,为了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多角度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不同文体类型的文学作品应该按照比较合理的比例被选编进入教材中。此外,在编选教材时还需要考虑到教材的容量和不同文体选文的篇幅问题,这就需要编者在兼顾各类文体选文比例的同时挑选出那些文学功用和教育价值较强,篇幅也较为合理的文学著作。
  (三)优化不同地域选文比例
  通过上文的统计可知,人教社2007年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港台文学作品只收录了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一篇,不同地域选文的比例严重失调。港台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诞生于养料丰富的中华民族土壤,因社会制度、政治因素等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高中语文教材的选编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且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要吸纳不同地域的精神文化,有灵活性、多样性的特点。由此提出建议,在保证顺利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应该要统筹兼顾不同地域的文学,适当增加港台文学作品的选编数量,这样既可以彰显不同地域的多元性文化,又可以加强学生对港台文学作品的学习,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学。近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型中出现港台现代文学作品的频次呈现上升趋势,已然是高中生必须学习的一大类型。增加教材中港台作品的选文数量,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港台作家的写作特征和港台作品的独特风格,这样在面临高考时能对现代文阅读题型中的港台文学作品选文进行深入理解和全面解读。
  结 语
  教材在选编现当代文学作品时要力求选取那些既含有丰富学科知识又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文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教书育人功能。本文通过统计分析人教社2007年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选文情况,总结教材选编的特点,发现教材选编中的不足,并提出优化不同时代选文比例、优化不同体裁选文比例、优化不同地域选文比例的优化建议,进一步完善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体系,从而为高中语文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苗家豪.高中语文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编分析——以新课标下人教版必修教材和苏教版必修教材为中心[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20.
  [2]齐肖洁.高中语文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编研究——以人教版、苏教版、鲁人版和粤教版教材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3]孙琳琳.人教版高中语文现当代作品选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8.
  [4]高 敏.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散文选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5]唐恒龙.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外国文学选文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7.
  [6]莫芹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与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7]顾田忠.两岸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小说选编体例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和康熹版教材为例[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6.
  [8]要一菡.新课标前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小说选编的比较探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6.
  [9]陈 敏.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小说选编研究——以人教版教材为主体[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10]高 颖.新人教版和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国古代选文比较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11]乌 琼.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选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12]汪 浩.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教材文言文选编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3.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基金项目:2019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90996),
  任美衡教授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语文名师研究与中文专业师范生核心素养之培育”(湘教通〔2019〕291号657)。
  作者简介:陈 瑶(1995— ),女,湖南衡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伴随着互联网产业和智能制造科技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成为促进智能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工业化智能制造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提供了重要引擎。本文在现有工业统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技术,提出了一种针对智能工业大数据收集、数据统计的模型框架,其分析结果能够在新型化、新模式的智能工业发展趋势下,推动工业大数据的技术融合和分析手段的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在推进智能工业发展的基础上,设计出相应的研究思路,挖掘出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智能工业以及市场潜力的数据,促进智能工业相关企业持续提高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
期刊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在曲建华校长带领下,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创新,建立起“一体两翼、融合育人”的育人体系和格局。曲建华校长认为:一个校长的使命和责任是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途径。他将文化视为教育的“魂”,将课程课堂视为教育的“根”,在立魂与扎根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最美教育理念内涵体系,即最美课程体系、最美全息课堂、最美学校治理体系、最美增值评价体系,育最美少年的最美教育目标。
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对学生英语综合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而“读”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英语素养而言,极为重要。因此,教师对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应选择合适的时机,设计和改进教学方法,将“学本思想”作为其教学指导思想,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从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中引发思考,围绕如何创新阅读教学方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出了建议,认为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做到:阅读任务清晰明了,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梳理阅读内容,不断扩展学生视野;恰当完善阅读教学活动,更新教学模式;全面总结阅读成果,评价激励学生信心。
摘 要:近年来,我国校园欺凌案件频发,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文章对芬兰的校园欺凌KiVa项目的背景和内容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并对中国校园反欺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校园欺凌是一个不容忽视、亟须防范和治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芬兰校园;KiVa项目;反欺凌;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5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3-0082-03  芬兰校园反欺凌K
本文分析了高中物理整体解析法在利用牛顿定律解题时的条件、表述、运算过程,推导质点系的牛顿第二定律的整体解析法的解析式,通过“一解多题”的枚举,利用牛顿定律整体解析法处理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四类物理问题,促进学生加深对定律、规律的认识与理解,习得物理知识、培养物理素养。
黄宝国先生“差点教育”体系下的课堂理答行为强调,“差点教育”应有效地作用于教学环境,优化教师的教学效果,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笔者从“差点教育”理念出发探究高中语文课堂理答行为的策略,本策略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思维成长空间,也关注了教师的教育幸福感、成就感。
崩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妇科疑难重症之一,病因病机错综复杂,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王佩娟教授认为崩漏的病因主要有阴虚、血热和血瘀。文章总结王佩娟教授对崩漏病因病机及治疗的经验,并对辨证用药进行解析。
摘 要:思维导图能够有效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率并拓展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准确分析地理图形。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虽然出现了很多种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但是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地理教学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基于此,文章阐述了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思维导图在培养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应用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地理教学;读图能力;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