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之我见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ju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灿烂的明珠,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洋溢着中国文字的魅力,充满着古人的智慧和丰富的情感。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文给了我们美好的享受;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教益。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好古诗文?
  一、收集信息
  在学习一篇古诗文之前,一定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这样有助于理解古诗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具体的做法就是要收集信息。通过查询获得信息,既看得见,又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这种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取信息的方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解更有利于记忆。因此,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要有意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二、熟读成诵
  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很好的方法。而背诵正是反复朗读烂熟于心的结果,即所谓“熟读成诵”。这其中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时一次完成,我们不提倡完成任务式的硬背,而是应多在朗读上下功夫,这项工作在课堂上要多做。在吟诵过程中,我们语文老师要辅以朗读技巧的必要指导,使其掌握重音、停顿、节奏、速度、语调等要领,力求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引领学生步入审美佳境。
  三、释译内容
  在古诗文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质疑能力。学贵有疑,有疑则有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学习才有兴趣,才会主动,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呢?首先,为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学生大胆设疑、质疑需要教师的鼓励,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哪怕是提出看起来幼稚可笑的问题,也要给予充分肯定。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在学习中发现,在思考中质疑,在释疑中理解,在理解中创新,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第三,还应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就一篇古诗文而言,可从字词、句式、结构、主旨、语言特点等方面设疑、质疑。这样能使学生有疑可质,学习兴趣自然会提高。
  四、品味语言
  古人作诗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而一首诗中最凝练最传神的字句就如同这首诗词的眼睛,即整首诗词的主旨句。因此抓住古诗词的诗眼或词眼,是我们教学古诗词的一个突破口。
  五、感受意境
  意境是古诗文教学的关键,如果失去了这个关键,则不成其为古诗文教学。古诗文教学要再现意境主要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1.把握整体形象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整体阅读,从整体上去把握作者的心境与思想。我觉得诗歌教学切忌断章取义,支离破碎的去分析。学生通过整体阅读,自己初步感受诗歌中的意境,这就能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很好的铺垫。
  2.古诗文里绝不能没有画面,否则失去了依凭。静态画面是很难把激动的感受、深微的意绪表现出诗来的,古诗文画面之所以一般呈现动态,是要发挥“语景”之所长而掩其所短。教学时,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容想象课文中那些意蕴深厚可供其咀嚼回味的东西,才能使学生理解作者对语言的提炼,对境界的描绘。在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入其境、悟其神,欣欣然趋向美,拥抱美。这样一来,学生心中的美的蓓蕾就会催开,对诗词的赏析就会水到渠成。
  六、拓展延伸
  古诗文教学光是对文本作品的解读还不够,因学生的积累还是有限的。作为老师可适当作些拓展与迁移,让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提高阅读能力。
  古诗文教学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古诗文深蕴人文内涵,其励志抒情、警世省己,其陶冶性情、浸润审美,可以内化为学生的情感道德力量,并且与写作交融互化,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想象创新,修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这既是对文本的深刻挖掘,又融入了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价值观。让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穿越时间空间,翱翔在文学的天空。如通过创办诗社,鼓励学生加入其中,并请老师进行指导,有计划地定时开展诗词沙龙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举办诗词创作大赛,每次大赛都有相关主题。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创作诗词的积极性,扩大了古诗文的影响,同时创作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学习交流更加活跃,对古诗文的重视也进一步强化。
  古诗文是中化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我们炎黄子孙,应当继承民族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文化,才能撑起精神的大厦。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尤其应身体力行,更新观念,优化教学,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不断革新创造,让中学生走近古诗文,亲近古诗文。让优秀的文化内化成其自身的修养,成为其思想的精髓,获得其个体素质的提高。
其他文献
在讲解诗歌时,为了体现课改新理念,我遵循“三位倒置”(即变“教师—课本—学生”的“讲授型教学”为“学生—课本—教师”的“自主式学习”)的原则,让学生自己揣摩体会,不逐句翻译意思。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却未如所料。究其原因,是一些预设环节恰恰为学生的知识层次、体系所无法完成的,更无法独立理解的。这引起了我的反思:是否可以完全撇开传统的诗歌教育方式而不求甚解呢?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实践者,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发问和点拨是门关键的艺术。课堂点拨应力求寻着语文的真味,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例如教读朱自清的《春》,我的问题设置如下: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生答:盼望)2.哪个词明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到来?(生答:近)3.春临大地时,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生答: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此时,我紧扣此句设疑分析:春天
期刊
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并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设定的任务,更为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它要求学生具有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要求学生在大量的信息面前能主动地进行判断、选择、获取和利用,还要求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具有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等等。然而,这一切都是传统阅读教学难以承担的。  1.对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教师在
期刊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正确地理解、掌握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当前的素质教育又向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教书育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完成以上任务,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学习各种教学理论,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一、转变思想观念,面向全体学生 
期刊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以及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和表达能力。因而教学必须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一、朗读指导要有技巧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多读,有兴趣读,主动读,在读中领悟、发展是最有效的
期刊
温庭筠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词人,初期词风的开拓者和文人词的开山鼻祖,他一生创作了近七十首词,其中大部分都是“闺情”,“闺怨”之作,沉浸在一种儿女情长,红香翠软的氛围之中 。今天我们就结合其作品一起来稍作探讨。  一、闺怨闺思的爱情主题  温庭筠的大部分诗作大部分都属于“闺情”“闺怨”之作。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身份各异,但其闺怨闺思的爱情主题是同一的。并且温庭筠的作品都寄身于女子,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抒发出“旷
期刊
把工作看作乐趣。工作可以让你从中获得经验、知识和信心。你的工作热情越高,决心越大,你的工作效率也就越高。当你充满热情地工作时,工作就会充满乐趣,你再也不会把上班当成一件苦差事了,而别人也愿意聘请你来做喜欢的事情。当你发现你把工作当成一项乐事,你就不再更换工作了。如果你感觉工作的压力愈来愈大,工作对你而言只是紧张,毫无快乐而言,那说明你的有些地方不对劲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你必须从心理上调整
期刊
在教学中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和爱国主义精神,是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具体体现。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又如何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呢?我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正确的人生观。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教学王愿坚《七根火柴》可以以无名战士的献身精神来激发学生的
期刊
一、对语文教育的思考  沐浴着新课改的春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我国母语教育的正确道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可喜的成就,尤其是教材教法的研究,更是出现了流派纷呈、百家争鸣的局面。然而,总观语文教育的现状,仍旧存在着许多疑而未决的问题,少、慢、差、费的局面并没有大的改变,教师还是在慨叹“语文难教”,学生还是在埋怨“语文难学”,社会还是在责怪“语文教学质量差”。语文教育仍旧面临着深深的困惑,
期刊
在《红楼梦》中,贾府的主子贾母,是一位慈祥,见多识广而又顾全大局的家长,然而她治家却很是不公道,有例可证,贾琏拈花惹草,凤姐撒泼告状,贾母戏言一句,“男人们都象馋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黛玉暗恋宝玉,身患沉疴重疾,贾母冷言如刀,“算我白疼她了”伤口上撒盐,不归路上加力,同是男女私情,一个淫荡,一个堂正,贾母前护后打,你说她公道不公道。  追根究底,贾母的不公道,首先源于她治家法宝伦理纲常的不公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