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路溪灌区水量平衡分析计算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er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路溪灌区情况的认真分析,将灌区分为三个小片区进行分解,分别计算灌溉用水量及来水量,采用合理的水量平衡计算的原则和方法,计算路溪灌区的水量平衡。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路溪灌区的来水量能够满足灌溉用水,不存在资源性缺水。
  关键词:灌区;分区;灌溉用水;来水量;水量平衡
  Abstract: Through careful analysis on the River Irrigation District, irrigation area is divided into three small area decomposition, irrigation water use and water were calculated, the principle and the method of calculation of the water balance and reasonable, water balance calculation Road River irrigation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Lu Xi irrigation water can meet the water for irrigation; there is no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Keywords: irrigation area; zoning; irrigation water; water; water balance
  中图分类号:S274.4
  一、工程概况
  龙门县位于广东省中部,惠州市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边缘,东江支流增江的中上游,全县总面积2295km2[1],山地及丘陵占总面积的73%,平均海拔550m。路溪灌区位于龙门县龙江镇路溪社区,灌区范围包括路溪的陈禾洞、埔心、沈村、六屯、石下、甘坑和路溪7个行政村。路溪灌区是引增江支流邓背河水和坑头水库水进行灌溉。
  路溪灌区范围内受益人口1.2万人。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36万亩,灌区内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糖蔗、花生、水果、蔬菜等。路溪灌区水源为增江支流邓背河水,合水干渠渠首位于邓背河上游的陈禾洞水,东、西干渠渠首位于邓背河。为灌区供水的蓄水工程共3座,其中小(1)型水库2座,小(2)型水库1座,总集雨面积16.62 km2,总调蓄库容829.5万m3。灌区工程主要由上游小(1)型调节水库——坑头水库,格水等2座引水陂、坑头引水渠、引水隧洞、干渠渠道及其渠系建筑物、沿渠调蓄水库——屏风石水库(小(1)型水库)和公大坑小(2)型水库等组成。
  路溪灌区渠线较长,分布相对分散,便于进行水量平衡计算,将灌区分为三個片区,分别为:合水片,主要为合水干渠,灌溉面积0.12万亩;芳村引水陂片,包括东、西干渠,灌溉面积1.09万亩;屏风石水库片,灌溉面积0.56万亩。其中合水片位于邓背河上游,余水进入下游邓背河,通过芳村陂将水引致芳村引水陂片,满足东、西干渠的灌溉水量,不足部分由坑头水库补充,芳村引水陂片余水进入屏风石水库,通过屏风石水库调节满足屏风石水库片的灌溉水量。
  二、灌溉用水量
  灌区目前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作物组成约为水稻80%,旱作物20%。近、远期水平年作物组成及灌溉制度基本不变。
  经实地调查灌区土壤分布主要以砂壤土为主,所以本次计算灌溉用水量以砂壤土进行计算,渠道渗漏损失以砂壤土渗漏系数进行损失计算。灌溉定额主要根据《广东省一年三熟灌溉定额》[2](广东省水科院,1999)计算,查一年三熟砂壤土灌溉定额等值线图,可得本灌区净灌溉定额见表1。
  表1一年三熟灌溉定额成果表 单位:m3/亩
  
  
  考虑到本灌区有部分旱作物面积,若直接采用一年三熟灌溉定额则定额会偏大,所以需要对灌溉定额进行适当修正。由于无旱作物的灌溉定额,这里拟按2亩旱作物面积折算为1亩水田来对灌溉定额进行修正,则修正后的灌溉定额见表2。
  净灌溉定额年内分配参考《广东省一年三熟灌溉定额》中惠州站的灌水分配,灌溉保证率取90%。路溪灌区干渠渠道水利用系数0.97,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6。则毛灌溉定额为1098.31m3/亩。
  表2修正后净灌溉定额成果表 单位:m3/亩
  
  
  三、年径流量
  灌区是从增江支流邓背河的上游引水,灌区内建有引水陂2座,分别是合水干渠的格水引水陂;路溪电站引水隧洞前的芳村引水陂。
  芳村引水陂以上区间集水面积35.52km2,另芳村引水陂上游建有小(1)型水库——坑头水库。坑头水库是一座结合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的水库,水库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7.4km2,最大库容651.3万m3,正常库容520万m3。
  灌区内水库及区间来水由于集雨面积较小,所以拟采用查等值线图法计算,由《广东省水文图集》[3](1991年)进行查算,查图可得有关水文参数如下:
  A、多年平均降雨量H=2100 mm,相应变差系数Cv=0.25;
  B、多年平均径流深h=1300 mm,相应变差系数Cv=0.35;
  C、多年平均水面蒸发深度h水面=1150 mm(E601型)。
  查等值线图所得多年平均降雨量2100 mm与龙门气象站1963~2007年共45年实测多年平均降雨量2156.6 mm基本一致,采用等值线图计算径流量是符合本工程实际的。
  根据等值线图水文参数计算可得灌区内各水库坝址对应的年径流量成果,见表3。
  表3 灌区各坝址年径流量成果表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本灌区属水资源丰富地区,且以水稻种植为主,灌溉设计保证率取90%[4]。因此,径流计算代表年主要选用90%年份。灌区内水库径流分配拟采用龙门气象站降雨资料进行分配。
   四、水量平衡计算
  1、水量平衡的原则和方法
  (1)由于灌区近远期设计灌溉面积、水源工程和灌区灌溉制度与现状基本一致,因此本阶段水量平衡不分基准年、近期、远期水平年,均按灌区工程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完成后的条件进行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66。
  (2)先对灌区内的公大坑水库进行水库自身水量平衡计算(包括供水),得出该水库的保证灌溉面积,扣除坝下游(路溪灌区外)的灌溉面积,即为该水库在平衡片内负责的灌溉面积,余水进入东干渠。
  (3)再对陈禾洞和格水两个陂分别进行平衡,合水片余水进入芳村引水陂;然后对芳村引水陂进行水量平衡计算(包括东干渠、西干渠,不包括屏风石水库片),来水为合水片余水及区间来水,不足部分由坑头水库补水,余水进入屏风石水库;最后对屏风石水库片进行水量平衡计算,来水为芳村引水陂片和公大坑水库的余水,不足部分由坑头水库补水。
  (4)最后对坑头水库进行总体水量平衡计算,平衡时不仅要保证主干渠的灌溉用水,还要补足下面芳村引水陂片和屏风石水库片的不足水量。
  2、高瓜水库水量平衡计算
  路溪灌区高瓜水库有公大坑水库。公大坑水库有灌区外的灌溉任务。水库调节计算时计入水库蒸发和渗漏水量损失,水库水量损失按《水利工程实用水文水利计算》[5]进行计算。
  水库蒸发水量损失按下式计算:
  ΔE = [ KE水- ( P0-y0 ) ]F水面
  式中:ΔE——库区陆面变成水面引起的年蒸发增量,即年蒸发损失量;
  E水 ——水库附近根据蒸发器测得的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查等值线图得E水=1150 mm,蒸发皿为E601型;
  K——由蒸发器数字推算为大面积蒸发值的换算系数,查表得K=0.91;
  P0——坝址以上控制面积多年平均降雨量,查等值线图得P0 =2100 mm;
  y0 ——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深,查等值线图得y0 =1300 mm;
  F水面——水库各时段的水面面积。
  水库渗漏水量损失根据水库的水文地质情况,按水库各月的平均蓄水量的1%计算各月的渗漏水量损失。
  经计算,公大坑水库在枯水年(P=90%)的保证灌溉面积为0.05万亩,还能补充东干渠的0.0972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
  3、合水片水量平衡计算
  合水片总灌溉面积为0.12万亩,灌溉用水量131.80万m3,该片区来水总量为2047.89万m3,余水总量为1916.09万m3,余水进入芳村引水陂片,对下游二个片区进行补充。
  4、芳村引水陂片水量平衡计算
  芳村引水陂片总灌溉面积为1.09万亩,其中西干渠灌溉面积0.23万亩,东干渠灌溉面积0.86万亩。剔除公大坑水库的片内保证灌溉面积0.0972万亩后,东干渠灌溉面积0.7628。东干渠灌溉用水量837.79万m3,西干渠灌溉用水量252.61万m3,同时承担城镇用水量为109.14万m3,该片区来水总量为2433.63万m3(扣除城镇用水量),余水总量为1343.23万m3,并需要坑头水库补充水量为341.38万m3。余水进入屏风石水库。
   5、屏风石水库片水量平衡计算
  屏风石水库片总灌溉面积为0.56万亩,其中直接通过屏风石干渠灌溉0.15万亩,另通过新开渠道连通龙平渠龙江分干渠渠尾,扩大灌溉面积0.41万亩。屏风石水库片灌溉用水量615.05万m3,屏风石水库水量损失量为37.56万m3,承担的城镇用水量为365.00万m3,该片区来水总量为1858.94万m3,则余水总量为567.00万m3。
  6、坑头水库水量平衡计算
  坑头水库作为调节补充水源,水量总体平衡计算时,不仅要保证其自身的灌溉用水,还要补足下面两个片区(芳村引水陂片和屏风石水库片)的不足水量。灌溉用水量27.46万m3,芳村引水陂需补充水量为341.38万m3,坑头水库水量损失量为29.10万m3。该片区来水总量为567.58万m3,用水余缺总量为198.74万m3。
  五、平衡结果分析与建议
  从水量平衡分析计算可以看出,在路溪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后,坑头水库及灌区蓄、引水工程在灌溉保证率为90%的枯水年除能满足路溪灌区1.36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外,还可以通过新开渠道扩大0.41万亩农田的灌溉面积。路溪灌区现状主要存在工程性缺水,不存在资源性缺水问题,应尽早对灌区进行配套节水改造,使其正常发挥效益。
  [1]龙门县统计局.《龙门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汇编》.2012年
  [2]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广东省一年三熟灌溉定额[M].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3]广东省水利电力局.《广东省水文图集》.华南出版社.1991年
  [4]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灌溉与排水工程設计规范》.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1999年
  [5]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水文处.《水利工程实用水文水利计算》.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年
其他文献
我们从 1995~ 1998年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2 2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住院或已确诊的资料完整的患者 2 2例 ,其中男性 5例 ,女性 17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为了使国民经济和能源需求能够提升,建筑行业正在迈向多功能化和节能化方向发展。因此,在建筑行业对电能进行有效的节约,就显得相当的重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主要针对电气设计节能中的供配电系统的设计、照明设计、电气配电线路设计等因素进行了简单的的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建筑电气 节能设计 供配电设计 照明设计 分析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四川皇嘉农业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现代农业开发为主体,集矿产品开采、工业硫酸、有机磷肥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种植(茶叶、水果、药材)和酒店经营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公司属
络绎不绝的电话咨询、医务人员的病情汇报、病人的来访接待……在中南医院肝胆疾病研究院院长叶啟发的办公室中,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记者就近身体验了一次“医生的忙碌时光”
在牛顿神学手稿预言世界末日是2060年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之际,英国媒体2月25日再曝秘闻,那就是“万有引力理论”并不是牛顿先发现的,而是一位名叫罗伯特·胡克的英国科学家。
摘 要:深入推进农电财务集中管理是国网公司落实“四化”管理要求、推进“两个转变”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农电事业发展、提升农电财务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2011年以来,某省电力公司紧紧围绕“农电整体素质三年提升”攻坚目标,以全面推进农电财务集中管理为主线,以会计集中核算、资金集中管理、预算集约调控为重点,统一信息标准、压缩管理级次、部署应用系统、强化预算调控、规范产权关系,着力构建集中、高效的财务管理模
摘 要:对于初中英语口语的教学,在现阶段应不断进行教学策略的研究,以促进英语口语教学水平的增长。本文首先对现阶段学校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具体的两点策略,以期能促进我区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英语;口语;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6-063-01  当前,随着时代的前进,世界各国人们之间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日益增多,公路的路基工程作为其中的重点,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而路基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的效果直接的对公路路基工程的质量、进度和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加强路基工程现场管理就是要在一定的施工周期内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施工,以使路基工程实现其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本文将对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进行分析,并探索施工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路基工程 施工现场管理问题方法  中图
摘要:我国存在着大片的盐碱地未开发与利用。随着人类与土地资源的矛盾越演越烈,对盐碱地进行绿化工程已经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对盐碱地成因了解的基础上,主要对盐碱地绿化工程施工技术及要点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关键词:土地资源矛盾;盐碱地绿化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我国有着大片的盐碱地,比如渤海、黄海和东海滨海平原就分布着大片的盐碱地。盐碱地土壤条件相当苛刻,
摘要:本文通过金溧河桥81.96m钢桁梁整体吊装施工技术研究,钢桁梁在临河面平地拼装成型,500吨和300吨两台浮吊共同抬吊,整体安装。成功解决了600吨级钢桁梁架设难题,为同类桥梁的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整体吊装;钢桁梁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况  金溧河桥位于丹金溧漕河常州辖区金坛段,由于丹金溧漕河航道由五级整治为三级而新建的一座桥梁。新建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