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Ubiquitous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Ubiquitous”已经越来越近,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富士通给出了自己的创新答案
  
  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中国最贵族的中学——北京景山学校,计算机房是最神圣的所在,房间里铺着厚厚的地毯,每周两次,学生们由老师带领着来此“朝拜”,进门的第一件事是换拖鞋,然后小心翼翼来到那些昂贵的荧光屏前,即使最调皮的男生这时也一本正经。一学期之后,孩子们的成果是一面自己编程画出的五星红旗。
  就在中国人对计算机诚惶诚恐的时代,地球的另一端,美国科学家已经开始了大胆设想。1988年,已故施乐公司Palo Alto研究中心(PARC)的Mark Weiser博士第一次提出Ubiquitous的概念。“Ubiquitous”一词来自拉丁语,意思是“普遍存在,无所不在”,即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全面互联。
  这个当年狂想般的计划正不断取得进展。包括计算机在内,各类电子终端之间的融合互联让我们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服务。Ubiquitous社会已经不远了。
  IBM、微软、英特尔和富士通这样的公司都在不遗余力为这个未来做准备。通过他们的努力,无线城市、信息家电、RFID标签也不再是新鲜名词。“我们的社会生活在因特网中,不但产品已经消费者化,企业信息也已经系统化。”富士通株式会社会长秋草直之(Naoyuki Akikusa)5月14日在“2008 富士通国际论坛”上总结到,“面对这么方便的网络社会,人类社会很多事情都在发生很大改变。IT的每一个硬件和软件产品都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每一个领域都要产生创新。”
  
  
  网络无所不在
  
  Mark Weiser博士的概念首先为日本学者所衍生,进而提出了Ubiquitous Network(无所不在的网络)的概念,认为人们在未意识到网络存在的情况下,能随时随地通过适合的终端设备上网并享受服务。2004年6月4日日本内阁通过U-Japan构想,希望在2010年将日本建设成一个“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可以联网的“信息生态环境”。
  在亚洲,除了日本,推出以“U”为核心的国家还有韩国。2004年3月韩国公布的U-Korea战略,旨在通过信息技术发展政策,争取提前进入“智能型社会”。2005年2月,新加坡发布的“下一代I-Hub”也标志着该国正式将“U”型网络构建纳入国家战略。新加坡希望在普遍通信设施、商业政策环境和信息人才的良好条件下,到2009年在全国创建一个真正的无所不在的网络。
  所以,你可否想过这样的生活:
  早上到达工厂,你的制服已经洗好并且挂在了衣橱里,你不用担心与同事的制服混淆,因为制服的领子里装有一个防水防热的RFID标签,这个小小的标签里承载了你的所有信息,而且放在衣服里洗也不会坏;
  如果你是一名生产经理,你不一定需要去现场,透过几台计算机,你已经可以详细了解生产进展及物料情况;
  下班了,你要去超市购物,每到一个货架,你的手机便会实时收到该区产品的丰富信息,比如产品介绍、使用方法以及优惠情况,还可以收到折扣券。如果你有疑问的话,可以随时请教一旁的导购机器人。每件产品的价格和具体信息用电子纸屏幕显示,这种轻型和可弯曲屏幕可以方便地附加在超市货架上,并通过无线网连接至电脑,以保证商家可以便捷地更新。结账时,你也不需要排队,超市出口摆放的自助结算机节省了你很多时间;
  回家时,你需要取款了,找个ATM机,不需要插卡也不需要输入密码,把手掌放到ATM机的某个特定部位一照,即可顺利取款
  这不是在拍摄科幻片,也不是某个技术偏执狂的“纸上谈兵”,而是在Ubiquitous概念下实实在在有了商用的产品。富士通名为“ENON”的机器人,除了在日本AEON购物中心从事导购、促销外,还在一些写字楼担任引路和巡逻工作。自动结账机在日本超市里已经有300台左右的应用,其中富士通销售了100多台。富士通开发的非接触型手掌静脉识别系统也已不局限于PC访问管理和进出房间管理了。除了与日本银行在ATM机上的合作外,在苏格兰的一所小学,这套系统也被用于对学生差异化的政府补贴福利进行管理,同时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喜好、食量、健康等信息来提供个性化配餐等服务。富士通希望以上述实际应用案例证明,Ubiquitous社会将使得人们的生活更为方便和安全。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整个世界正在进行的变化吧。从2007年起,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将更名为苹果公司(Apple Inc),“计算机”一词从原来的名字中消失;IBM让全球15万员工跨越组织和国界藩篱,在网络上进行六天六夜动脑会议,发表4万多个想法,精挑细选出10个结论,作为IBM未来发展的10项创新商业计划;在网络新媒体方面,“Oh My News”在韩国大获成功后,日本版随之诞生,它让市民都成为记者,每篇刊出的新闻最高稿酬可达2000日元,登录记者已从最早的700多人发展到43000多人;在今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YouTube、MySpace成了竞选广告必登之地。
   Mark Weiser博士的一些预言已经成为现实——“计算机在我们没有意识到它存在的时候,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
  
  全球整合
  
  
  旧的世界头也不回,离我们越来越远,一个强大的网络互联将众多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连接在一起,商业活动与个人生活的可能性由此得到无限扩展。
  如果要问IBM董事长兼CEO塞缪尔·帕米萨诺(Samuel Palmisano)近几年考虑最多的事情,一定是如何实现“全球整合型企业”(globally integrated enterprise)的变革。最近他在为英国《金融时报》撰写的文章中再次强调,在竞争和全球环境急剧变化的双重作用下,跨国公司被迫迅速进化为一种不同的生命形式,即“全球整合型企业”。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跨国公司在世界各个市场创造自己的‘迷你’版本;而这种新的组织形式会在任何合理的地方配置工作、技术和业务,只要这些地方能够获取专业人才、具有经济优势并拥有开放的环境以及先进技术。”
  毫无疑问,这种全球整合的前提,正是无所不在的网络模糊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而根据IBM最近对全球1000多位公司CEO的调查,86%的人表示,他们正在计划对公司的资产及知识组合进行根本性变革,以便达到更高程度的全球整合。
  头顶“日本IBM”称号的富士通,同样在考虑如何与服务的客户同时全球化。在富士通内部,2007年第三季度上马了会计、采购、制造、销售、库存5个IT系统,并在该年第四季度实现了系统之间的全球连线。
  现在,富士通的全球服务创新项目正在英国子公司展开。作为一家IT服务公司,富士通中国总代表、富士通(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五十岚隆认为:“与IT硬件产品不同,IT服务与各国文化和习惯关系密切,所以服务全球化很难开展。尽管如此,仔细分析IT服务,肯定会找到一些共同的地方,我们将根据其做成一个通用的平台来对客户进行支持。”
  按照五十岚隆的说法,富士通在中国的业务目标有三方面:首先是强化富士通的技术解决方案;其次,与中国的系统集成商紧密合作,为当地的系统集成提供解决方案的业务素材;第三,重点开展软件服务业务,扩大离岸业务,在中国开发软件。而对于富士通中国公司来说,全球整合的重点在于把中国的软件开发打造成富士通在全球平行的一环。
  来中国之前,富士通中国副总代表、富士通(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武田春仁在日本富士通负责的就是软件开发的海外承包业务。富士通在全球有两个软件开发区域:印度和中国。“过去,我们在日本设计很多菜单拿到印度开发,有时候一个字写错了,印度人开发出来的软件还是按照错的,我们就想,如果拿到中国来开发,由于都属于汉文化圈,他们一看就能判断是错的并且改过来。”武田春仁说。因此,现在富士通在软件外包方面的大原则是,欧美需要的业务拿到印度去,而日本所需要的业务在中国开发。
  富士通进一步的全球整合在于为软件开发的各道工序设计出清晰的流水线作业。富士通的软件开发模式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接受委托方的要求进行新项目的开发,从UI设计到编程,都由资深的BSE专家亲自负责管理;另一类则是持续开发,在已形成的固定开发框架下完成设计开发手册然后实施。武田春仁坦承,把所有的软件开发工序都拿到中国来并不现实,目前中国主要承担的开发工作是编程部分。
  “最理想的开发方式就是分工。”他具体解释到,“目前,软件开发的最上游工序还是由日本做,但已经有一两个中国人可以去参与日本的这些工程,但他们也只能参与其中某些特定领域;到中间的编程部分,中国完全没问题,参与上游工序的某一个人就可以回来做指导工作,为中国开发团队进行具体的讲解。”
  富士通的软件开发中心现在分别设在北京、南京、福州、厦门和西安,每个中心的人数为200—300人左右。各中心承担着不同角色,比如北京市区的研发中心承担制造业开发,北京郊外的中心承担半导体嵌入式开发,在西安是金融业和富士通内部系统的开发,南京是中间件的开发,在福州则是通讯方面的软件开发。
  “把全部技术人员聚在一起进行软件开发可以在一时获得很大成长,但我们不求这种成长,要5年、10年乃至百年大计。”武田春仁说。
  
  
  领域创新
  
  Ubiquitous构造的是一个IT应用环境,它需要同时满足三个要求:第一,无论在何处使用,无论使用模式是固定的还是移动的,是有线的还是无线的,它都能提供永远在线的宽带接入;第二,“无所不在的网络”不仅能够连接通用的大型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也能连接移动电话、PDA、游戏机、汽车导航系统、信息家电、RFID卷标以及传感器等各种信息设备,这些设备通过IPv6协议连接到网络中:第三,能够实现对信息的综合利用,不仅能够处理文本、数据和静态图像,还能够传输动态图像和声音。它能够实现安全的信息交换和商务交易以及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但是,无所不在的网络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网络依赖症”。CNN的一个现场节目曾经引发专家的担忧。在这个节目中,美国众多“黑莓”使用者都患有“莓瘾”,随处可见的“Bbers”(黑莓使用者)表情狰狞,运指如飞,深深陶醉其中;当“黑莓”因技术故障中断服务时,疯狂、焦躁的举动使他们的“莓瘾”暴露无遗。
  对于受惠于Ubiquitous而进行各种业务及战略创新的企业来说,网络依赖症就不仅仅是一个个人心理问题了。富士通就认为,Ubiquitous将导致上层部门越来越依靠网络和计算机进行判断,而忽略了现场的创新。由此,富士通提出了“以人为主的IT活用”理念下的领域创新。
  根据富士通2008年3月27日宣布的人事变动,现任会长秋草直之将改任董事顾问,社长黑川博昭改任非董事顾问,原副社长间冢道义和经营执行董事兼副社长野副州旦分别接替上述职位。
  2003年,黑川博昭从富士通株式会社常务董事升任社长,当时公司面临2002年净亏1221亿日元(约11.2亿美元)的财务压力。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富士通进行了大规模的战略调整,并且在当年就实现扭亏赢利。黑川表示,为了争取让富士通成为全球企业,“现在是(更替社长)最好时机”。作为谢幕演出,“2008 富士通国际论坛”上的黑川博昭依然在不遗余力推动“领域创新”概念。
  “‘领域革新’就是将人、流程和IT一体化,在所有经营现场帮助人们去改变自我意识和行动,并进一步实现与IT一体化之后的持续的经营创新。”黑川博昭表示。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旨在将“人员”、“流程”和“IT”进行集成和优化的新概念。“领域革新”不仅包括为客户能带来哪些新的商业价值,还涉及到IT创新能为全球环保带来哪些推动等多方面内容。
  这看起来有点像丰田生产模式的IT版。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富士通一直是丰田汽车的合作伙伴。让丰田公司傲视天下的精益生产模式中,基于“现场、现地、现时”原则的现场创新是其中的黄金法则之一。
  过去的40年里,富士通一直以“自己提供IT设施、客户进行运作”为原则。意识到领域创新的重要性后,富士通决定培养一批属于自己的现场创新人员,这在富士通被称为“商务架构师”。在充分认识到因特网带来的社会和工业变化后,富士通努力塑造自己在这一领域的领导者形象。
  2007年,富士通从部长级经理中选择了150人进行培训,首先是基础教育部分。“尤其是精神方面的变革,告诉他们要给顾客创造什么样的价值。”黑川博昭说。今年2月,受训者开始在富士通内部进行实践,富士通一共策划了30多个主题,把他们按照5人一组分配工作,轮岗进行现场实践和可视化操作。4月份开始,在研究顾客课题和行业动态的基础上,这批受训者已经被要求进一步融入现场,为顾客进行今后5年的工作计划。2008年,富士通的人才培训目标是400人。
  根据富士通的观点,在信息无所不在的社会,客户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这是其“客户出发点”,由此富士通可以为顾客的各种商务活动提供多样性服务,包括顾客经营过程课题解决、IT运行、数据中心服务等,同时把现场创新人员的经验教训变为客户的实际运作知识。
  但武田春仁承认,在领域创新方面,富士通在中国的最大策略还是寻求合作伙伴,即“面临21世纪网络社会的合纵联盟”。“中国正在转变过程中,也许一般民众还是认为IT只是好的产品,但我们发现,很多政府单位和企业以及从事IT的业内人士,都已经意识到中国已经进入到一个综合式的IT集成中去了。”他说,“所以我们针对的就是中国即将进入这个环境的需求,我们只是比其他厂商提早一步做准备,结合我们的强项,并且赶快找合作伙伴一起来应对中国IT社会的需求,共同来开创新的事业。”
  “现在我们就站在这个点上。”这位肩负富士通在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重任的总经理说。
  
其他文献
来自巴西南部南里奥格兰德州的人们,常常披称为“高楚人”,以纪念他们那些三百年前骑在马背上驰骋彭巴草原的祖先。高楚先人们不但发明了烤肉,而且有精湛的皮革工艺代代相传。凭着这一技之长,过去10年间,3000多名高楚人陆续漂洋过海,来到地球另端的中国南方小城东莞,帮助后者生产出了全球近2/3的鞋子。
期刊
《商务周刊》:在目前发达国家纷纷爆发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摩托罗拉在中国的策略是否会发生变化?  高瑞彬: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刚好碰到金融危机,我们刚刚宣布业绩,继续重申中国是我们全球的战略重点,把中国作为我们在全球整个战略重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地。我觉得再次看到了摩托罗拉公司对中国的重视,也对中国这个团队抱有很大的期望。结合这几个方面,我想说金融危机肯定对全世界都会有影响,可是相对来说,中国的
期刊
王育琨:经理人商学院院长,管理学家,全球并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世界银行顾问及某知名企业集团副总裁    20世纪是精英管理的世纪。我们熟悉了一大堆挽狂澜于既倒的美国管理明星。《蓝血十杰》中他们运筹帷幄,运用数字化工具,决胜于战略整合,读得令人心醉神迷。可是美国次贷危机与安然等一系列巨型公司丑闻,把包含在严密数据中的巨大陷阱一下子摊在我们面前,令我们不寒而栗。  
期刊
这家化工巨头证明了社会责任也能获得高商业回报    1月16日在北京开幕的一次有500多人参加的高规格环保论坛上,来自美国的500强企业陶氏化学以自身在可持续发展上的持续投资和商业战略成功,为正徘徊于迎接全球经济寒冬和继续在社会责任上“烧钱”两端的工商业人士打气。  “陶氏以自身经验证明,环境保护和企业赢利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冲突。通过对可持续发展进行投资,企业不仅可以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做出贡献,还可
期刊
印度的IT外包企业受累于美国经济衰退,下个机会是什么?水务、再生能源、半导体还是军工?    印度Wipro(惠普罗)公司董事长阿其姆·普瑞姆吉敢于梦想,哪怕是在别人看来不切实际的梦想。Wipro能从一家生产食用油的家族企业成为印度三大软件外包服务公司之一,其中就离不开梦想的力量。当然,阿其姆·普瑞姆吉个人也因此由一个寻常的印度富家子弟跻身《财富》全球富豪榜。现在,他又有了新的梦想。    6月9
期刊
从2004年起,中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对超过全车价值60%的汽车零部件征收25%关税的政策。一旦这项政策开始实施,博世等国外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的利益必将受损,他们在自身政府的帮助下向WTO起诉中国政府的此项政策。  2005年11月,欧盟准备起诉中国政府关于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事宜;2006年2月,美国希望加入此次诉讼并成为另一原告。2006年3月,欧盟和美国正式向WTO提起诉讼。  显然,WTO的
期刊
“M型社会”是富贵症,与中国无关。中国当前努力的方向,是告别“图钉型社会”,脚踏实地向“小底部宝塔型社会”的方向努力    这个时代,是时髦概念辈出的时代。比如“M型社会”。  这个概念,由日本学者大前研一命名定义,时间是2006年。大前研一在《M型社会》一书中惊叹2005年的日本有八成人口沦落到了中低收入阶层,这个沦落过程自1990年代后期开始,它将已成气候20年的日本中产阶级向一贫一富两端分化
期刊
今年是孔丹(Daniel Cohen)在IBM效力的第27个年头,这位IBM大中华区副总裁、金融服务事业部总经理说自己生命的一半时间都用来与IBM共同成长。当然,付出使他获得了相应的成就:成功地领导多个跨功能、跨文化团队,享有极高的客户满意度,超额完成营业收入及利润目标同时他也是危机和变革管理专家,特别擅长从事高风险导向工作的统筹协调。工作中对于变化的高度敏感性来源于他本身好奇的性格。好奇也使
期刊
“中国制造”在不断进步和创造奇迹,但也仍然在经历风波,甚至我们自己的国人也在不断把这个标签的积极意义出卖      “I'M Made in China很多人来过中国  I'M Made in China 很多人没有来过  I'M Made in China 中国地方辽阔辽阔  I'M Made in China 这里人口很多很多  I'M Made in China 他们说中国很落后很落后  I
期刊
● 1990年代初,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在同时期的世界各地,几大新兴市场不约而同地开始向外看。但中国政府在开放市场过程中比其他国家表现得更出色  ● 印度有一些好大学,中国也有一些好大学。到现在,印度的科技产业投资主要面向软件领域,这些并不需要任何基础设施。在中国的投资不仅面向工程技术,也面向与制造业相关的产业。因此二者在人才方面是平行的,但在基础设施方面则不是  ● 中国是一个认同经济发展是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