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课标理念 探究教学英语语法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现今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和不足,笔者根据新课标理念提出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并用具体案例来说明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涵义、应遵循的原则、实践要求和效果。
  【关键词】课程标准 探究 原则 互动性 主动性 创设情境 情趣
  
  如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采用新课标提倡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把本来枯燥的语法教学变活起来,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学、爱学呢?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方法是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目前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不足。
  
  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法教学在现今以功能意念为主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被逐渐淡化。一些教师误认为:在以功能意念为主的英语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语法教学无关紧要。导致目前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着先天缺陷而带来的不足:
  (一)语法项目的课程编排缺乏顺序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以致教师在讲解语法的时候也是支离破碎的,难成系统。
  (二)课堂教学缺乏知识讲解和语法分析。英语课堂只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听说、表演贯穿整个课堂。
  (三)一些教师对新教材缺乏教学经验。由于考试制度的牵制以及升学的压力,一些长期使用传统教学法的老师,突然面对全新的教材无所适从,导致一些教师采用传统教法上新教材,大大违背了教材编写的初衷。
  (四)课堂教学中缺乏互动性和主动性。老师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来教学,学生则习惯了坐在教室里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语法知识难以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和掌握,违背了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对语法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正如英语专家刘道义教授所指出:“知识不一定等于能力,而能力的形成需要知识的支撑。语法知识的教授是取消不得的”。新的形势要求我们用辨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既要抛弃“一棍子打死”全盘否定语法教学的过激观点,又要否定抱残守缺认死理死守着传统语法教学法的迂腐思想。建立起一种既不排斥英语教学的交际化又能充分吸收传统语法教学优点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涵义。
  
  探究式教学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去探求、考虑、判断、发现。古语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去学习,启动学生动脑能力和语言能力,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互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探究式教学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一)引导性原则:运用新颖充实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象德国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引导学生发展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多种能力,从而把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例如,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用法学生容易混淆,在教学生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用法与区别时,我利用多媒体创造真实生动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设置了如下情境并配以适当的背景音乐:在公园一角,一位髦耋老者独坐长凳上,秋风吹过,黄叶徐徐落下;看着徐徐坠地的落叶,老者思绪万千。不一会儿,地上一片金黄。此时,一位环卫女工拿着扫帚奋力地扫着地上的落叶。学生被画面里的情景深深吸引了,这时教师先教学提问:
  T: How do you think the old man feels when seeing the falling leaves?And why?
  S1: He looks a bit upset because of the falling leaves.
  T: What is the woman cleaner doing?
  S2: She is sweeping the fallen leaves.
  由于动画效果形象地展示了树叶在不同阶段的形态特征,学生很自然地从中领悟到falling与fallen的语用差异,从而推导出:从时间上看,V-ing通常表示正在发生的事,具有动态特征,相反,V-ed一般用来陈述业已发生的事,具有静态特征。再举例:画面中一对父子在做游戏并进行对话。Father asked:“Have you worked out the puzzle which is puzzling?” “I don’t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saying,”answered the little boy, looking puzzled. 父亲幽默的问话和儿子困惑的表情将puzzled(与逻辑主语之间存在动宾关系)与puzzling(与逻辑主语之间存在主谓关系)的差异完全呈现出来了。
  (二)互动性原则:在教学中创设良好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讲求双向交流,真正做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使探究式教学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实践证明,压抑的课堂气氛,不可能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利于启发式教学的进行。只有在互动的教和学过程中,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做到“学中乐,乐中学”。在巩固be going to do sth.时,我采用了游戏法,请一位学生A到黑板,教师说:“I am going to draw something. But what? Can you guess?”“You are going to draw a…”该生很顺畅地被引导说出了be going to do句型。猜完后让该学生在黑板上画,全班同学猜What’s he/she going to draw?
  教师提示让学生们使用句型:You are going to draw…He/She is going to draw…教师和A每次画一两笔,让学生们继续猜:You are going to draw…He/She is going to draw…直到他们猜对为止。学生们在玩乐中巩固了该句型的用法,并在教师有意识的安排中注意be going to do sth中的助动词be要与主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效果相当不错。
  (三)实践性原则:“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注重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形式相结合,列举法、设问法、类比法、组合法、信息交合法等等思维方法相配合,才能使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学there be 句型时,我事先叫学生用彩笔画一幅画,下课时选出几幅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给自己的作品吸引住了。随着教师的引导和绘声绘色的描述,学生不知不觉地将新句型“There is a/an…”和“There are two/three/some…”印入脑海中,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画画比赛,即教师说一些“There is/are…”的句子。学生边听边画,看谁画的最好(选出一些作品张贴表扬),以此来巩固新句型。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学习知识就会觉得兴趣盎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要求。
  
  如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用好探究式教学方法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做到深入浅出,画龙点睛,一语道破,起到指导作用,以达到“导”在关键的目的上。教师将探究的问题贯穿于讲练中,通过循循善诱,步步启发,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共同研究、比较、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或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自己分组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这一方法在理解课文语法点和处理难点问题上较为常用且效果明显,特别在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尤为有效。其次,要善于释疑解惑。“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学而不思则罔”,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在讲授虚拟语气时,我先口头造了一个句子:If I were a bird, I would fly in the sky.此时学生就会好生奇怪:主语是I,be 动词却用were,而通常情况下是用am或was。于是大家疑惑一阵就纷纷发言了:老师,怎么用were,是不是弄错了。这样,教师就把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随后老师才进行解释:这就是虚拟语气的句式结构要注意谓语动词的变化。教师再举几个其他时态的例子让学生探究和合作学习。最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练习。于是学生对虚拟语气这一语法现象有了一个形象而全面的认识。
  再次,要精心设计,“乐中学,学中乐”。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一开始就以引入大量语法知识和规则为主,使学生感到外语学习重点在于了解语法知识,语言则被当成一种死的知识来死记硬背。最终的结果是,学生感到语言表达和运用十分困难,到处是禁区,处处是难点,极大地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除了会记得一些语法规则和一些单词外,什么都没有学到,在教学中引入大量生活化、趣味化的探究式教学,为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通过新旧知识的矛盾,了解问题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间的悬念来启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教学语法的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上,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可通过比一比,评一评,成果展示、过程接受、体验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做到指导性与激励性相结合。同时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体会成功来增强学习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独立思考来开发智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英语语法。比如在教学一般过去时态时,我借用教英文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来引入,练唱后让学生朗读歌词中的动词,体会动词过去式的构成和发音,教师在语境中加以点拨,最后学唱歌曲。学生就自然而然在快乐学唱歌曲中了解该时态的结构和用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笔者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在英语语法教学中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让学生从守旧、僵化、单向、枯燥乏味的死板语法教学中解放出来,进入一个全新、活泼、互动、趣味横生的境界,营造了欢声笑语的课堂氛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做到了巧学、乐学语法。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2]何立人、黄玉培《高中英语应用语法》,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
  [3]吴道存《英语用中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
  [4]《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6期
其他文献
情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果我们合理运用教学语言,创设情景,影视、多媒体等手段,有机、有意、有效地进行教育情感渗透,那么课堂效果可想而知。一、从钻研课标教材
参加工作以来,我深深感受到了赏识在语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要想让赏识真正走进语文课堂,首先要改变几个观念.
随着择业观念的转变和南北经济的不平衡性,越来越多的北方人纷纷奔向南方经济发达地区,谋业求生.其中年轻父母占大多数,父母长期不在子女身边教导子女.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
探索用图谱方法嵌入和聚类非加权图,以图的邻接矩阵主要特征向量来定义邻接矩阵的特征模.对每个特征模,我们计算谱特征向量,包括特征模周界、特征模体积、Cheeger 常数、模间邻接矩阵和模间边界距离.用两种对比方法嵌入这些向量到一个模式空间:1)用谱模式特征的协方差矩阵的主成分分析(PCA)和独立分量分析(ICA);2)两类模式向量在 L2范数下的多维尺度变换方法(MDS).另外,我们在三维多面体的二
本文主要研究信息化视阈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方式的转变,在规范制度方面,高校规划完整,而且设置的工作标准行之有效,在管理理念上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的水平也越来越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推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师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科目,跟其他科目相比,数学的学习和教学都非常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让学生的思维发展更具有形象生动的特征,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记忆数学知识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是目前非常重要的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着许多有利的条件,由于青少年活泼好动,而体育课正是在不断的活动中进行的。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如何把体育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
杨守敬为我国清代著名的学者和书法家,一生从事历史地理学和书法碑帖的研究。撰写著作不下百数十部,而萃力数十年之《水经注疏》尤称旷世绝学。杨守敬一生刻苦学问,勤劬平实
初中学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学习负荷大.有人感到在与学生沟通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不少同学封闭自己,让自己孤立在-个封闭的世界中.怎样才能打开一扇与学生沟通的大门呢?
一、学有三境憨山《老子解》云:“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尘世纷繁,恰如《春秋》简而隐晦,适俗而变,韬晦藏拙,方能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