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学具 有效操作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1984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要高度活动;在活动中让儿童动脑、动手,进行探索,通过活动逐步丰富儿童的认知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儿童自身积极的活动,让儿童探究、发现知识。"因此,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是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对数学的理解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就意味着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尝试、探索问题,让他们在自主活动的领域中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加以再创造,在数学王国中自由翱翔。因此我们的小学具就有了大作用,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增添光彩。尤其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这小小学具更有它神奇的魅力。
  一、 利用学具操作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潜在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生活中我们成年人也常常为自己的发现而陶醉,儿童更是如此。在数学中,我们要利用这小小的学具,给学生适当 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让他们去体验、去感悟,体验动手的快乐、发现的快乐。让他们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数学的心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他们探索的欲望,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可摸、可及、可感的。
  教学10以内的加减混合,在没有课件和抽拉式幻灯片时,我们可利用这小小的学具,让学生先在桌子上摆上4个红色的圆片,然后再拿出3个蓝色的圆片。这时学生就会说4 3=7 这时教师让学生伸出你的小手拿走2个圆片(任意颜色)。学生就会说只剩下5个圆片了。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写出算式,而是让学生把刚才的操作动作连起来说一说。然后同桌两人把刚才的动作连起来做一做、说一说。经过这样一系列操作之后,学生对加减混合的意义就理解了。最后让学生把刚才的操作用算式表示出来。(4 3-2)由于学生在操作时已经理解了这条算式的意义,对于它的运算顺序就会水到渠成:先算4 3=7 再算7-2=5 连起来就是4 3-2=5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所做,才有所感,也才能有所思,直到有所知。他们对于准确具体的材料的感知到一定的数量的感知的程度,就会悄悄开始抽象思维,理解才能达到理性阶段。所以,大量的动手操作、增强感知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 利用学具操作享受创造的乐趣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用不同的知识去剖析事物之间的关系,纵横沟通,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扩宽学生的思路,寻求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的方法,在求异中创新,享受创造的乐趣。在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求异思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会创新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目的。让小学具发挥大功能,让小学具享受无穷的乐趣。
  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你印象中的角是怎么样的?学生说了很多有:元角分的角,有牛角的角,有墙角的角。我分别给予解释。然后我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找主题图中的角,学生找出了很多的角。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特征,明白怎样的图形才是角。我设计了让学生利用小小学具动手做角:刚才我们找了这么多的角,那小朋友愿意不愿意自己做做角。一听可以自己做角,学生都很高兴。我先给四人一小组分一些材料,(材料有:小棒,绳子,三角板,长方形的纸,圆形的纸,剪刀,吸管)可以利用老师给你的材料也可以自己找材料来做角。学生的兴致很高,参与性也很强。有的学生把两根小棒摆成了一个角;有的学生把绳子拉成了一个角;有的学生把圆形的纸折成了一个角。原以为学生在圆形的纸上找角有困难,谁知我们的学生真的很了不起。他们有各种各样折角的方法。当小组的作品展示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的学生真有创作的能力,这小小的学具在他们的手中成了一幅幅美丽的角 的图形。不但做出了角,在整体的布局上也很有讲究。
  . 如果我们能把固定的内容转化为动态的数学材料,并多给学生以放开手脚、自由游戈的空间,只要教师你放开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数学这门抽象的、单调乏味的学科一定会生动起来,成为立体的形象画面,使学生乐在其中,并成为会思维、会实践、有创造力的人。
  三、利用学具操作感悟数学的魅力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这种情境下,学生 敢想、敢说、敢做,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勇于大胆创新,这样能满足学生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形成创新人格特征。所以我们教师在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过程时,可以利用这小小的学具,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归纳、分析的过程中探索、发现。感悟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9加几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凑十法的算理,我们可以利用这小小的学具。如:9 5 = ?可以 让学生拿出9个红色的圆片和5个黄色的圆片,(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颜色,只要是两种不同的颜色就行。)让他们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并要求学生完整的说说你怎么做。生1:从5个黄色的圆片中拿出一个放到红色的圆片这边,9和1凑成了10,5个黄色的圆片只剩下4个,10 4=14;9 5 = 14 生2:从9个红色的圆片中拿出5个放到黄色的这边,5和5凑成10,9个红色的圆片只剩下4个,10 4=14, 9 5 = 14
   直观操作为学生提供了宝贵、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是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重要前提,它是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根"与"源"。但是仅仅停留在直观操作阶段,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学生说想法、说做法,把自己在做中的所想、所得、所疑说出来,通过语言的内化和输出,完成由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四、 利用学具操作理解数学的奥秘
   数学是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紧密联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利用小小学具引导学生理解意义,揭示奥秘。只有经过学生自己探究、概括的知识,才能真正纳入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深刻地理解,将来也更便于应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他们能够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自觉纳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才会得以提高,学生才会上升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新教材的第二册"认识钟表"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也就是1时=60分。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第一层次,我拨了8时,让学生说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幾。然后我把闹钟拨到了9时,请学生说说现在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而后我问:谁注意观察了刚才时针和分针怎么变了?仔细观察了学生发现了,时针走了一大格也就是走过了一小时,分针走了一大圈也就是60分。但是肯定还有很多的学生没有完全明白,我又设计了第二层次: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拨一拨学具里的小闹钟,去发现其中的规律。你先拨一个时间,看好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然后把时针拨过一大格,观察分针怎么变?还可以同桌合作试试。让学生亲手做一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了兴趣,又把1时=60分这个难懂的关系搞清楚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学生使用学具是学好数学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五、 利用学具操作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在教学中运用学具,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亲手做一遍。"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脑,使操作、观察、思维有机结合,把抽象难懂的道理,通过直观形象的学具操作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摆一摆,想一想"这一块内容时,这小小学具可出尽了风头。2个圆片能摆成几个不同的数,我让学生不摆说一说,很多学生只说出了一个或2个,然后我先让学生随意的来摆一摆,结果学生都能说20、11、2。只是还没有顺序。如果没有让学生动手的话学生可能有困难,但是通过摆一摆后,学生就能说出3个。当然我们还要求学生有序的思考。在教学3个圆片的时候我先让学生猜一猜,学生不假思索的说4个,是哪4个?有些学生有困难了。然后我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不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呢?学生就动手了,一操作就知道原来是30、21、12、3这四个数,在两次的动手操作中学生也有些悟出了方法。在4、5、6、7个圆片的教学中这小小学具也发挥了发它的作用,让学生在利用学具的过程中得出了有序的思考是方法。1、十位一个比一个大,个位一个比一个小。(或反之)2、十位和个位的数字之和等于圆片的个数。后面的8、9的教学学生就可以离开圆片用规律写数了。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催化剂"和"检验员"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更熟练的运用。 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既发展的思维,又开发了智力。
  小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认知特点,更加决定了动手操作在其认知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更要利用这小小的学具,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拿一拿、讲一讲、玩一玩,使学生在玩中积累,玩中思考,主动获取新知。从而真正完成由"教数学"到"做数学"的转变,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既探索知识,又使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适应了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李宁司长指出:"我们的基础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这就是缺乏创新,缺乏动手。"所以我们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尤其在低年级。更要让小小学具焕发出它动人的光彩,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发展个性,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使知识在活动中升华,智慧在活动中闪烁。
  
  (上接第57页)后再交流。结果大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认为可以分三类:一类是转动的,一类是左右移动的,一类是上下移动的;另一种认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转动的,一类是平平的直直的运动。此时老师提出这两种分法究竟那种对呢?学生展开激烈地争论,老师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出第一种分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分类概念有些混淆,导致在第二种分法的基础上又根据运动方向的不同进行了第二次的分类,从而肯定第二种的分法的正确性。在这过程中。学生凭借老师搭建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舞台,增强了自主意识,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还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形成空间观念。
  六、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几何形体知识与实际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几何初步知识的成功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形体特征,形成正确概念,而且要在理解相应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例如,在学习了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后,我组织学生讨论:实际生活中哪些问题需要运用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不是都要求三个面的总面积?让学生举出实际例子,说一说每种情况各应用什么方法计算。如计算做一个圆柱体油筒用多少铁皮应求三个面的总面积;计算粉刷圆柱体蓄水池要多少水泥应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的总面积;计算圆柱体食品盒上商标纸的面积、塑料管的面积、烟囱的面积等只要求侧面积就行了。我还组织学生实际测量,并计算:①学校行政楼前三根圆柱体柱子需包装多少平方米铝形材料?②六年级教学楼前的红领巾圆柱体活动场所需贴多少平方米地砖?③自找三个圆柱体包装盒,并计算它外面的包装纸的面积。通过表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使学生明确了表面积的计算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又如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求需要多少材料一般用进一法取近似值;求容器中能盛多少液体一般用去尾法取近似值;其余情况一般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空间观念
  揭示几何形体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把握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十分重要。小学生生活经历很少,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很难让学生了解到形体的性质特点及其相互联系,使学习活动变得枯燥无味,空间观念难以建立。而多媒体的显著特点是形象生动、动态直观、声形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可以设计制作一些图形课件辅助教学,向学生展示图形动态的变化过程,如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看到展开的过程和由平面图形折成正方体的过程,再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就能初步体验三维与二维空间的转换关系,从而能顺利完成从感性向理性、从平面向立体的过渡。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的加入,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是多元的,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也要经过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因而教师只要按照学生的认识規律,从观察、操作入手,帮助学生建立表象,通过联系和比较,概括了几何形体的本质特征,并注意在实际中运用,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佳路径,才能更好地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其他文献
引言即使对一些达到市场严格要求的工业矿物(如滑石、重晶石、长石)、选别回采和手选已不能再与现代采矿施工组织和经济相适应。在这种情况下,为获得市场需求的产品,即使保
目的:  观察隔药灸天枢穴(双)、气海穴对调节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维生素D水平、结肠IFN-γ及TNF-α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从维生素D参与免疫调节作用角
【摘要】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个最为重要的部分,然而作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批改,却一直是一个难题,是一个多费而又低效的工作。本文尝试根据作文教学实践探讨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作文批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些有效方法。  【关键词】 作文评改方法 自主评改 作文能力   作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批改,却一直是一个难题,是一个多费而又低效的工作。正常情况下,作文批改,大都还是教师批
目的:本课题评价补肾滋血方联合克龄蒙治疗人工流产术后肾虚血亏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该类型患者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研究补肾滋血方联合克龄蒙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害怕习作,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下笔。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呢?结合十几年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多观察、多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
期刊
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应试教育的主宰,容不得学生的任何自由和创新,一切以标准答案为依据。一篇文章,教师说分三段,分四段就是错误。学生在阅读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对语文课兴趣全无。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深感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之弊,也常常为之困惑、苦恼,为此进行不懈的探索,寻求阅读教学的新境界。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真切地体会到"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
期刊
【摘要】 多媒体技术正在影响着作文教学模式,作文教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极大提高教学的效率,但需处理好可能出现的问题,否则必将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本文以具体的教学实践为例来分析多媒体技术对提高作文教学的作用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而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革新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提高作文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 多媒体 作文教学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常听许多同事谈起学生"作文难"的问题
【摘要】 猜想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手段。在教学中运用猜想要选取适当的时机,可以在学习探索的起始处,也可以贯穿在探究的过程中,还可以在课的小结延伸时运用猜想。同时运用猜想要注意合理有效,要与验证相结合,要对学生的猜想鼓励引导,从而使学生通过猜想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   【关键词】 猜想 验证 创造性思维   关于猜想,波利亚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空间与图形"是《数学课程标准》安排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其核心目的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是图形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的表象及想象。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密不可分,学生对几何形体的再现,对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往往需要离开这些几何实体,而依赖于头脑中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形象反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空间观念。空间
期刊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它不仅外形美,内涵也极其丰富,可以这么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谜、一个故事。所以古人早就有精辟的论述:人生聪明识字始。郭沫若先生也曾经说:识字是一切探求的第一步。可见,识字教学与人的发展关系之重大。  一、对《语文课程标准》下识字教学的认识。  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史上,识字教学历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语文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