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一曲谁人解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i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琴的演奏艺术就不是单向的自娱自乐,有技艺高超的弹奏者,尚须有耳聪目明的听琴者,二者合之,才是一幅和谐完整的“弹琴图”。这样一幅理想的图画曾经演绎出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得遇知音的千古佳话;也曾因其残缺留下了嵇康“广陵散自此绝矣”的悲愤慷慨;发展至唐诗还为后世留下了《听××弹琴》这一定格于“倾听”的诗题:李白《听蜀僧濬弹琴》、韩愈《听颖师弹琴》、李颀《听董大弹胡笳》,那是何其令人动容的“听”!东君的小说题目《听洪素手弹琴》无疑是对中国文学传统中这些耳熟能详的名篇的致敬,然而,与这些诗人极力铺排“听”的感受相反的是,小说中所有的“听”都写得极为简略,篇幅所及,十之八九实际上都在写“不听”“非听”。与我们善于聆听、易感共鸣的前辈相比,各种宣泄情感的流行音乐早已麻痹、剥夺了人类耳朵的审美能力,消费时代的物欲也早已遮蔽了人们心灵的本来面目。此情此景,对于一个善操古琴的弹奏者来说,何去何从,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的选择,还意味着一种价值的判断。
  两代弹琴人,先生顾樵与弟子洪素手几乎是自然而然地做出了各自的选择。古稀之年的顾樵自小学琴,一生浸润于古琴之中,不仅擅长斫琴、弹琴,亦具慧眼识人的伯乐之才,洪素手以本心弹琴的天赋、徐三白听流水以斫琴的痴醉,都是深得古琴真味的不同法门。顾先生既欣慰于平生所学终有传人,也悲哀于世无知音:曾经志同道合的兄弟不幸反目,好在还有一个唐书记把他的琴声作为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保健良药。“含至德之和平”的古琴不仅陶冶出了顾先生的“六朝名士气质”,也养成了他凡事不愠不怒的中庸做派,而当这种做派发展到连基本的价值观也要矢口否认时,我们不得不怀疑这种乡愿式的处世态度到底是一种生存的策略,还是一种精神的缺失?唐代薛易简在《琴决》中称:“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深谙琴道的顾先生放弃了“绝尘俗”之维,将自己拥有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合理而体面地转换成了经济资本,古琴在此过程中不再是“德在其中”的精神象征,而是沦落成了谋生的工具。患有孤僻症、未经世俗污染也拒绝世俗污染的洪素手却无意中以其“本心”直抵古琴之精髓,古琴在她的心目中不是形而下之器,而是处于形而上之道的神圣位置。所以,她弹琴,“只给先生或自己听”。但洪素手毕竟不是生活在古代闺阁之中的女子,虽有恩师的庇护,她终究还是要历经红尘,与这个丑陋不堪的消费时代相遇。唐老板是这个时代的代表性符号,不仅一切物品皆成为他的消费对象,还包括艺术与女性,后者在他眼中也无不属于“物”的范畴。他为父亲定做的古琴金丝楠木棺材、他在清风观供养的古树、他包养的学生,无不证明了其强大的消费能力。洪素手作为一个会弹古琴的“妙人儿”之所以引起了他的好奇,只不过是他消费欲望的又一次膨胀。然而,这个无往不胜的市井商贾却不意遇上了最强有力的抵抗,“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洪素手出于赤子无邪的本能坚守给了唐老板无畏无惧的有力一击。在交换的场域里,她执拗地将她对古琴的钟爱封存于心底,宁愿以其他方式谋生,也不愿使之沦为交换的工具。当然,这种决绝的生存态度不可能换来安逸的生活,民工小瞿“蜘蛛侠”的自我投射也只能是一种幻影,在这样的年代他卑微的身份无法承担起拯救、庇护洪素手不受世俗伤害的责任。除了自食其力之外,洪素手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不少评论认为东君的小说与沈从文、废名、汪曾祺、阿城的小说是一路的,具有一种冲淡之美,富有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就精神旨趣的取向与意境营造来说,确实如此。如写洪素手的几次弹琴,并不正面着笔,而是通过她手指间“拢着一团暖气,久久不散”来写亲情的温暖,以“手上有一层泪光似的柔和的东西,竟至透明”点明洪素手在丈夫离世后孕育孩子悲欣交集、忧伤中又不失希望的复杂感情。徐三白枕石听流水领悟琴与水之关联、洪素手搬走之后素雅的室内陈设的“鲜红欲燃的枫叶”,无不通过特定意象简洁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世界。不过,作者过于强烈的时间意识却也无意之中加剧了小说的叙事节奏,“有一天”、“一天中午”、“有一回”、“这一天”、“第二天”、“之前”、“后来”等频繁出现的时间单位使原本可以更疏朗开阔的叙事空间变得稠密起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说想象空间与意义空间的进一步生成。
  王海燕,青年评论家,现任教于湖北文理学院。
其他文献
康进之,棣州(今山东惠民)人,一云陈姓,生平事迹无考,是一位才华横溢、深受观众欢迎的剧作家。大约生于十三世纪至十四世纪初,与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王实甫、白仁甫、杨显之同时。据元钟嗣成《录鬼簿》记载,他创作杂剧二种:《黑旋风老收心》、《梁山泊黑旋风负荆》。其中《黑旋风老收心》已佚,今传《李逵负荆》。  《元代杂剧全目》云:《李逵负荆》正名为《梁山泊黑旋风负荆》,简名《杏花村》。天一阁本于康进之略传后有
语文本身是趣味无穷的,但我们常听有人评议:某位老师的课有趣儿,味儿浓,引人入胜;而另一位老师的课,枯燥乏味,引人入睡。为什么一个有“味”,“引人入胜”;一个乏“味”,“引人入睡”?关键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运用。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中有论:“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
香菱学诗终有所成,除了自身的刻苦,更得益于黛玉这位老师。  按说香菱拜宝钗为师更为有利,一则她为宝钗的嫂子(尽管身份是妾),同处一府方便请教,二则宝钗的水平也堪为其师。香菱舍近求远,是因为在宝钗认为女孩子无才便是德,多少让香菱敬而远之。黛玉没有因为香菱与宝钗的关系而拒绝她,心无城府;更没有世俗的观念。很能体现孔子的有教无类的理念,让人肃然起敬。黛玉满腹诗书,才华横溢。香菱拜师,她当仁不让:“既要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着千千万万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所面临的教育对象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祖国的栋梁,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因此,培养和造就个性和谐、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尊心是自我价值的重要
记得学校曾经组织的语文百科知识竞赛中,有这样一道探究领悟题:当你听到|05|1.1|1.1 567|1 1|这段音乐的时候,你会联想到哪些事物?你心中会涌起怎样的感情?全场无一名学生正确答出,都认为是怪题。我和几位语文教师看到这道题时,也不约而同地认为:这道题学生做起来有很大难度,因为,我若不是兼代几节音乐课,也未必能做出这道题,其他几位老师也都满脸愕然。其实能唱出曲谱,答案也就明确了(起来,不愿
读曹寇的小说的确有一种怪怪的感觉,他的叙述虽说不上中规中矩却也风平浪静,没有虚张声势的各种形式主义花招,也不借助神秘莫测的形而上观念,仿佛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可就在这看似自然的现实情境的表面之下却始终有一股汹涌的暗流随着小说的进程在肆无忌惮地前行,其力量之大足以瓦解小说表面的“无事”,而给读者带来深深的震撼。《码头风云》在几许感伤的怀旧与不无反讽的现实描摹交织而成的话语中,讲述的无非就是往日关
语文学科是学生吸收和积累文学知识的过程,而文学知识的汲取来源于课本,更来源于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只有让课本内容与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积极地思考,提高语文阅读分析能力,达到能鉴赏一定文学作品的能力。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平时多动脑,让学生在阅读中赏析,在赏析中阅读,不知不觉地学会赏析文学作品。  一.守住语文课堂和课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抓住
一个人青春年少时的一次意气用事,究竟会对他以后的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况且这还是一个有着双重特殊身份的人:女性、士兵。女性是“她”注定的性别标志,士兵是“她”那一阶段的身份标志,两重身份对于这个故事都必不可少——如果没有班长对女性的奚落,“她”不会自不量力地报名杀猪;如果不是部队里比铁还硬还冷的组织,就不会上演观看女兵杀猪这样的闹剧。然而,两者兼备,“她”只有凭借酒精催生出的非理性力量,走上了“杀猪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实验稿”的基础上突出强调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以“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体现了我们对语文课程和母语教育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入,是语文课程观念完善的必然,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  语文课程资源五彩缤纷。从空间范围看,有课内、课外资源;从传播媒介看,有书本、报刊、网络、影视、广播等资源;从性质类别看,有人力、物力、自然等资源
《破阵子》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淳熙十五年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作品抒写了词人渴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以及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懑,读之令人感慨。但由于时空的距离,古诗词与少年的隔膜,在教学中难以激起学生的共鸣。在实践中,我发现,如果能把握住几个关键词语进行教学,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词义,激起感情共鸣。  关键词一:壮  题目中出现的“壮”无疑是整首词的核心。“壮”正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