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核心素养在习作教学中落地生根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chun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基础教育正从“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如果说,核心素养是为未来社会人才勾勒的形象“蓝图”,那么各门学科就是实现这幅蓝图的具体渠道。文章依据真实的课堂实例,探讨如何在习作教学实践中发展核心素养。针对实际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微课辅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希望以此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习作教学的重要意义众所周知。习作难,难于教师费尽功夫用心教,却收效甚微;难于学生闻之色变,写之畏惧。笔者走进作文课堂观察与分析,探究教与学背后存在的问题,细究其得失的原因,希望能打开作文教学的新思路。更寄望习作课堂能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师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探索新的习作教学方式。
  一、聚焦课堂,感受设计的匠心独运
  在学校的作文教学研讨中,笔者有幸聆听我校林老师一节题为“学写人物对话”的四年级作文教学指导课。在课堂教学中,林老师设计了五个环节:
  1. 看一看,发现作文“哑巴”现象。老师让学生观察一篇缺少对话的作文片段,指出这是“哑巴病”。
  2. 试一试,让人物会说话。老师让学生尝试给刚才出示的作文片段加上对话。
  3. 换一换,让“说”变灵活。老师提醒学生关注对话提示语的位置变化和词语选用,提炼使对话更具表现力的方法,可以巧妙地用上其他表示“说”的词语,可以改变提示语的位置。
  4. 加一加,让“说”变精彩。如果想让人物对话活灵活现,可以在写对话时把说话人的神态、表情、动作表现出来。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给对话润色修改。
  5. 练一练,让方法能迁移。老师分别设计了口头训练和动笔训练。先是小组合作,口头讨论练习,表演修改后的人物对话片段。接着,老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动笔修改另外一个情境中的人物对话。最后,老师对两位学生的习作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评改。
  二、分析课堂,探究教学的成功之处
  基于这节作文教学课,林老师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对以往作文教学改革的勇气和大步前行的热情,使笔者感动。
  (一)一个“小”字,打开语言描写之门
  以前,“活动作文”盛行时,为了给学生“找米下锅”,先是热热闹闹地玩场游戏,做个实验,再由此引入作文写作。可学生的热情却总是在老师的一句“下面我们来写一写吧”之后就降到冰点。过往,我们的作文指导课把重点放在“写什么”的指导上,活动虽多姿多彩,可惜每到动笔时刻,学生却难于下笔。而这节作文指导课,林老师把重点放在“怎么写”的指导上。
  目标聚焦,重一课一得。老师们在习作教学中易混淆学段目标,随意拔高要求,或只注重概念灌输,忽视学生真实习得。学生只知道要写具体、写生动,突出人物特点之类的要求,却不知如何动笔写。林老师在课堂设计中以研究“人物语言描写”的方法为主题,进行切实到位的专项指导。教学选题角度虽小,但符合四年级学生的作文学情。杨再隋先生指出:“目标罗列太多,反而让芜杂的枝叶遮盖了主干,使学生抓不住要领,容易顾此失彼。”习作方法指导课的特点是基于学情、注重习作策略的习得,强调一课一得。每一次的习作方法指导课都要从众多的习作知识中“拎”出“一”来,让学生“由一得三”,进而由此推彼,由表推里,这既是思维的训练过程,也是语言的训练过程。
  (二)一个“实”字,砌好表达之基
  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探索,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循序渐进。第一次的训练着重点是给片段加上对话;第二次训练着眼于如何灵活地运用提示语,让人物对话的表达形式更加多样化;第三次训练重点在于运用表情、动作和神态,把人物对话写得精彩。三次训练层层递进,各有目的又有着内在的联系,体现了训练的梯度。整堂课中,学生练习的时间比较多,老师说教较少,既有口头的训练,也有书面的训练。学生在各次训练中扎实地掌握了人物描写对话的方法。
  (三)一个“趣”字,释放童真之心
  本节课在对话情景的设计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围绕一个“趣”字设计了生活中妈妈和爸爸关于抽烟事情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创意想象,并顺势引导学生学习人物对话的表达,提升了他们的言语智能。在课堂中,学生饶有兴趣地填补人物的对话和想象,绘声绘色地演绎对话,还发现了提示语位置的变化可以更加突出自己的心理变化。作文课上展现的童真、童趣,会使学生始终处在自然喷发的创作状态。
  三、反思课堂,关注核心素养的推进发展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每次走进课堂,总能引发我们深层次的思考,关注问题的症结所在,探索教与学的基本规律。以文章开篇所描述的习作教学设计为例,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设计层层深入,教师引导到位。遗憾的是,课堂教学内容过多,学生在一连串的问题设计中应接不暇地回答着,跟着老师的教学步骤亦步亦趋,少了自己的独立探索、发现问题,少了与小组成员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如何在习作教学实践中发展核心素养?这是实现核心素养研究价值的最终环节。核心素养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养成的。因此,基于问题解决的学科活动设计,是学科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习作教学中,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展核心素养方面需要实现的目标,才能确保核心素养“落地”。
  (一)微课辅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1. 自学能力有提升。短小精悍的微课出现,力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前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样是开篇的习作教学课题《学写人物对话》,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选取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在课前,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微课学习内容,改变学习方式。微课在习作教学中的使用,可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写作的兴趣,使之愿学;教给方法,使之能学;培养能力,使之会学。
  2. 独立思考有收获。学生在微课的引领下,掌握重点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可通过自学发现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点,或者发现疑问之处,可以在课堂教学里得到相应的解答和帮助。这样,充分保障了学生独立自学思考的时间。静能生思,思能生慧。学生只有通过自己深入的思考,才能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绽放精彩的思想之花。
  3. 课堂学习有实效。习作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学习前置了,给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留有更充分的时间,可用于指导学生动笔,用于评改学生的习作,更有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二次修改,还保证了学生有充分的动笔写作时间,在第一次动笔后,老师加以点评,点评后老师安排学生再动笔修改。这时,学生正处于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的状态,这时修改动笔会取得最大的益处。
  (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要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精心组织“探究”、“表达”、“交流”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还要“关注学生问题生成、实践、操作、思维转化、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指导并促进他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学习探索,进而形成独立思考、实践和学习能力。”
  因此,回到开篇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尝试围绕主题,设计“任务学习单”,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里合作完成部分項目。学生可小组合作写一写精彩的对话,在讨论中,相互激发奇思妙想;学生也可小组合作演一演自己创作的对话,这样能明晰自己编写的对话是否妥当贴切;学生还可小组合作改一改小组成员间的习作,互评能提高学生评改的效率。通过组内互评,对文章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提出修改建议。每一位学生都能迅速从别人的评价中获得启发,形成自改的想法,从而提高了作文评改的效率。
  “作文教学既是保底工程,又是塑造孩子未来崇高精神的工程。”作为孩子言语表达能力奠基阶段的引路人,我们不仅要正确引导孩子“我手写我心”自由挥洒文字,还要关注核心素养视野下推动课程教学的改革,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任重道远,我们探索在路上。
其他文献
老师应该区别对待学生
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写道:“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父亲是在生病昏迷的状态下听说的。那是因为,1936年底,父亲得了一场非常严重的伤寒病。”邓小平自己后来回忆时也说,那次他病得很重,差点死掉了。西安事变爆发,他在昏迷中隐隐约约听到几句,就又昏迷过去了。  杨尚昆同志曾向毛毛回忆过当时的情景:“那是在甘肃庆阳一带,你爸爸得了伤寒,非常厉害。他已经是昏迷不醒了,什么东西都没法吃
品牌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是企业以品牌的创建、使用和维护为中心,基于分析研究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为基础,所制定的企业发展规划和行动指南.本文结合品牌历史影响,结合
工会作为最接近职工根本利益的相关部门,有义务和职责维护职工的利益,同时又作为党和群众联系的纽带,因此工会不论在企业还是职工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在企业中不断积极推进
小学阶段是学生积累英语词汇的黄金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没有打好词汇的基础,那么学生在初中学习英语时会特别吃力,根本跟不上,而且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成为孩子学习之路的一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的攻坚之年.在世界经济持续低速增长、风险和挑战不断升级的今天,管理会计所发挥的作用正日益凸显.本刊作为钢铁行
期刊
吉林省延吉市人力资源市场是为适应延吉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而建设的综合性就业服务场所,也是按照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信息化、便利化”要求开辟的区域性人力资源开发、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