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我国《教育心理学》教材编排体系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ao3954957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我国现行的教育心理学教材而言,每个版本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和编排特点,但仍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本文从问题出发,提出了“坚持以学习者为导向、学思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留有足够的探索空间、及时更新内容,体现中国特色”四点建议。
  关键词:编排体系;教育心理学;思考
  一、 坚持以学习者为导向
  教材是学习者的对话文本,要为学习者创设理解与思考的空间,使学习者产生对未知世界的期待和憧憬,并引发学习的热情。笔者认为教材的编排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与学习者生活背景与教育经历有关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适当地插入生动有趣但又有教育价值的图片,图文并茂,或者增加拓展性阅读,如:小专栏,还可以穿插有启发性的问题,增加阅读的趣味性,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会因为文字太多而丧失学习欲望。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习者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能让学生们产生兴趣,那么教材编排得再怎么优秀,学生都只能被动地接受,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只能是一句空谈。
  另外,要改进教材编写的语言用词,教材语言应当贴近学生,亲切、互动、轻松,要降低现行的《教育心理学》教材的难度,努力使教材重点突出,脉络清楚。
  二、 学思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
  诱导学习者学会“像教育心理学家一样思考”,形成专业的判断,教育心理学教材要激励、引发学习者,学习教育心理学家的思维方法。其重要途径,就是让他们尝试着把教育心理学应用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中,其中有许多是他们所特别感兴趣的,只有把教育心理学应用于教育生活中的每一事件中,才能学会教育学家的思维方式,所以教材应该关注现实中的教育现象与问题,把这些内容反映到文本中来,把它置于一定的情境脉络中,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或涉及真实的教育案例。
  注重过程与方法。现行《教育心理学》教材重结论、轻过程,学生没有思考知识、问话知识、评判知识的机会。在我国学习教育心理学的人或是已成为教师,或是将来可能成为教师的人,针对这些学习对象,不仅要使他们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而且要使他们了解到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应用这些理论和规律的条件。在教材中增设“教学实践”“案例学习”等板块,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有让他们知道“怎么做”。提供案例,使学生明白如何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反思能力,有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机会。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把握知识来龙去脉的同时获得情感体验。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即巩固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实践能力。
  加强操作性。笔者认为,教育心理学课程不仅要教授必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原理,而且要使学生掌握和应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的基本技能,如智力测量方法的介绍,心理量表的使用,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教育甚至特殊教育等等。当今世界教育心理学正朝着应用化方向发展,因此,教育心理学教材建设一定要致力于心理学的应用性和操作性,使师范生学习之后能用、会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彻底解决教育心理学教材编排中出现的困境。
  三、 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留有足够的探索空间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教材应当留有余地,使教师能够对教材进行开发和利用,有补充、删减的空间,在教学时能让教师的创造性得以发挥。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坚持传授知识和传授方法相结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智力活动。因此《教育心理学》教材的编排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没有经过学生活动的学习,学生往往容易只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学习研究的不认真、不深入。教材应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将知识融会贯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究,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营造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和自我表现的氛围,使学生能进行学习的自我体验。如果教材直接给出结论与来龙去脉,虽然学生学起来轻松,但却剥夺了学生思考的空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四、 及时更新内容,体现中国特色
  目前,教育心理学正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不断涌现,我们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应及时将这些新的理论成果吸纳进来。在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教材中对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及其应用的评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缺乏,有些学者对中国传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教育心理学》教材应将这些内容吸收进来,不断更新教材的版次。
  其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它不能与本国的文化传统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就不会充分发挥其作用,其理论与研究也只会被束之高阁。一些国外教材虽好,但文化背景、政治經济制度、社会环境的不同,未必适合于我国。因此,我们在撰写《教育心理学》教材时应当加入“中国元素”。中国的许多教育大家的言论里包含有非常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如:孔子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性近习远”等,这些见解至今看来仍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燕国材教授所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在这方面就做得颇有成效。
  总之,教育心理学的教材建设与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编写真正适应当代心理科学发展趋势、符合我们民族文化特点、反映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教育心理学教材,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在合理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上不断超越,从而使教材能够更好地满足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陈娴.文化多样性在美国高中物理教材中的体现.[J].国外教育,2003(9):41-4.
  [3]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刘晨敏,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新教师的专业成长直接影响其职业生涯,新教师在入职的三、五年内的规范指导和训练,是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必要条件。然而,我国逐步在全国范围内落实“高考不分文理”制度改革,直接影响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课改下的高考不分文理这样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样就被要求有渊博的专业理论功底、精湛的专业技能以及丰富的综合性知识。  关键词:新教师;物理;培养方案  随着教育
在教学中我们一直强调教学内容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而黄金分割这节课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甚是紧密.本人基于学生对生活中有关黄金分割的认识与理解,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实际
摘 要: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近年来,我校以校风、学风建设为切入点的学校德育工作全面展开,经过全
摘 要:以六盘水市民族中学高三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三学生专业未决应对策略的现状和特点进行调研,以期望能够提出针对高三阶段的专业指导和咨询的策略。结果表明,在专业未决应对策略上,高三学生更倾向使用求助他人或无效应对的方式。  关键词:专业未决;应对策略;高三学生  一、 引言  专业未决指的是,在认知和情感上,学生对希望学习专业技能未能做出决定的一种状态。而面对这样的状态,学生在认知
该文讨论的内容是在科学院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展固体火箭发动机加速度效应研究工作的初步成果。该文首先对国外进行这一课题研究成果作了简要的介绍,接着介绍研制的试验台、试验
摘 要:对活泼好动,精力旺盛的幼儿园小朋友而言,寓教于乐无疑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尤其是近年来各种可锻炼宝宝智力、思维力、判断力,提高宝宝身体抵抗力、平衡力和协调力游戏活动的开发,不仅让宝宝玩得热闹,取得的成效也让老师和宝妈们喜笑颜开,同时据调查显示,越接近自然的游戏,带给孩子的影响力越大,所以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成了目前幼儿园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大西北乡镇农村幼儿园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