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幼儿品德教育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lx1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怎样将品德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呢?我们尝试做到以下几点:
  一、寓品德教育于日常生活中
  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品德教育的良好时机,通过各种渠道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如,注重幼儿饮食环节教育,教育幼儿不挑食、不浪费粮食、勤俭节约;将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如:饭前便后要洗手,起床后自己穿鞋、自己系鞋带,穿脱衣服、拾起掉在地上的玩具,用过的物品归还原处等。
  二、寓品德教育于教育活动之中
  利用各种教育形式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把品德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活动之中,达到提高幼儿道德水准的目的,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
  通过绘画、折纸、音乐、舞蹈、讲故事、主题教育等活动,把品德教育渗透到集体合作中去。让幼儿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培养幼儿从小有一种集体主义感,在集体活动中克服独生子女的孤独、任性、霸道、懦弱等性格。如:让几个小朋友共同完成一幅画、一个折纸作品、合跳一个舞蹈等。当幼儿看到自己和同伴共同完成的作品,就会感到无比幸福和自豪,培养了自信心,同时也增强了伙伴间的友谊。
  每年我们都召开“六.一”幼儿运动会和韵律操、轻器械体操表演。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让幼儿的身體得到了锻炼,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意志品格,同时也让幼儿在相互观察、欣赏、学习、体验生活中,培养其相互关照、团结协作的行为习惯。
  三、寓品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是幼儿最为轻松愉快的情绪投入的一种活动,特别是角色游戏,通过游戏中的小社会的交往活动,能使幼儿了解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正常友好关系。在指导幼儿进入各种游戏中的角色以后,让幼儿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如,做“小小快餐店”、“宝宝服装店”、“儿童乐园”等角色游戏活动,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教育幼儿要讲诚信、遵纪守法、互相帮助。
  四、寓品德教育于教育环境之中
  物质环境、自然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有意识的将品德教育物化于环境之中,对培养幼儿良好品质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首先,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合理布置墙饰。如:将“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小猫钓鱼”、“三只小猪”等这样有意义的故事、童话布置上墙,通过故事、童话的情节,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幼儿懂得谦虚礼让、团结友爱等良好品质。
  另外科学设置活动角,如:玩具角、自然角、图书角。玩具角、图书角除为幼儿提供玩具、图书外,还引导幼儿自带玩具和图书,在活动中相互交换,这不仅让幼儿在玩时学知识,更有利于幼儿间友好相处品质的养成。让幼儿亲自管理自然角,有利于培养幼儿爱护植物、热爱劳动、独立自主等良好品质的形成。
  其次,经常带幼儿到户外活动,带领大班、学前班幼儿参与布置花坛,种植花卉,让幼儿欣赏大自然的美,从而培养幼儿最初的健康的审美情趣。
  五、寓品德教育于家庭环境之中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品德、行为习惯、爱好特长,对子女的教育方法等对幼儿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潛移默化作用。因此我们成立了家长学校,建立了家长联系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家园联谊会;每学期一次教育活动开放日活动;每年一次幼儿学习成果展览与汇报会。积极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园地等向家长介绍教育幼儿的方法及要求。使家长了解幼儿品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让品德教育渗透到家庭之中去。
其他文献
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就像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那样,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就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的推陈出新,使语文课不再是一潭死水。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已逐步领略了网络信息资源的无限魅力。那些清晰的文字、美丽的图片、可爱的动画和那悦耳声音把我们带入了丰富多彩的媒体世界,我们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随之变成了乐趣,达到事半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目标由培养语文能力上升为提高语文素养,这是长期以来语文界学术研究、实践经验的结晶。  一、整体建构语文素养的目标  1.使学生想学语文,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学习语文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在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方面具有良好的习惯。  2.使学生会学语文,掌握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策略;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执笔方法正确,坐姿端正,写字轻松自如,又
期刊
当前的语文教学几乎是一个模式: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一堂课中,老师问,学生答。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语文能力也得不到培养。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如果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能力,我认为:应让生活实践走进语文课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学生感兴趣的事,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时,我让学
期刊
我国教育的先行者陈鹤琴教授早在1940年创版幼儿园时就提出“活教育”的理念,那么如何把教育搞活呢?首先要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爱玩爱动,那么,就要幼儿这一特点运用到实际中去,在学习中,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课堂活起来。还要把孩子熟悉的事物放到课堂上去,根据这些来调动孩子的想象力,给幼儿充分的空间,让幼儿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去学习,真正的在游戏中去学习。  一、要为孩
期刊
导课艺术的方法有很多,能做到巧妙导课,以趣启思,就是好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外出听课所积累的资料,就小学信息技术导入艺术的推敲选择,做一下归类,以此谈谈自己浅薄的见解。  一、信息技术学科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导入显得尤为重要。主要表现在:  1.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程的核心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期刊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独生子女、三口之家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只要形式,抚养孩子是极具挑战性的主要任务。众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感到束手无策,常常是把全部心血都献给了孩子,反倒是好心办了坏事,主要问题就是出现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不當,存在种种弊端。  一、教育方法不当,溺爱,有求必应,结果是适得其反年轻父母忙于工作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原因,孩子生下来以后就一直有老人照管,老人的溺爱容易使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识
期刊
有人说:“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动,多给幼儿一点爱,这样才能缩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心理距离,以教者本身的爱心去赢得幼儿对自己的爱戴。当然,这种爱主要体现在教育者的言行上。  一、多说赞美语言,有助于幼儿兴趣的产生  面对幼儿,教师要用正面、积极、恰当的语言肯定并赞美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良好表现,这种最简便的表达方式有助于幼儿兴趣的产生和性格的培养。这一点,我有较深的体会。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解放孩子的双手,还孩子一双自由的手”。这揭示了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动手习惯的重要意义。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很差。应该怎样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呢。  首先要培养幼儿对动手活动的兴趣,有动手的欲望。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他的兴趣、爱好、动手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是丰富的,能引起幼儿兴趣的。就像幼儿看到玩具就想玩一样,幼儿看到自己感
期刊
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交际”,或是同事与同事之间的交际;或是员工与领导之间的交际;或是父母与孩子的交际;或是教师与学生的交际……一句话交际无处不在,可见它该有多么重要。那么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呢?长期的教学实践,让我感受到联系生活、加强实践、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这已成为真理,任何发明,任何创造都来源于实践,口语交际也不例
期刊
“习惯”从本质上影响着人一生做事的成败,而幼儿期(3-6岁)是巩固和扩展婴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初步的学习习惯和遵守规则的习惯的关键阶段。通过多年的幼教工作,我认为幼儿期间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在于成人系统化的引导,正确行为習惯准则的确立,坚持不懈的示范、督促,注重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小事抓起,使这种养成教育始终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努力做到家园合作,要求统一。  一、规则明确、清晰是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