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作骨髓,梅为气息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4108432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石评梅散文的阅读,作者体会了其散文所体现的艺术特色,品读了她作为五四时代精英的文化品格,同时也进一步理解了五四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以情感人;文辞绚烂;时代精英
  石评梅,一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应该忽略而终究被忽略了的名字。她是20世纪20年代继冰心、冯沅君之后,与庐隐齐名的女作家,作为一个文学多面手活跃于新文学的星空,她为我们留下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她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哀婉凄艳的文字,还有至情至性、不流于世俗的寒梅品格。
  一、以情感人的流浪者
  石评梅的散文具有强烈的以情感人的力量。在她的散文世界里,我们触摸到的是一颗充满矛盾与悖论的心,这颗心既冷傲、脆弱、孤独又敢于质问苍天,敢于批判命运。她不是故意为文,而是歌哭之情充溢于心,欲罢不能。尽管有不成熟处,但她写得真诚坦率,写得浓郁热烈,使你似乎于字里行间体味到她情感的强烈与厚重;使你看到她的为人,她的性格:善良而又深沉,聪慧而又倔强,勤思而又多情。她在写到高君宇时是如此,写到父母与女伴,写到许多朋友与各色人物时,都是如此。《我只合独葬荒丘》展示了一个动人景象:她在雪天去陶然亭悼念高君宇,用手指在雪罩了的石桌上写下“我来了”三个字。这是名副其实的“情景”,不言一语,而一切尽含情。此外,她的散文中出现频率极高的是“泪”字:“泪水”,“泪泉”,“泪痕”,“清泪”,“血泪”,“残泪”,“旧泪”,“新泪”,“挥泪”,“垂泪”,“碎心落泪”,“忍痛含泪”,“和泪共饮”,“欲哭无泪”,用尽了泪的组合。
  石评梅前期散文格调凄清缠绵,有极强的抒情色彩和诗意色彩。觉醒——迷茫——抗争,是五四时期女性作家自我书写的三重奏,石评梅在觉醒后的迷茫中写下了大量美文。在《噩梦中的扮演》中,她写道,“我流浪在人世间,曾度过几个沉醉的时代,有时我沉醉于恋爱,恋爱死亡以后,我又沉醉于酸泪的回忆,回忆疲倦以后,我又沉醉于毒酒,毒酒清醒以后,我又走进了金迷沉醉五光十色的滑稽舞台。”[1]p151她又发出“人生皆假,何须认真” (《蕙娟的一封信》)的慨叹。言为心声,这些文字都写出了她处于一个“流浪者”的状态:徘徊于理想和现实之间,迷茫又彷徨。
  二、文辞绚烂的歌者
  石评梅散文的语言尤为引人注目的特点是绚丽、生动,具有强烈、鲜明的古代骚赋文学的色彩。她的语言富于音乐美,她通过排比、对偶、顶针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这从《缄情寄向黄泉》、《玉薇》、《归来》等文章都可以看出,特别是《墓畔哀歌》这篇爱情的绝唱,把唐诗、宋词、元曲的美学精神和刻骨铭心的情爱、缤纷交映的血泪完美地交融在一起,既有林黛玉式的悲婉凄清,又有李商隐的缠绵、纳兰性德的哀艳,冷艳清绮达于极致。《墓畔哀歌》第八节末尾,“满腔辛酸与谁道?愿此恨吐向青空将天地包,它纠结围绕着我的心,像一堆枯黄的蔓草,我爱,我待你用宝剑来挥泪,我待你用火花来焚烧”[1]p144如此催人泪下,使人不忍卒读;此文第九节开头,“累累荒冢上,火光熊熊,纸灰缭绕,清明到了……墓畔有白发老翁,有红颜年少,向这一抔黄土致不尽的记忆和哀悼,白云苍茫处,我将魂招;白杨萧条,暮鸦声声,怕孤魂归路迢迢” [1]p145既有中国古典文学抒情的艺术手段,又蕴含着当时知识分子表达情感的方式,她写下了这样激荡人心的悼文。
  三、坦面生死的抗争者
  石评梅的散文时时充斥着死亡意识,对生死和命運的探讨是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始终不曾间断的主题。“死亡意识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人的悲剧命运及人的存在本质的思考,它蕴含着对死的态度和对生的信念。”[2]看透死亡,才能够安然面对之。对待死亡,石评梅没有表现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上的焦虑和不安,更多的是泰然处之,坦然面对。她曾说,“我一直写《诗语》的缘故,便是堑壁垒深地塑造我们的坟,令一切的人们知道我已是这样一个活尸般毫无希望的人。”石评梅在初恋失败、痛失高君宇及现实磨难等种种痛苦的压迫下,萌生了对死亡的深刻思考。她感觉到“生和死只有一张蝉翼似的幕隔着”,在饱蘸着血泪写就的《墓畔哀歌》中,她“明知道人生的尽头便是死的故乡,我将来也是一座孤冢,衰草斜阳。有一天啊!我离开繁华人寰悄悄入葬。”[1]p142与此同时,她也是命运的抗争者,她向命运发出挑战的呼喊:“命运是我们手中的泥,我们将它团成什么样子,它就得成什么样子;别人不会给我们命运,更不要相信空牌位子前竹签洞中瞎碰出来的黄纸条儿。”[1]p95
  四、迎风战斗的时代精英
  石评梅的散文总是洋溢着对进步思想的执着而热烈的追求精神。她并非总是局限于小儿女的悲愁,她不只是严肃、深沉对待爱情与生活道路的女青年,而且还是对爱情和生活道路作过深入思考,加以激情熔铸,写出血和泪,写出真和善的女作家。她一再把找寻“理想的绿洲”、“理想的眠床”、青年们获得幸福的“乐园”(即人们合理相处的境界)与改造社会联系起来。她关心青年和儿童问题,对国家命运充满关切之情:“要和失恋战,和失学战,和贫困战,和痛苦战,到处都是苦战”(《兰生弟的日记》)在《同是上帝的儿女》、《董二嫂》、《婧君》等篇中写出了表姊、农妇和学友被军阀乱兵残害或被封建陋习逼死的惨剧。“思想新颖”的父亲的培养,求学中进步思潮的影响,这些都促使她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热烈地希求变革;鲁迅先生的文章和风范给了她思想上的震动;在同革命人士的交往中,她看清了实现光明的理想和正义的方向所在;通过反动势力对早期共产党人的通缉、屠杀,她更加看到了实现理想之不易。高君宇离去了,可他的精神激励了石评梅;师长李大钊、好友刘和珍的牺牲让石评梅从哀愁苦痛中挣扎出来,走出个人的小天地,进而迈向关心社会革命、关注民众命运的精神境界。
  石评梅后期的作品大多倾向于悲壮格调,揭示军阀混战、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社会现实,反映穷愁动荡的时代,暴露革命内部的分裂行为和背叛行径,为我们展示了较为广阔的题材视野。她在《偶然草》中写道,“我们是在黑暗中摸索着寻求光明的人,自然也只有死和影子追随着我们。‘永远是血,一直到了坟墓’这不值得奇怪和惊异,更不必过分的悲痛,一个一个倒毙了,我们从他们尸身上踏过去,我们也倒了,自然背后的人又从我们身上踏过去。” [1]p222这些都体现了她积极的战斗精神和爱国精神。女师大风潮和三·一八惨案后,好友刘和珍惨死、陆晶清负伤,石评梅满怀悲愤,更是以战斗者的姿态现于文坛。我们都熟读了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却很少有人知道石评梅笔下也有同样绝好的散文——《痛哭和珍》:“你的血虽然冷了,温暖了的是我们的热血,你的尸虽然僵了,铸坚了的是我们的铁志”“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她发出了泣血的呼喊:“我要最后别和珍,我要看和珍在世界上所获到的报酬,由许多人抚养培植的健康人格、健康身体,更是中国女界将来健康的柱石,怎样便牺牲在人不知觉的撒手中?”(《血尸》)
  陶然亭畔的春风青冢,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感叹和惋惜,但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精神——他们对家国、对人民的责任感和对历史责任的勇敢承担。新时期以来对石评梅的研究趋向多元化、深入化,但专著较少,多散见于论文,应该说对石评梅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石评梅的散文,让我们重温了五四时代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品格,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启蒙与救亡”的时代主题,进一步了解了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在悲观和失望、痛苦和迷惘中的探索和心声。
  参考文献:
  [1] 杨扬.石评梅作品集·散文[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
  [2] 刘智民.论石评梅散文的死亡意识[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
  [3]农迎春.理想的升华:在爱与悔恨中——试论精英思想对石评梅的导引[J].河池学院学报,2008(8).
其他文献
摘要:声乐艺术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咬字吐字的特点与歌唱发声有着紧密的联系。“字正”才能“腔圆”,各类实践证明,带有乡音的歌唱者会在演唱的时候因为咬字发音影响歌唱发声。本文主要研究广西桂东南地区粤方言语音特点对歌唱发声时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声乐;桂平白话;歌唱发声  声乐学习过程中,人们通常对控制气息、美化音色、歌唱时怎样表达感情等方面更为重视,对歌唱发声时的字音、及其所表达语意的研究
期刊
摘要:日本漫画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小物语型,讲述个人与个人周边发生的事情,其中比较典型的是角色型,以特定人物为主人公,内核是主人公通过旅行、冒险获得成长;另一种是大物语型,采用超越个人的宏观视点,对特定时空内的所有人事现象进行叙述,这种类型的典型是历史叙述。20世纪40年代,手冢治虫把文学、戏剧和电影式的表现手法引入儿童漫画当中,引起了故事漫画的极大革新。在当时,手冢所谓得“故事漫画”,内涵类似
期刊
摘要:文章在探讨网络语言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大学生语言学习和语言素质现状,揭示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素质的负面影响,从而就大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提出营造氛围、教育引导、校园活动三个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语言;大学生;语言素质;缺憾;对策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始终是高等教育的题中之义。其中,语言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因此不能忽视大学生语言素质即阅读能
期刊
摘要:“工匠精神”不仅对于传统的手工业有重要意义,对于当代的教育也具有指导性作用,并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教育而言“工匠精神”不可或缺,如果教育重塑脱离“工匠精神”就会是丧失最本真的目的性。  关键词:“工匠精神”;教育重塑  随着“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成为众多媒体的关注热点,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社会各行各业都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当然也包括教师队伍。从历
期刊
摘要:本论文以“句酷批改网”为写作教学媒介,探讨基于AES系统的大学英语写作的反馈,主要回答“句酷批改网”在线反馈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学生期待的反馈,以及教师对AES系统反馈的态度和看法。  关键词:句酷批改网;大学英语写作;反馈  反馈是读者向作者提供修改作文的信息,以便帮助作者更加准确的表达他们的观点,更加轻松地和他人交流。本文主要探讨基于AES系统的大学英语写作的反馈,回答“句酷批改网”提
期刊
摘要:谈到美国的族裔作家,莱斯利·玛蒙·西尔科是必不可少的。她的《典仪》自1977年出版以来,就已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国内外学者在对西尔科《典仪》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集中在精神创伤的治疗、印第安传统文化的回归、印第安文化身份的重构、生态意蕴的解读、印第安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印第安文化与白人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以及对小说叙事视角的探究。本文将聚焦于小说主人公塔尤的回归之路上所经历与印第安神话的关联,解读印第安
期刊
摘要:成功并非易事,经历27年的准备的成功更让我们敬佩,这就是安迪.杜佛尼,永远精神自由,满怀希望,内心坚定头脑冷静,勇敢无畏。像极了一朵太阳花永远带给人们积极向上的力量。  关键词:精神自由;满怀希望;头脑冷静;勇敢无畏;内心坚定  对这部电影最好的评价:这是一部可以给把勇气给需要勇气的人的电影。  一直在想为什么到最后的最后,27年后安迪.杜佛尼依然可以成功。因为安迪虽身陷牢狱但却:精神自由,
期刊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其实是不适宜和任何人恋爱的。”平缓反复悠长的叙述中,一个女子的内心独白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她在咖啡厅等男友夏的到来,她要向夏揭示她遗容化妆师的职业,她知道这个事情的结局是怎样的,她想她已经看到夏踏进这个地方时魂飞魄散的样子了。一个特殊的职业,世俗偏见的眼光,朋友的疏离,姑母的沉默,一切预兆看起来那么顺理成章,指向最后的结局。  第一人称自白中,读者淹没在女主人公的思绪中。她是沉
期刊
摘要:声音是很微妙的存在。它和图像的组合让世界更加立体和真实。在以多媒体为基础的动画艺术中,声音是主要的表达方式之一,而声音的种类也很多,理性的,感性的,随意的,刻意的,不期然的,突然爆发的等等这些声音有如一个个具像化的符号,与影视画面交织缠绕着,这种微妙的感觉和前两者的同步与和谐便是这篇文章所要探求的。  关键词:声音;声音分镜;配音;暗示效应  一、影视的声音  最初电影本是无声的,当有声电影
期刊
摘要:電影《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十分经典的电影,无论是拍摄手法还是影片故事内涵都让人深深被其折服。文章主要从影片所讽刺的法律体制的混乱、希望与自由的信仰、救赎者的人物形象三个层面对影片主题进行解析,深刻体会电影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主题;救赎  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自史蒂芬·金的小说 《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影片将故事的重点放在男主人公安迪的遭遇之上。银行家安迪因被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