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活动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ping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9.自主学习活动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河北省唐山市第八中学张秀敏教师回答:
  
  一、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
  
  新课程提出: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去观察、描述和初步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学习“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化问题总是难以理解,很难将平面的地形图与立体的山地地形结合起来。针对这种情况,将本节课设计成活动课,组织学生通过“切割橡皮泥,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活动来体验学习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用橡皮泥捏成自己想象中山的形状,并观察山的形态,感受山体的整体面貌,再通过讨论,动手用刻刀沿等高线切割橡皮泥,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通过这一活动,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使学生对等高线既有了直观认识,了解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和方法,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益。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权利,理解和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做中学,玩中学,在做中求进步,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激励学生在交流中学
  
  现在的学生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多,往往有个人独到的见解,如果能把学生在课堂中随心所欲的交谈变为有针对性、有组织的学习交流,尊重学生,满足其表现欲望,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在交流中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这样可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又凸显其主体地位。如在学习“世界气候分布”时,针对这节课容量大、教学难点多、学生被动接受会逐渐失去兴趣的特点,可大胆将课堂设计成讨论课,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如下问题。
  教学设计:①熟悉世界气候的分布;②探究气候的分布规律;③尝试解释规律的成因;④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解释气候的分布规律。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研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通过反复认真读图,提出问题,再通过讨论与交流解决问题,进一步总结规律。但在讨论分布规律时,学生的交流遇到了障碍,感到很难概括一般规律,因为一条规律提出后,马上会有学生找到不符合这个规律的反例,如有的学生刚刚总结出“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马上有学生找到“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这个反例,“回归线附近是热带沙漠气候”但北回归线大陆东岸却不是热带沙漠气候等,学生陷入了困境,进入了琢磨状态,期盼教师的解释,于是教师的适时引导和点拔能使学生豁然开朗,“假如不考虑地形起伏、海陆分布,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前提下”就基本会总结出气候的一般分布规律。当课堂上学生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解释有关气候问题时,会很有成就感。这样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充分交流,学生不仅可以从教材中和教师身上获取知识,还可以从同伴身上获取信息与帮助,并在交流中加强合作,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激发学生在探究中学
  
  地理新课程要求,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努力引导并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生产、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调查、参观等社会实践获取资料,尝试从中发现问题,并在自主与合作中提出探究思路或解决问题的设想,把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例如,在学习“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由于本节内容学习的是学生生活的城市环境,可引导学生课下收集相关照片和资料,如拍摄或调查本地工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些污染物、污染源(如工业废气、家庭炉灶的油烟、汽车尾气的排放、河渠的水污染、公路旁的噪声、露天垃圾的堆放等),并指导学生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并提出问题,再通过同学间的分析讨论找出原因或得出结论。这样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和主动探究,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在游戏中学
  
  新课程要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特征的课堂教学。针对现代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水平,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尽可能把地理课设计成活动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有些地理知识如果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教学效果会更好。如在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时,怎样使学生迅速掌握我国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轮廓、位置是该节的重点与难点,于是在教学中可利用教具“中国行政区划拼图”开展拼图和抢答的游戏,由于学生都具有不服输的特点,课堂气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通过大胆想象猜测各省的轮廓认识省区,又经过反复拼图熟悉地图,最后通过竞赛的方式认轮廓、说名称、记简称、识位置,并通过比赛拼图,看谁拼得又快又好,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获取了知识,在游戏中巩固了知识。真正实现了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自主学习,达到了新课改条件下“教”与“学”的统一。
其他文献
“红”到没朋友的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