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调控策略是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对阅读目标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阅读调控策略是对阅读认知过程本身的再认识,是一种高层次的执行性技巧,可以有效地计划、规范、监测、指导阅读理解进程。阅读调控策略包括四个方面:计划调控、领会调控、策略调控、注意调控。
一、帮助学生科学设置阅读学习计划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所以学生在阅读训练前对阅读理解都有畏惧心理。因此,在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设置阅读学习的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这些设定的计划,学习者对自己的阅读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经常对学习过程与原先的计划设想进行比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二、合理运用策略提高领会能力
有了阅读学习计划之后,学生头脑中有明确的阅读领会目标,在整个阅读学习过程中就始终注重实现这个目标,并根据这个目标监控学习过程。为了帮助阅读学习中领会能力差的学生,根据有关研究理论,可以使用下列策略来提高阅读领会能力,如:
(1)变化阅读速度,以适应对不同课文领会要求上的差异。对于比较容易的章节快速阅读,抓住作者的整体观点;对于较难的章节,则放慢阅读速度。
(2)容忍模糊,如果阅读过程中对某些陈述不大明白,要继续下去,不要中止,作者可能在文章的后面加以补充说明。
(3)猜测,当不大理解阅读中的某些内容时,要养成猜测的习惯,猜测其含义,并且能够继续阅读下去,看看自己的阅读猜测是否正确。
(4)重读较难理解的段落,尤其是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信息仿佛自相矛盾或者模棱两可的时候,运用这样的策略往往是最有效的。
三、适时调控策略,实现阅读自动化
为了确保所学的知识,学习策略成为一种容易随时加以运用的真正有效的东西,在学习策略传授之后,必须紧跟着进行学习策略使用的监控训练。训练的方法很多,例如有教师提醒法、学生相互提醒监督法、学生自我提问法等,但最常使用的是学生自我提问法。使用“自我提问法”训练学生对所学会的策略进行自我监控时,首先要帮学生制定一个体现高效学习策略有效使用程序的“问题单”。
其次,要花一段时间经常训练学生使用“问题单”来监控自己的思维过程。开始时,要强迫学生对自己问一个问题,进行相应的思考,然后再依次问下面的问题。要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逐个自我提醒,待学生形成了策略监控的技能后,则可取消自我提问单的使用。但为防止旧习惯的回复,隔一段时间之后又要进行一两次自我提问的训练,直到策略的使用转化为一种稳定的能力和习惯时为止。
四、合理分配注意力,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对自己注意力或者行为方式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调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阅读兴趣,树立阅读目标意识,发展与提升阅读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尤其集中在重点上呢?
(1)教师可以适当预设阅读教学目标,告知学生阅读学习的目标。
(2)有效使用标示重点的阅读线索。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增高或降低他们的声音,表明他们正要说关键的信息,有些教师可能使用手势,重复表达同样的信息;另外,阅读课本中也常常用不同的颜色或不同字体的排版指明要点。这都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关注这些阅读重点。
(3)增加阅读材料的情绪性。有些宣传媒体常常选择情绪色彩浓的词汇来赢得阅读注意,阅读过程中使用情绪色彩浓的词,比使用中性的同义词更能赢得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妨通过另拟文题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杂文、议论文等的阅读兴趣。
(4)使用独特的或奇特的刺激。在有些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做演示,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讲授科普阅读文章、文学名著等课程中,就可以通过播放影视资料等形式,吸引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注意。
(5)告知学生后面讲的内容对他们非常重要。如:在讲授篇幅较长的文学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告诉学生哪些章节的内容会更有趣、更重要。有研究表明,这种技能能增强学生对相关阅读材料的注意。
总之,恰当、适度地进行阅读调控策略的培养训练,可以优化阅读学习的氛围,调整学生阅读心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阅读教学双边活动的互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建县第二中学)
一、帮助学生科学设置阅读学习计划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所以学生在阅读训练前对阅读理解都有畏惧心理。因此,在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设置阅读学习的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这些设定的计划,学习者对自己的阅读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经常对学习过程与原先的计划设想进行比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二、合理运用策略提高领会能力
有了阅读学习计划之后,学生头脑中有明确的阅读领会目标,在整个阅读学习过程中就始终注重实现这个目标,并根据这个目标监控学习过程。为了帮助阅读学习中领会能力差的学生,根据有关研究理论,可以使用下列策略来提高阅读领会能力,如:
(1)变化阅读速度,以适应对不同课文领会要求上的差异。对于比较容易的章节快速阅读,抓住作者的整体观点;对于较难的章节,则放慢阅读速度。
(2)容忍模糊,如果阅读过程中对某些陈述不大明白,要继续下去,不要中止,作者可能在文章的后面加以补充说明。
(3)猜测,当不大理解阅读中的某些内容时,要养成猜测的习惯,猜测其含义,并且能够继续阅读下去,看看自己的阅读猜测是否正确。
(4)重读较难理解的段落,尤其是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信息仿佛自相矛盾或者模棱两可的时候,运用这样的策略往往是最有效的。
三、适时调控策略,实现阅读自动化
为了确保所学的知识,学习策略成为一种容易随时加以运用的真正有效的东西,在学习策略传授之后,必须紧跟着进行学习策略使用的监控训练。训练的方法很多,例如有教师提醒法、学生相互提醒监督法、学生自我提问法等,但最常使用的是学生自我提问法。使用“自我提问法”训练学生对所学会的策略进行自我监控时,首先要帮学生制定一个体现高效学习策略有效使用程序的“问题单”。
其次,要花一段时间经常训练学生使用“问题单”来监控自己的思维过程。开始时,要强迫学生对自己问一个问题,进行相应的思考,然后再依次问下面的问题。要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逐个自我提醒,待学生形成了策略监控的技能后,则可取消自我提问单的使用。但为防止旧习惯的回复,隔一段时间之后又要进行一两次自我提问的训练,直到策略的使用转化为一种稳定的能力和习惯时为止。
四、合理分配注意力,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对自己注意力或者行为方式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调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阅读兴趣,树立阅读目标意识,发展与提升阅读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尤其集中在重点上呢?
(1)教师可以适当预设阅读教学目标,告知学生阅读学习的目标。
(2)有效使用标示重点的阅读线索。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增高或降低他们的声音,表明他们正要说关键的信息,有些教师可能使用手势,重复表达同样的信息;另外,阅读课本中也常常用不同的颜色或不同字体的排版指明要点。这都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关注这些阅读重点。
(3)增加阅读材料的情绪性。有些宣传媒体常常选择情绪色彩浓的词汇来赢得阅读注意,阅读过程中使用情绪色彩浓的词,比使用中性的同义词更能赢得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妨通过另拟文题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杂文、议论文等的阅读兴趣。
(4)使用独特的或奇特的刺激。在有些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做演示,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讲授科普阅读文章、文学名著等课程中,就可以通过播放影视资料等形式,吸引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注意。
(5)告知学生后面讲的内容对他们非常重要。如:在讲授篇幅较长的文学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告诉学生哪些章节的内容会更有趣、更重要。有研究表明,这种技能能增强学生对相关阅读材料的注意。
总之,恰当、适度地进行阅读调控策略的培养训练,可以优化阅读学习的氛围,调整学生阅读心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阅读教学双边活动的互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建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