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国学”的“东学”渊源

来源 :北方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yyy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代学者普遍把“日本学术”称为“东学”。本文借用了近代学者“东学”的术语,分析康有为“国学”的“东学”渊源。其一,康有为阅读大量日本明治时期的书籍,从而了解了日本明治思想及其日本近代思想的变迁。其二,康有为试图模仿日本明治时期的神道,而使“孔教国教化”。其三,康有为“国学”受日本近代“国学”影响,提倡“国魂”。日本近代“国学”,一直强调“日本精神”是日本之“国魂”,康有为“国魂”的提法也是受到了日本近代国学之影响。其四,康有为思想也受到了日本学者的关注与研究。
  [关键词]康有为;国学;东学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6)04-0082-04
  “康有为以保国救亡为志,不屑科举,讨厌八股,然而却不断应试,屡次名落孙山”。但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38岁时进士及第。康有为主要著作有:《新学伪经考》《康子篇》《日本变政考》《大同书》《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等。梁启超把康有为的《大同书》比喻为当时的“大地震”,把《孔子改制考》比作“火山喷火”,把《新学伪经考》比喻为“飓风”。康有为被誉为“中国近代国学大师”。而对“国学”的界定,学界一般概念为:“国学即一个国家之学术。”关于“东学”的为概念,因为研究近代“国学”家康有为,故而借用近代学界对“日本学术”的称谓“东学”,为此,研究康有为“国学”的“东学”渊源,也是研究康有为“国学”与日本学术之间的渊源。
  一、大量阅读日本明治时期的书籍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割让香港,西方文化不断地冲击着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康有为在光绪五年(1879年),目睹了西方文化控制下的香港,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如日本学者竹内弘行所说:“在香港,康有为经历了具有决定性的认识变化。”但是,康有为大量阅读西学书籍,了解西学是他到了日本之后,通过日本翻译的近代西方思想,更加深刻地体悟了西学及明治思想。
  “戊戌变法失败后,在日本志士宫崎寅藏斡旋下,经日本总理大臣大隈重信同意,康有为第一次流亡日本……康有为前后三次侨居日本近三年的时间”。康有为在日本期间,通过明治思想吸取了更多的西方思想,康有为说:“日本文字尤午文字也,是吾以泰西为牛,日本为农夫,而吾坐而食之。费不千万书毕集矣。”康有为认为,日本文字与中国文字相似,借助日本的翻译资料了解西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上,康有为不仅是想通过明治思想了解西学,更重要的是康有为看到了近代日本的崛起,想借鉴日本明治思想而振兴中国,正如康有为所指出的:“日本小国,更新变用则骤强。此其明效大验,公理正则,无可遁逃者矣。”康有为又说:“则莫如取鉴日本之维新矣。”
  日本学者小林武指出:“中国近代的思想家,大体都是通过日本书籍吸收的西洋近代思想。例如,康有为在1898年《进呈日本明治变政考序》中说:‘昔在圣明御极之时,琉球被灭之际,臣有乡人,商于日本,携示书目,臣托购求,且读且骇,知其变政之勇猛,而成效之已著也.臣在民间,募开书局以译之。’因为他这样考虑,于是花了大约十年的时间写了《日本变政考》,为此搜集的书籍一览是《日本书目志》(一八九六),本书收录记载了十五门、二四九类七七四二种的日本书的关系记事,其数量极多,其中除了自然科学与实业关系以外,还看到教育、宗教等洋务运动时期的西洋文化受容的分类学科。例如在理学门类中,除了理化学、天文学、气象学等自然学科以外,还包括人文分野的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混杂,是由于中国把传统性的‘理’看作理解自然与人类的通则之形式的缘故。康有为列举参考的日本书籍,从哲学类来看有:末松兼澄的《哲学一班》、井上冈了的《哲学要领》、三宅雄次郎的《哲学娟滴》、中江笃介的《理学沿革史》、有贺长雄的《国家哲论》等等,列举了二二种;心理学类中有:元良勇次郎的《心理学》、井上冈了的《通信教授心理学》、有贺长雄的讲述的《教育适用心理学》、井上哲次郎的《心理新说》收录了二五种。只是他的理解,有时候有错误,例如他认为心理学是自己国家孔子的旧学,又认为明末由于提倡心学而使人们注重气节盛行,康有为把心理学与心学混同了。并且对于西洋的学问也没有完全理解。但是,以日清战争(甲午战争)为契机,终于使中国的士人们,开始通过日本的书籍留意注目西洋近代思想……对日本萌生的关心,可以从日本书与中国书之间的翻译数量很清楚地看出。中国翻译日本书与日本翻译中国书的关系,在1895年发生了逆转,中国翻译日本书的数量激增。一六六。年到一八九五大约二百三十五年的时间里,日本翻译中国书有一二九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只有十二种,两者相差也有数十倍,可以说中国对日本毫不关心。但是从日清战争到辛亥革命十六年间,中国翻译日本书增加到九五八种,而日本翻译中国书只有十六种,其比约六十倍,中国对日本的关心急剧地增高了。从一九一二年到一九四五年,中国翻译日本书一八九九种约是辛亥前的两倍,中国翻译日本书的倾向更加增强了,日本向中国流人文化更加明确了,这样的倾向是从来所没有的。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的种类,从自然科学开始,扩展到以社会科学为主的哲学和宗教。洋务运动期间,主要翻译是以西洋书的自然科学为中心,至此开始涉及到了文化领域。中国通过日本了解了西洋的社会科学以后,可以说是西洋思想与中国思想相对化的契机。”
  虽然康有为在流亡日本之前,已经阅读过西方的书籍,但真正了解西方近代思想,还是在康有为阅读明治时期的大量日本书籍之后,他通过阅读大量明治时期的书,不仅了解了近代西方思想,而且还了解了日本明治思想及其日本近代思想的变迁。
  二、试图模仿日本明治时期的神道而使“孔教国教化”
  康有为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著《孔子改制考》。康有为对《孔子改制考》进行过概括:“一、孔子定说。以春秋公羊、董氏繁露、礼王制、论语、孟子、苟子为主;次、三统说。孔子每立一制,皆有三统,若建子、建寅、建丑,尚白、黑尚、尚赤……;三、日存旧。周初礼制,诸国旧俗,皆杂见于诸子,而管子最多。刘歆所操以为礼者,然可以考旧制故次焉;四、日辟伪。刘歆伪撰周礼、左传、及诸古文经之说,向来窜乱于诸经之中者,辞而辟之;五、日传谬。自刘歆以后,诸濡附会讹传者。”康有为写作的《孔子改制考》中,认为《春秋》乃至《六经》都为孔子所做,经诸多学者考证,康有为此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实在当时章太炎就对康有为的这种观点进行了批判。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写作的目的,是反对封建专制,向封建社会发起挑战,试图借孔子改制的理论,为他的变法提供理论基础。“康有为演公羊三世之义,以孔子为教主,奠立了变法思想的基础,可谓以儒变法……康有为原以孔子为改制的教主,尊为素王。”然以为生于中国,当先救中国,欲救中国,不可不因中国人之历史习惯而利导之。又以为中国人功德缺乏,团体涣散,将不可以立于大地,欲从而统一之,非择一举国人所同戴而诚服者,则不足以结合其感情,而广大其本性,于是乎以孔教复原为第一着手。”
  康有为试图模仿明治时期的神道,而建立孔教,力求以此凝聚中国之思想,从而使国家奋发图强。“康有为复原孔教、确立孔子教主的神圣地位,这与日本明治维新以神话为根据,宣扬天皇作为现人神的宗教的权威,通过整合传统神社形成国家神道,并用行政手段及教育手段推行神道信仰,通过国家祭祀统合人心有异曲同工之效,是他在考察明治维新思想史后得出的结论。”可见,康有为的“国学”,也是深受日本明治思想的影响。
  三、受日本“国学”影响,提倡“国魂”
  康有为于1891年在广州长兴里开设了“万木草堂”,并在此讲学,讲其变法思想,讲世界大事,讲中国的“国学”,即:“康先生之所讲者,多为学术源流,凡经史词章,诸子百家,与夫时务之切要,世界之大势,亦无不讲。”梁启超说:“先生以孔学、佛学、宋明学为体,以史学、西学为用。”“康有为和梁启超长期被称为‘康梁派’、‘保皇派’,但是两人之间的关系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反复、变化。众所周知,梁启超亡命日本后,与孙文等革命派接触,曾劝说康有为退出政坛;民国成立后,他又与康有为在孔教的国教化问题上相对立;后来又在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上分为敌我而交火。至康有为晚年,两人又重归于好;康死时,梁执弟子礼,办理了康有为的葬礼和善后事宜。”康有为曾与梁启超等人一起创办了《万国公报》,建立了强学会,并且发行了《强学报》。康有为在弟子们的协助下,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写成《新学伪经考》。“梁启超对此书的要点做了如下的概括:一、西汉经学,并无所谓古文者,凡古文皆刘歆伪作;二、秦焚书,并未顾及六经,汉十四博士所传皆孔门足本,并无残缺;三、孔子时所用文字,即秦汉间篆书,即以‘文’论,亦绝无古今之目;四、刘歆欲弥缝其作伪之迹,故校中秘书时,于一切古书多所羼乱;刘歆所作伪经之故,因欲佐莽篡汉,先谋湮乱孔子之微言大义。”
  康有为讲“国学”,其学纲是“志于道”:格物、克己、厉节、慎独;“据于德”:主静出倪、养心不动;“依于仁”:敦行孝悌、崇尚任恤、广宣教惠,同体饥溺;“游于艺”:礼、乐、书、数、图、抢。康有为讲“国学”分学科为:“义理之学”:孔学、佛学、周秦诸子、宋明学、泰西哲学;“考据之学”:中国经学、史学、万国史学、地理学、数学、格致学;“经世之学”:政治学原理、中国政治沿革得失、万国政治沿革得失、政治实用学、群学;“文字之学”:中国词章学、外国语言文字学。康有为讲国学,都试图让学生关心国家,并贯穿于变法的思想,阐释救国救民的意愿。康有为也试图通过变法实现民族复兴,也体现了他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
  日本从江户时代中期开始,其“国学”迅速发展。“在契冲之后出现的荷田春满(1669-1736年)、贺茂真渊(1697-1769年)、本居宣长(1730-1801年)、平田笃胤(1776-1843年)四人被称为‘四大国学家’。”日本近代四大国学家的共同点,是主张反对外来文化,特别是发对儒学与佛教,主张研究日本自己固有的文化,发扬日本的“固有精神”。日本近代荷田春满、贺茂真渊、本居宣长、平田笃胤的“国学”,到明治时期被畸形发展,其理论被日本军国主义所利用。“高山樗牛是其代表。1897年他与井上哲次郎、本村鹰太郎等建立‘大日本协会’,机关刊物就叫《日本主义》。广义地理解则可以说它是包括此前的国粹主义、此后日益高涨的国家主义、军国主义、这样像三宅雪岭和后来的德富苏峰都可以列入其中。日本的国体和国民性是日本主义宣扬的核心。”日本学者内野吾郎这样描述:“战前的国学研究,以昭和十七八年(1942、1943年——引者注)为顶峰,形成一个时期的高峰……于是它受到战时的影响,逐渐倾向于国粹思想和国家主义,不能否认它更有政教性、时务性的显然被利用一面。”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在明治政府“文明开化”的方针的指导下,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欧化主义兴起,萌发了脱亚思想,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福泽谕吉是日本“欧化”的代表人物。其实日本的欧化主义自始至终受到了日本国粹主义者、保守主义者,以及普通民众的再三批判。到了明治二十年左右,日本进入对日本“欧化”进行深入反思阶段,一时民族主义高涨,也有学者主张回归到传统文化的国学,随后欧化主义衰落,反对“欧化”的国粹主义抬头,于是日本象征“欧化”的“鹿鸣馆”几经买卖后,于1940年被拆除。日本“国粹”派的代表人物有三宅雪岭、井上丹了、志贺重昂、杉浦重刚、陆羯南等人。1888年,日本创办的《日本人》杂志,宗旨就是倡导“保持国粹”。1889年,陆羯南提倡“国民主义”,并且创办了《日本》报。康有为深受明治时期思想变迁的影响,从开始时大量吸取西方近代思想,到后来大力主张弘扬中国的本土文化。康有为学生梁启超于1898年在日本横滨创办了《清议报》,把“报亚粹”作为《清议报》的宗旨之一。梁启超还于1898年拟办《国学报》。
  梁启超评价其师康有为时说:“其教旨专在激励气节,发扬精神,广求智慧,中国数千年,无学校、至长兴学舍,虽其组织完备,万不达泰西之一,而其精神则未多让之。”198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仁人志士为了寻求救国之道,才把目光转向了日本,而这个时期的明治思想中,风靡一时的“欧化”思潮衰微,而日本的“国粹主义”思想正在盛行,故而我国近代“国学”家康有为,无疑深受明治二十年后日本兴起的“国粹主义”思潮的影响,也反观自国文化,提倡爱国主义的自国的“国粹”。“康于‘五四’激烈反传统与全盘西化思潮,早已洞见其发展势头及其危机。若国粹果然尽弃,则涉及‘国魂’之存亡。康所谓‘国魂’,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实有具体的描述:‘凡为国者,必有以自立也;其自立之道,自其政治、教化、风俗深入其人民之心,化成其神思,融洽其肌肤,铸冶其群俗,久而固结,习而相忘,谓之国魂。’……故要存孔教,以救国魂。显然在他心目中孔教乃是中国政治、教化、风俗之本,乃是国粹之国粹。”康有为指出:“人失魂乎?非狂则死;国失魂乎?非狂则亡,此国之公理,未有能外之者也。”日本近代“国学”一直强调“日本精神”是日本之“国魂”,康有为“国魂”的提法也是受到了日本近代国学之影响。   四、康有为学术思想受到“东学”的关注
  长期以来,康有为一直受到日本思想界的关注,日本出版了大量研究康有为思想的著作,例如,昭和六十四年出版的坂出祥伸《康有为——乌托邦的文化活动繁荣》;昭和三十九年出版的井上源吾《康有为大同思想的形成》;昭和五十八年出版的永井算巳著《清末在日康梁派的政治动向》《光绪帝、西太后死去与在日康梁派》;昭和五十八年出版的别府淳夫《康有为与荀子》;1957年出版的野村浩一《清末公羊派的形成与康有为学的历史意义》;1973年出版的后藤延子《康有为与孔教》;1981年出版的近藤邦康《康有为的大同思想》;1983年出版的原田正己《康有为的思想运动与民众》;1987年出版的竹内弘行《后期康有为论——亡命、辛亥、复辟、五四》;1991年出版的村田雄二郎《康有为<日本变政>小考》等等。
  日本学者也对康有为进行过评价,并对他的“大同”思想给予关注。例如,日本学者近藤邦康认为:“所谓的‘大同’世界,可以说是充满欲望的世界,但这是以完全否定个体的自主性为条件的。没有礼乐制度的理想国。国界、级界、种界、产界、类界等,诸如此类的理论统统被否定,向完全没有竞争的世界过渡,最后,人与万物没有区别,人人学习神佛之学、天游之学……如果民确实是如此完全被动的非自主的存在,是需要关怀与管理的客体,那当然就会想到救济芸芸众生的菩萨—全能的主体了。主体究竟是何人呢?理论上就是康有为自己。在他的《自编年谱》中,屡屡流露出自己是伟大的救世主的意识。《大同书》书里所列举的‘神圣仙佛’有孔子、耶稣、苏格拉底、佛陀、穆罕穆德、康有为。但是,他所说的救济,并不是宗教的,而是政治的;这种救世所依靠的不是精神力量,而必须用物质的力量一权利来推行……他所说的圣人、教主,至少在理论上有别于现实中清朝的皇帝,并且这是他批判清朝统治者的根据;但是,在实际的改革运动中,他的世界观就使得他不得不幻想以天子的权利为背景。”
  五、结语
  综上所述,康有为“国学”与日本学术之间有着深刻的渊源,因为我国近代学者普遍把“日本学术”称为“东学”,所以,本文借用了近代学者“东学”之术语,分析了康有为“国学”的东学渊源。康有为通过从阅读日本书籍吸收的西洋近代思想,到通过阅读日本书籍而排斥西洋近代思想。从对日本明治初期日本近代思想的吸取,到对日本明治二十年后日本“国粹主义”的体悟,从而提倡本国的“国粹”,倡导中国的“国魂”,并试图模仿明治时期的神道,而建立孔教,都能看到康有为思想深受日本明治思想的影响。而且康有为的思想也受到了日本学者的关注与研究。
其他文献
从哈尔滨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现状出发,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从五个方面提出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合理化建议:即增强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管理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
随着我国城镇化脚步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要想融入城市,与城镇职工比较而言面临着就业上缺乏平等机会的困境,政府要突破户籍制度改革的&#39;瓶颈&#39;,在立法上要逐步完善就业
麦克道威尔的“概念化经验”是对康德先验哲学的一种改造,概念性能力在感受性中的自发运用才使经验得以形成。概念与概念性能力的区分具有符号学上的意义,语言不等于语词的集合
明代神仙道化剧承继元代神仙道化剧宣扬全真教理论,宣扬隐逸思想的理念。在主题和风格上体现出多元化特征,剧中带有浓厚的主观情绪,或追求以曲明志,或醉心于填词写心,或陶醉于自适
财政空间一直是各国政策热议的话题,社会保护投资作为一项针对不同人群的福利性措施,国际劳工组织的全球社会保护运动的目标即为通过建立财政空间而发展全方位、协调一致的社
一、基层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基层员工素质起点不高。随着市场化用工、劳务派遣工在生产一线职工比例中不断上升,专业能力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生产技能所能达到的水平从某
《员工关系管理》课程项目化设计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的原则,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高职毕业生所从事的员工关系管理岗位职责及职业能力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之地,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此,高校应优化其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采用柔性化的管理方法,为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
摘 要: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民工的市民化,有利于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城乡统筹发展。目前,我国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比率仍然比较低,影响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制度本身的碎片化问题,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难问题,一些法律法规的约束性、协调性不足问题等。对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的实现。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制度  中图分类号:C9
随着近年高校在校生人数的持续增长,以日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人数也在增加。有限的课时内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日语的兴趣,提高学生日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是一线教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