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中问与答模式探究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ex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最简练、内涵最丰富的艺术形式之一。高考为检测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在题型设置上主要以主观表述题为主,同时兼有客观选择题与填空题(2007 浙江卷、上海卷)。在材料选取上均来自教材之外,但难度都小于教材内同类作品,一般不用教材以外的典故、表现手法等,倘若用典,多为教材中提及的事件或人物,有助于以课内外相结合的角度考查考生。从命题方式上看,有直接从形式方面入手,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分析评价能力;有直接从内容方面入手,考查学生对语句含义、主题理解等方面的理解分析能力;也有综合设题,将对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思想情感等方面的评价结合起来进行考查。2007年全国高考共18套试题,均考查了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评价能力,其考查状况如下:
  
  面对不同角度的分析评价,如何让考生在单位时间里快、准、优的进行作答,除积累一些必要的鉴赏知识外,关键是要准确把握鉴赏题的问和答的特点,尤其是组织答案的规律与特点。下面笔者就结合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问”与“答”的特点,简析其“问”“答”模式与规律。
  
  一、分析古诗的语言特色
  
  1、设问方式:(2007 浙江卷诗歌鉴赏第2问)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2、设问变式:①(2007 山东卷诗歌鉴赏第1问)诗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思路:①用一两个词点明语言特点。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例1:浙江卷第2问]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语言特色。
  答案组织:①(点明特点)刘禹锡诗含蓄深沉。(具体分析)诗文通过对野草野花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斜阳残照映衬在败落凄凉的乌衣巷的今昔对比描写,寓情于景,借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同时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表现情感)抒发作者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②(点明特点)温婉悲凉。(具体分析)词中引用三个典故:“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江州司马,青衫泪湿”,(表现情感)抒发了作者亡国隐痛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不胜俯仰悲惨之苦。③(点明特点)赵善庆词明快直露。(具体分析)词中用“燕子”年年寒暑来去搬家的特点和新旧王朝走马灯似的描写,(表现情感)抒发作者对各朝各代不断兴衰更替的感怀。
  [例2:山东卷第1问]这种变体先对提问作出判断,后按照“解答思路”回答,最后作比较分析。
  答案组织:更喜欢本诗前两句。这两句描写鲜明生动,“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随军出关,“马前”“马后”呈现出两个不同的世界,抒写了出征士卒怀土恋乡的感情。而“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二、分析古诗的表现手法
  
  1、设问方式:这首(两者)诗用了怎样(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或某诗(某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2、设问变式:①用填空形式直接让考生回答表现手法(2007北京卷12题第1问:《诗经》使用赋、比、兴的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②诗人是如何(怎样)表现(抒发)这种(怎样)情感?③请从某角度对这首诗(词)作赏析。
  3、解答思路:①明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具体诗句对这种手法进行阐释。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例3:湖北卷第1问]这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案组织:(明示手法)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的手法。(具体分析)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表现情感)表现作者对统治者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享乐的鞭挞。(具体分析)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草丛生,宫殿荒凉。(表现情感)表现作者对王朝兴衰的感叹,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讽刺。
  [例4:全国高考卷Ⅰ第2问]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诗作一赏析。
  答案组织:这首诗因景生情,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上片描写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细风、斜柳、烟雨、春水和城中之花。下片紧承景物描写又融合动作描摹,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抒发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中的思乡之情。
  
  三、分析古诗的炼字技巧
  
  1、设问方式:某联中最精练最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设问变式:①结合全诗,评析某联中某字的艺术效果。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3、解答思路:①指示精练传神之字或作出判断。②展开联想分析该字描述的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例5:全国高考Ⅱ卷第1问]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案组织:(明示该字)第三联上下两句最精练传神的字分别是“明”和“出”。(展开分析)诗人在这里用“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淡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极富层次感。(点出意境)所以“明”字衬托出田野的广阔,“出”更增添一番灿然而突兀的效果。
  [例6:广东卷第2问]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案组织:“穿、数”二字极其传神。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传达出孤独、寂寞、徘徊的情绪。诗人独坐无聊,在林中“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难于排遣的心境。
  
  四、分析古诗的意境
  
  1、设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描绘)一种怎样的意境(情景)?
  2、设问变式:这首诗“某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或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3、解答思路:①用1到2个词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中描绘的画面。③分析艺术效果或作者思想情感。
  [例7:天津高考题第2问]“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案组织:(概括特点)“一时放春入”写出了春色满园,春光浓重的特点。(再现画面)“放春入”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雨后开帘春光浓重,扑面涌入房间的新奇面面,(表达情感)表达作者对春天的欢迎和亲密态度及欣喜之情。
  [例8:全国高考Ⅱ卷第2问]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组织:尾联展现了一幅农人耕作的忙碌景图。农忙时节,天气晴好,风调雨顺,一家老小忙忙碌碌。这样写:①再一次突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诗人才能看到农人的“倾家事南亩”的景象。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形成对比,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五、分析古诗表现的思想情感
  
  1、设问方式:这首(两首)诗表达了(蕴含)作者怎样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这两者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2、解答思路:①抒情方式(或表现形式)交待清楚。②直接点明思想情感。
  [例9:湖北卷第2问]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组织:(点明方式)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表达情感)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点明方式)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表达情感)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例10:安徽卷第2问]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组织:下片在上片写景基础上直抒胸臆。“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六、分析古诗的艺术形象
  
  1、设问方式:请就诗歌中的艺术形象作简要分析。
  2、设问变式:①作者为什么要写某某形象(或对这首诗所咏某某形象作简要分析)?②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3、解答思路:①指出所咏某某形象(或意象)运用的手法。②分析形象寄寓诗人的思想和人生理想等。③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思想情感。
  [例11:宁夏卷第九题]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答案组织:(指出手法)“琴、棋”是作者为“言志”而创造的意象。(分析形象)作者托琴棋二物的“品”来言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思想情感)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例12:广东卷第1问]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答案组织:诗文借景抒情,以溪亭为中心,逐一描写了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等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抒发了作者孤独寂寞和苦闷无依的情感。
  从2007 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问答模式来看,考生如果明确了设“问”的形式,熟练了组织“答案”的模式,便会突破诗歌鉴赏得分瓶颈。
  
  杜传家,语文教师,现居湖北钟祥。本文编校:剑男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整个课程教学的基础。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课堂管理是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发现,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课堂管理影响教学。教师要认识到课堂管理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课堂管理促进教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管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管理的宗
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盼望在第一时间看到本年度的高考语文试题的急切心情,无异于赴一场心驰神往的约会。在人民网上第一时间读完全卷。直如与久别的故人畅叙,如坐春风,如赏佳景,如醉如痴。  初览今年的湖北卷高考语文试题,最大的感受是没有预期的偏难与艰涩,即人们常说的“裹人”,显得平和而亲切。除了具有较好的选拔功能外,还体现了湖北题“整体稳定,微变出新。立足知能。突出特色”的特色,标志着湖北卷自主命题在
中国5月CPI、PPI同比双双上涨  中国5月CPI同比上涨1.3%。其中,城市上涨1.4%,农村上涨1.1%;食品价格上涨0.3%,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1.6%,服务价格上涨0.9%。5月CPI环比下降0.2%。1-5月平均,全国CPI同比上涨0.4%。5月PPI同比上涨9.0%,环比上涨1.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2.5%,环比上涨1.9%。1-5月平均,PPI同比
伍尔芙说:“散文理应给人以乐趣:促使我们从书架上取下它来的愿望纯粹是为了获得乐趣。”安静安详地读完季羡林先生八十六岁时写下的《清塘荷韵》,忍不住盘点自己获得的乐趣。  一.生命进行曲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第7节)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小到花草树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A股3月4日收市,沪股通已用额度24.84亿元,当日额度使用率4.78%,当日剩余额度495.46亿元。深股通已用额度-9.06亿元,当日额度使用率-1.74%,当日剩余额度529.06亿元。从成交额来看,本周沪股通合计成交2080.08亿元,深股通合计成交金额为2982.70亿元。  个股方面,陆股通前十大活跃股有宁德时代、迈瑞医疗、兆易创新、保利地产、牧原股
我们先看看近几年中考作文的命题走势。  近几年全国中考作文命题贴近生活,考生有话可写。不论是哪种命题形式,命题者都力求结合考生的生活实际命题,让每位考生都有话可说,说真话,抒真情。这样的文题,不仅能够充分地展示出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培养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能力,其命题特色具体分析如下:  1.回归生活,关注自我  让考生把目光瞄准自己的生活,抒写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已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第一大趋
人生一世  要做的事实在太多  年年岁岁 每月每天每时每刻 周而复始  这段时间  人很紧张很疲劳  稍一有空就会想起儿子    第一件事    想着正月初六就出门上学的儿子  心里阵阵发慌  从小到十六岁  没有如此牵挂的感觉  在知道他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  把一个做母亲的  所有忧虑 思念与牵挂想的痛彻心肺    儿子很聪明  数理化挂起了红灯  英语却是第一名  他曾说一个中国人得学好国语 
马老师,姓马,名虎,某小学自然老师。不知是遗传,还是人们所说的聪明所致, 马老师五十岁不到,却已秃顶。那顶门心儿油光闪亮,只有左右耳旁和后脑勺还长着稀疏的头发,故意蓄得很长,可能是想盖住那不毛之地吧。但总是事与愿违,那几根长发屡次被主人捋上头顶,不到几秒钟就会滑落下来,整个脑袋给人一种零乱的感觉。于是有人给马老师建议:干脆蓄长发,编成辫子,弄个清朝人的发型!马老师嘿嘿笑道:那样太有个性,哪儿成呢?
英国著名课程理论专家斯滕豪斯指出:“课程本质上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本质就是审美和探究。”新课程倡导“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过程,是创造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这就决定了我们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创造新形式,用新鲜的教学情境和新颖的教学环节来表达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探究精神,依照特定的教育教学情景,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身心特点,创造一种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情境”来引导学生
上期荐股排名(2021年03月08日-2021年03月19日)累计排名编辑笔记TCL科技000100  自2020年6月后面板价格持续上涨拉动下,龙头TCL华星业绩亮眼,产线稼动率实现100%,预计2021年在需求持续向好,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背景下,TCL华星将实现快速增长。  外延业务铺开,未来业绩可期。一方面,2020年公司参与中环股份混改,在上游基础材料硅片进行布局,并于四季度开始并表,对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