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生活中学校共同体的建构

来源 :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xin_g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以共同体的形式出现.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共同体的性质和形式是不同的.当代社会共同体是指向个体性的共同体,它以契约为中介把人联系起来,因此是公民共同体.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在性质上与社会共同体具有一致性,属于公民共同体.学校是充满理性和友爱的公民共同体,是师生交往的共同体,是彰显公共性的共同体.但学校共同体还具有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建构学校公民共同体,既要按照公民共同体的要求,追求个人的合理利益,以契约构建政治共同体;又要超越契约,追求共同体的公共性,以道德的关爱构建教育共同体.
其他文献
全面改革是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前提  新供给经济学在引入供给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需求侧;同样新供给经济学在强调供给管理在短期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其在长期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新供给经济学在强调供给侧结构调整和改革,但是改革不仅有供给侧改革,还有需求侧改革。中国经济需要同时进行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单纯强调一个方面的改革是不够的,中国需要全面改革。  近年来,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能够持
教育公正是广受学界关注的一个教育问题.30年来,我国教育公正的研究经历了缓慢起步、迅速发展和深化稳定三个阶段,在教育公正的理论、教育公正的现实和教育公正的比较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未来我国教育公正的研究,在目标上需要摆脱对西方理论路径的依赖,创生和发展本土教育公正理论;在内容上需要关注教育的内部公正问题,注重人的发展公正的研究;在方法上要加强实证研究,使教育公正的研究范式走向多元化,以提高研究的实效.
教育效能研究领域,是一个相对新兴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快速发展的领域.学校效能的科学属性包括效能大小、效能的一致性、随时间推移的稳定性、不同教育结果的效能差异性,等
基于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2018对上海的调查数据,在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理论框架下,探讨学校工作特征要素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发现工作要求负向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损耗路径得到了支持,工作压力在其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工作资源正向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增益路径得到了支持;工作要求与工作资源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缓冲假设和对应假设得到了部分支持。只有领导支持和绩效反馈这两类工作资源,可以缓冲工作要求对工作压力的触发程度,进而起到降低工作要求负向影响教师满意度的作用,使得教师在高要求—高资源
当公共危机爆发时,社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均会受到严重挑战,常态化的社区治理与社区教育亦会出现难以应对风险社会下社区危机的困境.由于突发公共事件的不确定性,不仅暴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