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讲”课堂中教师的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ong4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学生优越感强,没有刻苦学习的精神,如何让学生在“学”和“讲”中忘我地汲取知识,通过“学”,感悟和应用知识;通过“讲”,训练和提升思维。教师在“学讲计划”的课堂中究竟发挥什么作用?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学讲课堂 小组合作 教师作用
  目前,小学课堂上学生的语言交流行为主要以课堂回答问题为主,学生的学习呈被动状态,不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思考,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很差,不能够当好学习的小主人。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学讲”的课堂中只是引领者,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有效实现“学讲计划”目标。
  一、改变课堂生态,建构“学讲”课堂教学模式
  彻底改变“灌输式”、“填鸭式”等低效教学模式,探索建立以“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讲出来、教别人”为特征的“学讲”课堂,形成“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检测反馈、小结反思”六环节学讲课堂教学模式。
  二、如何让学生“讲”的更精彩
  1.给学生营造“讲”的氛围。
  尽可能让每位学生对课堂有效问题自主地进行讨论,进行研究,进行深入的思考,再互相交流,各抒己见,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上课,在回答问题上最大的担忧是答错问题被同学耻笑,被老师批评。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时刻为学生着想。孙双金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经常说:“大家在课堂上要积极大胆发言,如果回答对了老师表扬,回答错了,老师也会表扬你,因为你非常勇敢。”孙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是“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一个比一个踊跃,一个比一个的回答有质量,这就是激励的作用。
  2.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让学生“想好”再讲。
  在现实课堂中,老师喜欢提出问题后立刻叫学生回答。但这种做法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比较肤浅。因为问题刚提出马上就举手回答的学生一般是思维比较敏捷型的,思维比较深刻型的学生必须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所以,“留白、等待”会让学习能力差一些的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想好”后再说,学生会说得有理有据,说得连贯些。
  3.创设情境,让学生“讲”得有意义。
  每一堂课都有大量的师生对话。这些对话,大部分指向问题的答案,有些学生说的是一个词,有的学生说的是一个短语,有的学生说的是一句话,而教师对于学生的“讲”有时更侧重于“讲”的正确性,往往忽略了学生语言表达的流畅、通顺、内容的具体与是否有内涵。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可以为学生的“讲”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们就能够在设定的情境中,在角色的互换中,产生“讲”的愿望,生成“讲”的语言,从而“讲”得通顺,“讲”得具体,“讲”得有意义。如我最近执教的一节课,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说话情境铺设:
  师:沙漠旅行结束后,小骆驼又来到小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到了小红马,此时它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生:小骆驼会骄傲地对小红马说:“小红马,我的脚掌虽然又大又厚,可是在沙子松散的沙漠里,我的脚掌却不能陷进沙子里,可是如果是你在沙漠里行走,恐怕你的脚就陷进沙子里拔不出来了呢!我背上的两个肉疙瘩虽然难看,但是里面可以贮存许多养料,足够我们路上吃的了,如果是你,早就饿死了!我的两层睫毛虽然不好看,可是在沙漠里,风沙铺天盖地的刮过来,我就可以抵挡风沙,风沙进不到我的眼睛里,要是你,早就被风沙迷住眼睛看不见路了!所以你不能只看别人的缺点,你也要想想它们的用处啊!”小红马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
  看,学生们说得多好,这都是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都是大家集思广益的精华,在小组中达到了互帮、互学的学习目的。老师要改变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质疑,问出学生的兴趣,问出学生的自主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讲”的欲望。
  三、指导学生“讲”的方式,学会小组合作
  1.发表个人观点。
  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观点不同,要尊重学生的发现,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观点,他们会很快乐。
  2.有效参与小组讨论。
  我班的分组情况是按照围圈式的坐法,让学生面对面地坐,每六张桌子拼在一起,把整个班分成了八大组,每组6个人,这样排桌椅能营造活跃的讨论氛围。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形成小组内特有的观点。
  3.小组汇报形式。
  为了体现小组集体的智慧,可以让小组集体站起来汇报,如果组内的同学说得不完整,可以由组内其他学生补充。我以加分制表扬激励小组回答。每组为一个单位,不管哪个人回答的问题,都给他这组加分,每组都有自己的组名和口号,每周五合计这周每组的分数,选出本周的冠军组,并发奖品。这个办法在实施以来效果很好,不仅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4.激发小组间展开辩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看待问题或解决问题的不同观点,故意创设“冲突”的情境,让不同的小组展开辩论,学生学习的情绪非常高涨。
  5.帮助学生进行阅读积累。
  从开学初期,我在班里开展了课前三分钟演讲训练活动。就是让学生按照座位顺序,课前准备好自己演讲的内容,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到台前讲给全班同学听。除此之外,每周还进行一次好词、好句欣赏课,让学生将自己收集来的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好词、好句、好段与大家一起分享。每月举行一次好词、好句、好段接龙游戏课。这样在各种形式的“讲”的训练活动中,学生的素材得到不断积累,在此基础上,学生感受到了积累的乐趣,同时掌握了新的语言结构。如此,既提高了学生“讲”的技能,又充实了其“讲”的“资本”。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孩子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学的时代,通过课堂实践,不断组织摸索,不断更新方法,让孩子们在“讲”的过程中,忘我地汲取知识,通过“讲”,训练思维能力。当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的知识时,一定真正掌握了知识,能融会贯通地应用知识。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胡杨耐盐碱的分子机理,以正常生长和用4﹪NaHCO(W/V)处理过的胡杨为研究对象,利用mRNA差异显示(DDRT-PCR)技术,通过Reverse Northern杂交获得差异表达片段,并对基因片
本文以分宜县为研究对象,结合有关生态林业的基础理论,在分析分宜县社会经济、森林资源现状及其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多维开发,提出了分宜县生态林业县建设
该文在分析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三北区森林状况改善程度和三北防护林区社会林业工程进行了研究.探索性的提出了"主体林种"和"防护成熟面积比"的概念,在此基础
摘 要: 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也是我们学习汉字、学说汉语的基础课程。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呼声越来越高,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成了当前教学的主流趋势。任何学科的教学改革都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此,在对农村初中语文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更需要结合当地教学基础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一步促进农村初中语
摘 要: 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针对学生特点营造氛围,确定恰当的教学方式,增加教学信息,鼓励学生相互帮助,积极拓展教学空间,提升教学成效。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研究 建议措施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应当重视教学研究,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度思考,有效增强教学效果,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进行论述。  一、语文教学应当针对学生特点营造氛围  教学工作有别于一般的产生劳动,
森林土壤C库在调节全球C平衡上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土壤有机C库组成的复杂性,对其C库不同形态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揭示土壤C库的动态及调控机理。我国亚热带地区由于山高坡陡,土壤
近两年,我校在现代基础教育面临深刻改革的大背景下,为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深入进行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尝试。语文导引案就是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作为导引案的参
我与学生一起学习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名篇《窗》,尝试“浅”文“深”学,课堂上呈现了学生与文本、与老师、与同学、与生活、与自己内心之间多维、立体、精妙的对话:  师
地膜大蒜套种早甘蓝复种马铃薯是近年来在中卫县兴起的一种新的种植方式。由于所产蒜苗壮、嫩、大、品质好,经济效益高,所以深受广大市民和菜农的喜爱。经过几年的试验、示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国际上水稻栽培的潮流,具有节省资源、降低成本、优质高产的特点,适合我国国情,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计划在2000年全国推广2亿亩。但是,早育秧苗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