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术式治疗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tuxiaoshen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2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观察组84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78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进食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具有显著疗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针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短发夹RNA (shRNA)质粒表达载体对乳腺癌T47D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针对hTERT的5种shRNA质粒表达载 体并转染到乳腺癌T47D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hTERT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RAP-ELISA)法检测细胞的端
目的 观察AT富集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1(SATB1)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基凶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SATB1与EMT相关基因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82例膀胱癌组织标本中的SATB1、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Snail的表达,每例标本均选用癌组织中心、癌旁组织,并选
目的 评价粪便钙卫蛋白(FCP)检测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在有腹泻症状的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共135例,其中病例组105例,包括感染性腹泻组48例、大肠癌组27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各组分别留取粪便5 ~10g,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FCP含量;同时检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结果 感染性腹泻组FCP值最高
SIAH2是1种E3泛素连接酶,目前的研究表明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参与肿瘤生长的调节[1].Malz等[2]发现SIAH2与肝细胞癌(HCC)的复发、转移有密切关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是Ras-ERK途径中重要的信号蛋白,Ras蛋白的激活与人体肿瘤的发生有关[3].SIAH2在HCC中可能通过Ras-ERK途径影响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我们通过检测切除的肝细胞癌组织中SIAH2与ERK
期刊
目的 检测己烯雌酚诱导的大鼠垂体瘤动物模型成瘤过程中垂体组织中Wnt4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Wnt4信号转导通路在垂体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标准Wistar-Furth大鼠随机分成己烯雌酚注射组(30只)、灭菌花生油注射组及假处理组(各15只),观察处理后大鼠外观、体质量及行为学改变,并分别于4、8及12周处死大鼠,观察成瘤情况、垂体外观及重量变化,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NA在肝细胞癌、相应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46.2%和85.7%;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其表达与
目的 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水平变化的关系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200~22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内毒素组(LPS组)和盐酸戊乙奎醚干预组(P)组,每组10只.LPS组经尾
目的 观察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在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的表达及其对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和球囊损伤组(包括2、4、7、10、14、28 d亚组n=8),建立主动脉损伤模型,各组取材后观察血管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Skp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27(p27Ki
目的 观察缺氧在布加综合征(BCS)导致淤血性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2年7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BCS致淤血性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受试对象血清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因子-κ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3个指标组间差异性.结果 实验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脊神经结扎(SNL)大鼠脊髓背角Fos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L5-6脊神经结扎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单纯SNL组(蛛网膜下腔注射生理盐水)、GDNF治疗组(蛛网膜下腔注射GDNF).每组又根据处死大鼠的时间不同各分为3个亚组:术后3、7、14 d.于大鼠脊神经结扎后不同时间点取脊神经结扎侧脊髓,测定脊髓背角处Fos蛋白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