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富集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1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p418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AT富集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1(SATB1)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基凶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SATB1与EMT相关基因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82例膀胱癌组织标本中的SATB1、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Snail的表达,每例标本均选用癌组织中心、癌旁组织,并选择癌组织远端正常黏膜作为对照.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SATB1、E-cadherin及Snail在膀胱各组标本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膀胱癌为90.24% 、18.29%、80.49%,癌旁组织为17.07%、79.27%、30.49%,正常膀胱组织为8.54%、91.46%、15.85%,SATB1和Snail阳性表达率在膀胱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组,E-cadherin阳性表达率膀胱癌组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ATB1、E-cadherin及Snail在膀胱癌不同病理分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G1组76.19%、23.81%、61.90%,G2组92.00%、20.00%、76.00%,G3组97.22% 、13.89%、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膀胱癌不同临床分期中,SATB1、E-cadherin及Snail阳性表达率分别为:Tis ~T1组为78.00%、24.24%、66.67%,T2~T4组为97.96%、14.29%、89.80%;在淋巴结转移组和非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92.86%、25.00%、96.43%、88.89%、14.81%、72.22%,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和淋巴结转移的出现,SATB1和Snail表达水平逐渐升高,E-cadherin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qPCR结果显示,SATB1和Snail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而E-cadherin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相符.结论 SATB1和EMT相关基因表达异常与膀胱癌的分级、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SATB1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与Snail呈正相关,SATB1可能通过诱导EMT调节膀胱移行上皮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34b及c-Myc在膀胱癌中的作用及验证两者相互作用关系.方法 分别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miR-34b与c-Myc基因在36对膀胱癌及瘤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基因表达与肿瘤分类(肌层浸润型与非肌层浸润型)及病理分级的关系.然后,采用Transwell法观察miR-34b及c-Myc对膀胱癌细胞T24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
目的 建立胆总管探查、胃胆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动物模型,探讨安全拔除胃胆管的时间,指导临床拔除胃胆管.方法 将25条犬随机分成对照组(仅行腹腔探查,n=5)与胃胆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组(简称胃胆管组,n =20),实验组按术后3、5、7、9d经胃胆管胆道造影并拔除,随机分为4组;取吻合处胆管作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扫描电镜.结果 实验组术后3、5、7、9d经胃胆管胆道造
目的 比较十二指肠空肠旷置术(DJB)与Roux-en-Y胃旁路术(RYGB)对链脲佐菌素诱发的2型糖尿病SD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20只成模2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DJB术和RYGB术,检测术前及术后1、2、3、4、8周两组大鼠进食量、体质量、血糖、血清胰岛素的变化.结果 与术前比较,DJB组术后3、4、8周空腹血糖明显下降(18.30±4.40比11.30±5.02比9.80±4.8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手术前后、介入治疗前后血清Dickkopf-1(DKK1)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30例正常人以及60例PLC患者血清DKK1水平,并比较20例Ⅰ期PLC患者手术前后以及18例Ⅱ期PLC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DKK1水平.结果 血清DKK1水平与PLC患者临床分期明显相关、与PLC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PLC患者
目的 观察20例胰腺癌及胰腺良性病变组织中微小RNA(miR)-217的表达差异,探讨miR-217在胰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4例胰腺癌患者手术标本的癌组织,6例胰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对照.采用Agilent 人 microRNA寡核苷酸基因芯片(V12.0)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20例组织标本的miR-217表达,并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miR-217的表达(
目的 检测肺特异性蛋白X(LUNX)mRNA在I期非小细胞肺癌纵隔(N2)淋巴结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微转移及预后等相关性。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160例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及N2淋巴结中LUNXmRNA表达,分析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及预后等相关性。结果LUNXmRNA在肿瘤组织中均表达,在良性疾病淋巴结中未见表达,160枚N2淋巴结中17枚表达;腺癌
期刊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硫氢化钠(NaHS)低、中、高剂量组和缺血+炔丙基甘氨酸(PPG)组,每组各8只.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缺血组、缺血+ NaHS低、中、高剂量组和缺血+PPG组分别于缺血3h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低、中、高剂量NaHS及PPG,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家兔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60只成年雌性新西兰白兔,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6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N)、骨质疏松症对照组(0)以及4个实验组(A、B、C、D),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家兔均摘除双侧卵巢后饲养12周,制备骨质疏松模型.将全部家兔制作左胫骨骨折模型,且于术后第1天开始,连续2d于骨折处按照0.2ml/100 g的
目的 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兔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及结构重塑的影响.方法 3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于左心耳与心尖连线1/2处结扎左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4h,实验组G-CSF 10 μg/(kg·),对照组生理盐水0.5ml/(kg·d),共5d均皮下注射.在术前、术后60d二维超声测量心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结果 梗后6
目的 观察针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短发夹RNA (shRNA)质粒表达载体对乳腺癌T47D细胞端粒酶活性及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针对hTERT的5种shRNA质粒表达载 体并转染到乳腺癌T47D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hTERT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RAP-ELISA)法检测细胞的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