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的改革观点,为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带来重大的挑战,同时也提供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机遇。文章分析 “互联网+”时代为教学带来的机遇,对比分析“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新型教学理念,并基于SPOC构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以传统课程工程制图及计算机CAD为例,介绍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应用、获得的成效以及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工程制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1-0115-04
Abstract: The reform view of combining "Internet+" with education brings great challenges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lso provides important opportunities for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 brought by the "Internet+" era for teaching,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new teaching concepts generated in the "Internet+" era, and constructs the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SPOC. On this basis, taking the traditional course Engineering Drawing and Computer CAD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of hybrid teaching mode in this course.
Keywords: Internet+; MOOC; SPOC; hybrid teaching model; Engineering Drawing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互联网+”与教育结合的改革观点,从国家层面为教育改革提供政策支持;2016年,我校出台制定“423”改革发展战略,推进“113”人才培养体系,从学校层面促进教师推进教学改革;2020年春季学期线上教学的开展,为改革提供教学实践经验;同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为教师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针对我校传统课程工程制图及计算机CAD的教学现状,结合2020年春季学期课程的实践经验,探索适用于“互联网+”时代的兼顾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互联网+”时代为教学带来的机遇
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与教育结合的观点以来,“互联网+”教育始终是教育教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互联网+”在教育教学领域所引发的重大变革,既包括教育信息化,也包括互联网带来的先进技术,同时也对传统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如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等方面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变革)。
(一)教学模式的变革
传统教学采用面对面班级授课的方式,本质上是一种“唯教学,唯教材,填鸭式”的教学形式,以教师为教学的绝对中心,“以教定学”;而“互联网+”时代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以学定教”,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追求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慧移动终端的普及,产生了以4A(Anytime,Anywhere,Anybody,Anyway)为主要特点的学习模式[1],打破了学校的围墙,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如学习通、慕课网等)随时随地学,同时也将学习拓展到课堂外,拓宽学习渠道,实现跨校、跨学科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以及更大的灵活性。
二、“互联网+”时代新型教学方式的探索
“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孕育出很多新型教学模式如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在下简称MO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以下简称SPOC)、翻转课堂等,对教学理念、教学思维等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对传统课程建设给出巨大的启示。
MOOC是基于课程与教学论及网络和移动智能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在线课程形式[2]。“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因为MOOC的大规模应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得以实现。但由于MOOC的大规模访问、不设进入门槛、完全在线教学、资源免费等特点,给MOOC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问题和挑战,如高辍学率、管理困难、制作成本高等[3]。虽然MOOC可以将最优质的教学资源传递到世界最偏远的角落,仍然不能抹杀传统课堂的优点,201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率先提出SPOC的概念,将MOOC资源与传统课堂面对面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SPOC中的Small和Private与MOOC中的Massive和Open相对应[4]。“小众”是指学生人数一般在几十人到几百人之间,有助于提高学习参与度、互动性及课程完成率。“私密”(Private)是指只对“小规模”满足准入条件的申请者完全开放课程(而对旁听者仅限于部分开放),从而具有一定的限制性。SPOC将线上学习和传统教学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由于其具有限制性,可以让参加课程的学生拥有占有资源的优越感和紧迫感,从而提高其重视程度和学习动力,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从SPOC引入国内以来,国内很多高校都有应用SPOC进行课程建设的案例(有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理论课也有实践课[5-8]),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文基于SPOC提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方式就是将传统线下的面对面学习和线上网络学习相结合,将所有可能的教学要素进行组合优化,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组合、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的混合等。混合式教学方式在“互联网+”的支持下,结合传统线下面对面学习和线上学习的优势,其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视频短小精辟,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视频短小而且主题单一,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能随时随地回放难点和重点,加强理解,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2. 让教师从事更有价值的活动
学习平台的使用,使得教师从低价值的重复工作中(如考勤、评分、讲解重复性的知识点等)解放出来,转而去从事那些高价值的工作,如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增加师生间的互动、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等。
3. 翻转课堂[9],改变教师、学生的定位
传统的教学是一种“输入”的填鸭式教学,教师按照自己的视域[10]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希望学生以这种视域去将知识整合应用。但学生与教师由于成长背景、知识体系等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视域,而真正的学习理解应该是学生利用自身视域去整合知识,更注重学生思维的锻炼,所以传统的教育过程忽视了学生作为个体的特殊性。SPOC模式的指导下,将课堂翻转,教师从主导学习转变为指导学习,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索学习,在课堂上专注练习、提问、讨论,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知识点的解答、问题的探索。
4. 有利于教师的发展
混合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求教师有更高的课堂掌控能力和更丰富的课堂表现力;要求教师持续拓展知识空间,不断地更新观念;要求教师有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制作并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学会录制、剪辑教学视频的技术,适应时代的需求,对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有较大的帮助。
三、“互联网+”时代,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本文将混合式教学模式應用于传统工程制图及计算机CAD课程中,开展了教学设计的实践工作,了解混合式教学工作的实践成效以及暴露出的问题。
(一)工程制图及计算机CAD课程现状
工程制图及计算机CAD是我校为非机械类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技术课,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制图技能和空间想象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
课程共68学时,在一学期完成,采用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由于学时相对较少,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好地掌握知识,传统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采取“讲+练+实践”的方式进行,利用多媒体技术讲授知识点,课堂做相应的基础练习,课后布置具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这种教学方式提高授课效率,缓解学时知识点较多的问题。但其本质上仍是一种“唯老师,唯教材,填鸭式”的教学形式,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侧重基础知识的灌输,忽略前沿科研与实践等方面的传授;对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行为特点了解不够全面,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1. 确定教育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所以对教育目标的准确分类,对于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教育学家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教育目标包含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六个水平,包括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设置的教育目标应该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深层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与同学协作、以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能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教学资源与平台使用
工程制图教学团队充分学习MOOC资源的建设经验及课程资源,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建设符合我校非机械类工科专业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特色的线上课程。线上课程的建设平台以超星平台为主,采用EV录屏等方式制作,教学资源包括课程微视频、错题讲解视频等视频资源,电子版教材、参考书等教学资源,单元测试、章节测试等测试资源。
线下同步课堂教学采用多种社交媒介,如:面对面课堂、腾讯会议APP、QQ的屏幕分享功能、QQ电话等进行辅助教学。
3. 基于SPOC和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
基于SPOC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隔屏教学、缺少真实课堂情景下的互动和实时反馈,所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没有真实课堂的情景下,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程中并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要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而不是短期记忆。研究表明,当学生试着主动去回答问题时,要比被动地接受答案学得多,当学生试着主动针对某一问题给出解释分析时,要比直接为其解释原因学习效果好,所以线上教学设计的首要原则就是:引导学生尝试主动回答问题和解释问题。基于这一原则,对教学视频的录制和练习题的设计提出较高的要求,做到课前有认知、课中有反思、课后能使用。
课前有认知是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学习这个知识点?与前面所学知识有什么关系?这些知识点能解决未来哪些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将先前的知识与本节内容联系起来,重构自身的知识库,明确知识点的应用范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课中有反思是让学生利用学习的知识点主动回答或解释某一问题,反思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特别当知识点与身边的生活实例相关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也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课后能使用是让学生综合利用课堂上的知识来完成某些练习,要求学生主动将所学的知识与其他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加工、重构,形成可以为己所用的、符合自己逻辑的知识链条,并反复练习利用自己的知识库去解决问题[3]。 (三)混合式教學的实践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开展混合式教学。首先教师每节课前在QQ群里布置本节课学习任务,并在学习通上发布学习视频。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学习、教师解答视频播放过程中的问题、学生完成相应的测试题。教师根据学习通对测试题的实时统计,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如UG等)针对测试题中错误率较高的问题、章节难点、重点、学生提出的问题等进行实时讲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的最后,为学生布置课后学习任务和作业,作业需要整合当天学习内容和利用储备的知识进行解答。通过课后作业的练习反馈,及时了解到学生学习的短板,适当地调整课中的教学安排。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四)过程管理与效果评价
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价是检验教学模式效果的关键环节。为了督促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增加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任务点完成情况、章节测试、模拟、讨论等。实践表明,采用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堂气氛较之前更加活跃,课堂互动也明显增多,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小组活动而不再“低头”,学生愿意利用已学知识去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平时测验和期末测评的结果来看,发现学生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够有效运用到相关课程的学习中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教学设计的反馈和完善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大部分同学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表示认可,但仍有少数同学提出课前难以完成学习任务、讨论时融入小组困难、不适应多样性的过程评价等问题。针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到解决方案,在后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进行修订和完善。
四、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以4A为主要特点的学习模式;移动终端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慧教学工具(如学习通、雨课堂等)的出现,为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和平台,所以混合式教学模式极有可能成为将来主流的教学模式之一。当然要想达到预期效果,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应用和探索,优化考核方式、探索和完善教学模式、深化课程网络资源,使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姚胜永,乔博帅,高力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46):266-267.
[2]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1):85-93.
[3]杨婷婷,贾树文.SPOC混合学习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1):184-185.
[4]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9.
[5]凌淑珍,丁萌.SPOC模式下大学英语深度学习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9):13-18.
[6]薛云,张维,龙岳红,等.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摄影测量学课程为例[J].科技视界,2020(20):157-158.
[7]张进,刘利,姚思童,等.基于“SPOC+慕课堂+腾讯会议+微信群”的在线教学实践——以仪器分析课程为例[J].大学化学,2021,36(4):59-65.
[8]曹玮.基于SPOC模式的高校园林设计课程建设分析[J].山西建筑,2017,32(43):252-253.
[9]金玉阳,周蕊,侯晓云.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工程图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20,7(6):155-157.
[10]王甫,崔芸.从MOOC到SPOC:基于伽达默尔视域融合理论的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8(3):34-38+67.
*基金项目:沈阳化工大学教育教学培育工程项目“工程制图及计算机CAD”(编号:202057)
作者简介:沙沙(1986-),女,汉族,黑龙江富锦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制图教学和高强度镁合金;张静(1971-),女,回族,辽宁沈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制图教学和化工过程机械。
*通信作者:张平(1979-),女,汉族,辽宁阜新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制图教学和多相模拟。
关键词:互联网+;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工程制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1-0115-04
Abstract: The reform view of combining "Internet+" with education brings great challenges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lso provides important opportunities for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 brought by the "Internet+" era for teaching,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new teaching concepts generated in the "Internet+" era, and constructs the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SPOC. On this basis, taking the traditional course Engineering Drawing and Computer CAD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of hybrid teaching mode in this course.
Keywords: Internet+; MOOC; SPOC; hybrid teaching model; Engineering Drawing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互联网+”与教育结合的改革观点,从国家层面为教育改革提供政策支持;2016年,我校出台制定“423”改革发展战略,推进“113”人才培养体系,从学校层面促进教师推进教学改革;2020年春季学期线上教学的开展,为改革提供教学实践经验;同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为教师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针对我校传统课程工程制图及计算机CAD的教学现状,结合2020年春季学期课程的实践经验,探索适用于“互联网+”时代的兼顾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互联网+”时代为教学带来的机遇
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与教育结合的观点以来,“互联网+”教育始终是教育教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互联网+”在教育教学领域所引发的重大变革,既包括教育信息化,也包括互联网带来的先进技术,同时也对传统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如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等方面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变革)。
(一)教学模式的变革
传统教学采用面对面班级授课的方式,本质上是一种“唯教学,唯教材,填鸭式”的教学形式,以教师为教学的绝对中心,“以教定学”;而“互联网+”时代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以学定教”,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追求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慧移动终端的普及,产生了以4A(Anytime,Anywhere,Anybody,Anyway)为主要特点的学习模式[1],打破了学校的围墙,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如学习通、慕课网等)随时随地学,同时也将学习拓展到课堂外,拓宽学习渠道,实现跨校、跨学科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以及更大的灵活性。
二、“互联网+”时代新型教学方式的探索
“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孕育出很多新型教学模式如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在下简称MO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以下简称SPOC)、翻转课堂等,对教学理念、教学思维等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对传统课程建设给出巨大的启示。
MOOC是基于课程与教学论及网络和移动智能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兴在线课程形式[2]。“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因为MOOC的大规模应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得以实现。但由于MOOC的大规模访问、不设进入门槛、完全在线教学、资源免费等特点,给MOOC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问题和挑战,如高辍学率、管理困难、制作成本高等[3]。虽然MOOC可以将最优质的教学资源传递到世界最偏远的角落,仍然不能抹杀传统课堂的优点,201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率先提出SPOC的概念,将MOOC资源与传统课堂面对面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SPOC中的Small和Private与MOOC中的Massive和Open相对应[4]。“小众”是指学生人数一般在几十人到几百人之间,有助于提高学习参与度、互动性及课程完成率。“私密”(Private)是指只对“小规模”满足准入条件的申请者完全开放课程(而对旁听者仅限于部分开放),从而具有一定的限制性。SPOC将线上学习和传统教学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由于其具有限制性,可以让参加课程的学生拥有占有资源的优越感和紧迫感,从而提高其重视程度和学习动力,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从SPOC引入国内以来,国内很多高校都有应用SPOC进行课程建设的案例(有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理论课也有实践课[5-8]),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文基于SPOC提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方式就是将传统线下的面对面学习和线上网络学习相结合,将所有可能的教学要素进行组合优化,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组合、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的混合等。混合式教学方式在“互联网+”的支持下,结合传统线下面对面学习和线上学习的优势,其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视频短小精辟,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视频短小而且主题单一,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能随时随地回放难点和重点,加强理解,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2. 让教师从事更有价值的活动
学习平台的使用,使得教师从低价值的重复工作中(如考勤、评分、讲解重复性的知识点等)解放出来,转而去从事那些高价值的工作,如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增加师生间的互动、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等。
3. 翻转课堂[9],改变教师、学生的定位
传统的教学是一种“输入”的填鸭式教学,教师按照自己的视域[10]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希望学生以这种视域去将知识整合应用。但学生与教师由于成长背景、知识体系等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视域,而真正的学习理解应该是学生利用自身视域去整合知识,更注重学生思维的锻炼,所以传统的教育过程忽视了学生作为个体的特殊性。SPOC模式的指导下,将课堂翻转,教师从主导学习转变为指导学习,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索学习,在课堂上专注练习、提问、讨论,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知识点的解答、问题的探索。
4. 有利于教师的发展
混合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求教师有更高的课堂掌控能力和更丰富的课堂表现力;要求教师持续拓展知识空间,不断地更新观念;要求教师有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制作并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学会录制、剪辑教学视频的技术,适应时代的需求,对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有较大的帮助。
三、“互联网+”时代,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本文将混合式教学模式應用于传统工程制图及计算机CAD课程中,开展了教学设计的实践工作,了解混合式教学工作的实践成效以及暴露出的问题。
(一)工程制图及计算机CAD课程现状
工程制图及计算机CAD是我校为非机械类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技术课,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制图技能和空间想象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基础。
课程共68学时,在一学期完成,采用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由于学时相对较少,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好地掌握知识,传统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采取“讲+练+实践”的方式进行,利用多媒体技术讲授知识点,课堂做相应的基础练习,课后布置具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这种教学方式提高授课效率,缓解学时知识点较多的问题。但其本质上仍是一种“唯老师,唯教材,填鸭式”的教学形式,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侧重基础知识的灌输,忽略前沿科研与实践等方面的传授;对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行为特点了解不够全面,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1. 确定教育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所以对教育目标的准确分类,对于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教育学家布卢姆的目标分类理论,教育目标包含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六个水平,包括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设置的教育目标应该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深层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与同学协作、以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能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教学资源与平台使用
工程制图教学团队充分学习MOOC资源的建设经验及课程资源,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建设符合我校非机械类工科专业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特色的线上课程。线上课程的建设平台以超星平台为主,采用EV录屏等方式制作,教学资源包括课程微视频、错题讲解视频等视频资源,电子版教材、参考书等教学资源,单元测试、章节测试等测试资源。
线下同步课堂教学采用多种社交媒介,如:面对面课堂、腾讯会议APP、QQ的屏幕分享功能、QQ电话等进行辅助教学。
3. 基于SPOC和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
基于SPOC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隔屏教学、缺少真实课堂情景下的互动和实时反馈,所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没有真实课堂的情景下,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程中并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要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而不是短期记忆。研究表明,当学生试着主动去回答问题时,要比被动地接受答案学得多,当学生试着主动针对某一问题给出解释分析时,要比直接为其解释原因学习效果好,所以线上教学设计的首要原则就是:引导学生尝试主动回答问题和解释问题。基于这一原则,对教学视频的录制和练习题的设计提出较高的要求,做到课前有认知、课中有反思、课后能使用。
课前有认知是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学习这个知识点?与前面所学知识有什么关系?这些知识点能解决未来哪些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将先前的知识与本节内容联系起来,重构自身的知识库,明确知识点的应用范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课中有反思是让学生利用学习的知识点主动回答或解释某一问题,反思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特别当知识点与身边的生活实例相关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也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课后能使用是让学生综合利用课堂上的知识来完成某些练习,要求学生主动将所学的知识与其他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加工、重构,形成可以为己所用的、符合自己逻辑的知识链条,并反复练习利用自己的知识库去解决问题[3]。 (三)混合式教學的实践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开展混合式教学。首先教师每节课前在QQ群里布置本节课学习任务,并在学习通上发布学习视频。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学习、教师解答视频播放过程中的问题、学生完成相应的测试题。教师根据学习通对测试题的实时统计,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如UG等)针对测试题中错误率较高的问题、章节难点、重点、学生提出的问题等进行实时讲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的最后,为学生布置课后学习任务和作业,作业需要整合当天学习内容和利用储备的知识进行解答。通过课后作业的练习反馈,及时了解到学生学习的短板,适当地调整课中的教学安排。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四)过程管理与效果评价
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价是检验教学模式效果的关键环节。为了督促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增加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任务点完成情况、章节测试、模拟、讨论等。实践表明,采用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堂气氛较之前更加活跃,课堂互动也明显增多,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小组活动而不再“低头”,学生愿意利用已学知识去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平时测验和期末测评的结果来看,发现学生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够有效运用到相关课程的学习中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教学设计的反馈和完善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大部分同学对混合式教学模式表示认可,但仍有少数同学提出课前难以完成学习任务、讨论时融入小组困难、不适应多样性的过程评价等问题。针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到解决方案,在后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进行修订和完善。
四、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以4A为主要特点的学习模式;移动终端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慧教学工具(如学习通、雨课堂等)的出现,为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和平台,所以混合式教学模式极有可能成为将来主流的教学模式之一。当然要想达到预期效果,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应用和探索,优化考核方式、探索和完善教学模式、深化课程网络资源,使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姚胜永,乔博帅,高力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46):266-267.
[2]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1):85-93.
[3]杨婷婷,贾树文.SPOC混合学习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1):184-185.
[4]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9.
[5]凌淑珍,丁萌.SPOC模式下大学英语深度学习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9):13-18.
[6]薛云,张维,龙岳红,等.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摄影测量学课程为例[J].科技视界,2020(20):157-158.
[7]张进,刘利,姚思童,等.基于“SPOC+慕课堂+腾讯会议+微信群”的在线教学实践——以仪器分析课程为例[J].大学化学,2021,36(4):59-65.
[8]曹玮.基于SPOC模式的高校园林设计课程建设分析[J].山西建筑,2017,32(43):252-253.
[9]金玉阳,周蕊,侯晓云.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工程图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20,7(6):155-157.
[10]王甫,崔芸.从MOOC到SPOC:基于伽达默尔视域融合理论的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8(3):34-38+67.
*基金项目:沈阳化工大学教育教学培育工程项目“工程制图及计算机CAD”(编号:202057)
作者简介:沙沙(1986-),女,汉族,黑龙江富锦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制图教学和高强度镁合金;张静(1971-),女,回族,辽宁沈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制图教学和化工过程机械。
*通信作者:张平(1979-),女,汉族,辽宁阜新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制图教学和多相模拟。